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族与“闺蜜”的那些事儿

来源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ro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还是乡间的山野小路,到处都能见到自行车穿梭的身影。自行车给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自行车的发展历史,感受发明者们的创意和智慧。
  1790年,法国人西夫拉克发明了木制的自行车,但该车既没有类似脚踏板的驱动装置,也没有类似车把手的转向装置。骑行者靠双脚用力交替蹬地前行,改变方向时也只能下车搬动车子。在骑车过程中,西夫拉克观察到即使在双脚离地时,车也能依靠惯性继续前行而不倒。虽然该自行车并没有广泛流行,但给了后人极大的启示。
  1817年,德国人德莱斯在自行车前轮上加了一个车把手,增强了车的方向操控性。
  1839年,英国人麦克米伦受火车连杆推动的启示,在自行车前轮处加上脚踏板,通过连杆驱动后轮为自行车提供驱动力。为提高车速,还采用后轮大、前轮小的设计。自从加上脚踏板后,骑自行车就需要先学会保持平衡了。
  1869年,英国人雷诺将自行车车架改由钢管制作,车轮采用钢圈和辐条支撑,使用实心轮胎,从而使自行车变得轻便。同样是为提高车速,出现了前轮巨大的高轮车。脚踏板直接驱动前轮转一圈,轮子越大,前行距离越远,速度也越快。
  也正是因为高轮车的前轮太高了,骑车时上车起步和停车下车都比较费劲,安全性较差。因为安全性问题,高轮车局限于运动爱好者和不怕摔的人骑,被人们认为是“危险的玩具”。杂技中常看到的独轮自行车算是高轮车的特例,高轮车去掉后面的小轮子就成了独轮车。
  1879年,英国人劳森为自行车装上链条和链轮,通过链条驱动后轮的转动来推动车子前进。用链条驱动后轮,能解放前轮,显著提高转弯时前轮的灵活性。劳森改进的自行车还是前轮大、后轮小。由于协调性不够好,这种自行车在市场上并不受欢迎。此时高轮车也得到了改进。
  与链条驱动后轮发明的同一时期,高轮车也在前轮上加链条驱动。这样可以通过控制链轮大小提高车速,这种车被称为袋鼠车。正是链条驱动的引入,转变了通过增大车轮提高车速的思路,对自行车车型改进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1888年,爱尔兰的兽医邓洛普将充气轮胎用于自行车。充气轮胎增加了自行车的弹性,减轻了路面的震动,骑车舒适性大大提高。邓洛普为他的发明申请了专利,并放弃了兽医职业,于1890年成立邓洛普橡胶公司,经营自行车轮胎生意。
  从1790年到1888年,用了将近100年的时间,经过众多发明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性能完善的自行车。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各样的新设计、新材料也被用于自行车,如碳纤维车架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自行车的轻便性、刚性和对冲击的吸收性。
  韩国零部件厂商发明的电动自行车 Mando Footloose颠覆了传统自行车的印象,中间的链条被换成发电机组,每踩一下踏板就会转换成电能。
  自行车的发展再次证明,任何创新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几代人共同的智慧结晶。人类的创意不断更新,自行车的改进仍在继续。
其他文献
摘 要  集团化办学是20世纪末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背景下产生的办学形式。该办学形式因为聚集大量优质教育资源而广受关注。20多年来,集团化办学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围绕该办学形式分析源起、梳理动因、检视路径,有助于为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经验,明确方向。  关键词  基础教育 集团化办学 集团行动理论 实现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努力让每个孩
笔者曾在2007年第16期的《教学与管理》发表了《教育品牌战略下的“分专业高考制度”初探》一文,提出了分专业高考的初步构想。该文发表以后,笔者收到了一些读者的反馈,也和一些读者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讨论。在这些讨论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必要从制度设计的逻辑出发,进一步分析现行高考制度的问题及分专业高考制度的合理性。    一、 高考制度的基本功能    要构建合理的高考制度,首先需要明确高考的基本功能。
摘 要  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门场所。本文对综合实践基地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和结构,提出了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与活动实施模式,提升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实效,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基地 课程资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体制改革要求提出
前几天,媒体披露了陕西吴斌同学高考诗作获满分的消息。吴斌在作文时另辟蹊径,写了一首现代诗歌《无题》,全诗连同题记在内只区区209字,但在阅卷现场,数名阅卷老师一致叫好,给判了60分。笔者认为,一个高中生能在考场环境下,写出一首切合题意、意韵充盈的诗歌实属不易。单就水准来说,判给满分未尝不可。  首先,诗作很好地扣住了题旨。这首诗紧扣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认识的关系这一话题,以阳光只有一种颜色为题记,用
【摘要】作文是生活的艺术呈现形式,初中生缺乏生活经验,更缺少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尤其是他们不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深刻的道理,因而把握生活,把握生活源头是当前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循序渐进、切合实际的训练方法,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关键词】作文;源头;活水  【中图分类号】G623.2
【摘要】在新时期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中学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充分认识到利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体现新的教学方式对革新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就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希望以此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丰富语文教学课堂。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语文课堂;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信息技术已恵及千家万户,为课堂教学的改革带来生机,也为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带来了契机 ,让语文课堂告别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苍白无力的现状,为沉寂的语文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讓语文教学永葆青春。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的全面变革。随着信
【摘要】中学诗歌的教学相当注意诗句的疏通、表达技巧的分析和情感的把握。当然,对于诗歌阅读乃至通常意义上语文水平的提高,这些基本功的训练非常必要。但诗句的疏通或者表达技巧的分析不可破坏诗歌的整体气韵,不能使诗歌的分析成为诗歌的肢解。事实上,看懂了作品,透彻地了解了语言文字,能把握住“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这些关键字的妙处,只能称得上理解了作品,并不等于是高水平的鉴赏
央视“开讲啦”节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立足于目标受众需求,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演讲嘉宾,与青年代表交流对话,激情碰撞,与300位大学生组成的现场观众零距离接触,真诚、平等,充满温度、智慧,屡屡带给人们心灵的洗礼与撞击,因为“接地气”而深受追捧。“开讲啦”是面向全国青年的课堂,它的成功让笔者陷入反思,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如何让思想政治课堂成为真正“接地气”的课堂,从而受到学生的喜爱和追捧
【摘要】传统的作文教学重技法指导,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体验。所以总是会出现学生不喜欢作文,不会写作文,不愿意写作文的状况,导致其写的文章千篇一律,缺少文采。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不断探索,逐渐摸索出一条作文教学之路:改变以往作文教学随意性的特点,使作文教学呈现阶梯状。突破以往作文技法指导的局限性,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不怕写作文了,写作课上都跃跃欲试了,作文水平自然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