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指出当前养鸡户的用药误区包括:不注意给药时间、不注意给药次数、不考虑给药间隔、不重视给药方法、片面加大用药量或减少对水量、疗程不足或频繁换药,就此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指导养鸡户在禽病治疗过程中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措施,提高疗效。
关键词 养鸡;用药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8.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2-0278-01
在禽病治疗过程中,必须采取正确方法和措施来消除用药误区,提高治疗效果。
1用药误区
1.1不注意给药的时间
无论什么药物,固定给药模式或用药习惯,不是在料前喂,就是在料后喂。
1.2不注意给药次数
不管什么药物,通通每天给药2次。
1.3不考虑给药间隔
凡是每天2次给药,白天间隔过短(6~7h),而晚间间隔过长(17~18h)。
1.4不重视给药方法
无论什么药物,不管什么疾病,一律饮水或拌料给药,自由饮水或采食。
1.5片面加大用药量或减少对水量
无论什么药物,按照厂家产品说明书,通通加倍用药。
1.6疗程不足或频繁换药
不管什么药物,不论什么疾病,2d不见效就停药换药。
2对策
2.1关于给药时间
如林可霉素需空腹給药,采食后给药药效下降2/3;而红霉素则需喂料中或喂料后给药,否则,易受胃酸破坏,药效下降80%。有的药物需定点给药,如用氨茶碱治疗支原体、传支、传喉所致呼吸困难时,最佳用药方法是将2d的用量于晚间8时1次应用,这样既可提高其平喘效果,且强心作用增加4~8倍,还可以减少与其他药物如红霉素、氨基糖甙类等不良反应发生。
2.2给药次数
如浓度依赖型杀菌药物(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其杀菌主要取决于药物浓度而不是用药次数,1d只需给药1次,有利于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缩短达峰时间,既可以提高疗效,又可以减少不良反应。而抑菌药(如红霉素、林可霉素等)的作用,在达到MIC(最低抑菌浓度)时,主要取决于必要的用药次数;若次数不足,不但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反而造成细菌在高浓度压力下相对耐药性产生。
2.3给药间隔
在尽可能选择血药半衰期长的品种同时,应充分重视给药间隔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而许多用户可能上午9~10时给药,下午4~5时就给药了,这样就必然造成白天用药间隔过短,浪费药物,而晚间药力接续不上,治疗效果差。正确的用药间隔为12h,如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不易做到的话,白天2次用药间隔时间保证在10h以上,以确保药物的连续作用。
2.4给药方法
混饮或拌料是最常用最习惯的给药方法,但由于药物不同、疾病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不同,还应考虑喷雾给药和肌内注射给药。可用于肌内注射治疗的疾病有:大肠杆菌性败血症、重症腹膜炎(常导致药物肠道吸收不良)、重症菌毒感染(不饮水不采料,心衰、肝肿大者除外)、鸭传染性浆膜炎以及传染性法氏囊病(可结合卵黄抗体肌注)。
2.5用药剂量和对水量
很多兽药生产厂家对药物的正确用量不甚明了或个别厂家为追求高额利润,片面加大(或成倍加大)药物的对水量,长期以往,许多用户造成错觉,得出的结论是:任何产品按照厂家说明书对水量减半使用。而这样做法可能导致的后果,一是造成药物浪费;二是迫使细菌相对耐药率增加;三是造成不良反应甚至毒性反应。因此,要尽可能选择科技含量高、质量可靠、注重自身品牌厂家的产品;按照厂家说明书确定对水量。为达到最佳效果,每次用药对水量,每天1次,以日饮水量30%为宜;每天2次,各以日饮水量25%为宜。投药前需停水,冬季停水2h,夏季停水1h。
2.6疗程和停药时间
任何禽病的治疗(治本解表)都需要一定的疗程。而许多用户疗程认识不足,通常用药2d,有时见效就停药,多造成复发;而有的治疗2d不见效就开始换药,结果易造成细菌耐药性产生和药物浪费,延误治疗时机,反而延长疗程。至于最佳的停药时间,可根据病情轻重加以确定,通常情况下,以表症解除后如止泻、退热、平喘、采食、精神恢复等,再用药2~3d为宜。对于重症疾病或菌毒混合感染,以及不明原因混合感染,如大肠杆菌败血症、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鸡白痢、禽伤寒、副伤寒、禽流感、慢性新城疫及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鸭传染性浆膜炎、病毒性肝炎等,一般在表症解除后,需用药3~5d。有时为降低用药成本,可首先选用高效药物,如阿奇霉素 丁胺卡那治疗慢呼与大肠杆菌疾病时,用药2次(1次/d)控制疾病后,可选用价廉药物或中药结合使用速溶电解多维,巩固疗效2~3d。
关键词 养鸡;用药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8.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2-0278-01
在禽病治疗过程中,必须采取正确方法和措施来消除用药误区,提高治疗效果。
1用药误区
1.1不注意给药的时间
无论什么药物,固定给药模式或用药习惯,不是在料前喂,就是在料后喂。
1.2不注意给药次数
不管什么药物,通通每天给药2次。
1.3不考虑给药间隔
凡是每天2次给药,白天间隔过短(6~7h),而晚间间隔过长(17~18h)。
1.4不重视给药方法
无论什么药物,不管什么疾病,一律饮水或拌料给药,自由饮水或采食。
1.5片面加大用药量或减少对水量
无论什么药物,按照厂家产品说明书,通通加倍用药。
1.6疗程不足或频繁换药
不管什么药物,不论什么疾病,2d不见效就停药换药。
2对策
2.1关于给药时间
如林可霉素需空腹給药,采食后给药药效下降2/3;而红霉素则需喂料中或喂料后给药,否则,易受胃酸破坏,药效下降80%。有的药物需定点给药,如用氨茶碱治疗支原体、传支、传喉所致呼吸困难时,最佳用药方法是将2d的用量于晚间8时1次应用,这样既可提高其平喘效果,且强心作用增加4~8倍,还可以减少与其他药物如红霉素、氨基糖甙类等不良反应发生。
2.2给药次数
如浓度依赖型杀菌药物(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其杀菌主要取决于药物浓度而不是用药次数,1d只需给药1次,有利于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缩短达峰时间,既可以提高疗效,又可以减少不良反应。而抑菌药(如红霉素、林可霉素等)的作用,在达到MIC(最低抑菌浓度)时,主要取决于必要的用药次数;若次数不足,不但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反而造成细菌在高浓度压力下相对耐药性产生。
2.3给药间隔
在尽可能选择血药半衰期长的品种同时,应充分重视给药间隔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而许多用户可能上午9~10时给药,下午4~5时就给药了,这样就必然造成白天用药间隔过短,浪费药物,而晚间药力接续不上,治疗效果差。正确的用药间隔为12h,如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不易做到的话,白天2次用药间隔时间保证在10h以上,以确保药物的连续作用。
2.4给药方法
混饮或拌料是最常用最习惯的给药方法,但由于药物不同、疾病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不同,还应考虑喷雾给药和肌内注射给药。可用于肌内注射治疗的疾病有:大肠杆菌性败血症、重症腹膜炎(常导致药物肠道吸收不良)、重症菌毒感染(不饮水不采料,心衰、肝肿大者除外)、鸭传染性浆膜炎以及传染性法氏囊病(可结合卵黄抗体肌注)。
2.5用药剂量和对水量
很多兽药生产厂家对药物的正确用量不甚明了或个别厂家为追求高额利润,片面加大(或成倍加大)药物的对水量,长期以往,许多用户造成错觉,得出的结论是:任何产品按照厂家说明书对水量减半使用。而这样做法可能导致的后果,一是造成药物浪费;二是迫使细菌相对耐药率增加;三是造成不良反应甚至毒性反应。因此,要尽可能选择科技含量高、质量可靠、注重自身品牌厂家的产品;按照厂家说明书确定对水量。为达到最佳效果,每次用药对水量,每天1次,以日饮水量30%为宜;每天2次,各以日饮水量25%为宜。投药前需停水,冬季停水2h,夏季停水1h。
2.6疗程和停药时间
任何禽病的治疗(治本解表)都需要一定的疗程。而许多用户疗程认识不足,通常用药2d,有时见效就停药,多造成复发;而有的治疗2d不见效就开始换药,结果易造成细菌耐药性产生和药物浪费,延误治疗时机,反而延长疗程。至于最佳的停药时间,可根据病情轻重加以确定,通常情况下,以表症解除后如止泻、退热、平喘、采食、精神恢复等,再用药2~3d为宜。对于重症疾病或菌毒混合感染,以及不明原因混合感染,如大肠杆菌败血症、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鸡白痢、禽伤寒、副伤寒、禽流感、慢性新城疫及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鸭传染性浆膜炎、病毒性肝炎等,一般在表症解除后,需用药3~5d。有时为降低用药成本,可首先选用高效药物,如阿奇霉素 丁胺卡那治疗慢呼与大肠杆菌疾病时,用药2次(1次/d)控制疾病后,可选用价廉药物或中药结合使用速溶电解多维,巩固疗效2~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