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预后的改善作用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o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预后的改善作用。

方法

150只健康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TBI组(70只)、依达拉奉组(70只)(依达拉奉注射液剂量5.4 mg·kg-1·d-1,每日1次腹腔注射,连续应用2周)。分别于伤后6,12,24,48,72 h、1,2周共7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10只)监测大鼠神经行为学及运动功能评分变化。处死大鼠收集血清、脑脊液标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清和脑脊液β-内啡肽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含量。

结果

伤后6,12,24,48,72 h、1, 2周,依达拉奉组神经行为学及运动功能评分较TBI组升高。其中伤后48 h,TBI组与依达拉奉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分别为(8.2±0.9)分和(10.3±0.7)分(P<0.05),运动功能评分为(5.9±1.0)分和(6.9±1.2)分(P<0.05)。正常对照组血清和脑脊液β-内啡肽含量分别为(50.2±9.5)pg/ml和(16.2±2.8)pg/ml,GnRH含量分别为(75.2±11.2)pg/ml和(36.2±10.8)pg/ml。TBI组伤后6,12,24,48,72 h、1, 2周血清及脑脊液β-内啡肽和GnRH含量均明显升高;依达拉奉组血清及脑脊液β-内啡肽和GnRH含量较TBI组降低。其中伤后72 h,TBI组与依达拉奉组血清β-内啡肽含量为(165.2±8.5)pg/ml和(109.5±6.3)pg/ml (P<0.05),脑脊液β-内啡肽含量为(63.3±3.1)pg/ml和(38.2±2.3)pg/ml(P<0.05);血清GnRH含量为(203.7±17.1)pg/ml和(110.4±19.2)pg/ml(P<0.05),脑脊液GnRH含量为(153.0±13.4)pg/ml和(93.2±10.5)pg/ml(P<0.05)。

结论

在TBI急性期及恢复期连续应用依达拉奉可明显降低β-内啡肽和GnRH水平,有利于减轻大鼠TBI后继发性脑损伤,促进神经和功能恢复,从而改善预后。

其他文献
基因测序方面的研究发现,长非编码RNA(lncRNA)虽不编码蛋白质,但参与胃癌某些生物学通路,在胃癌预后及转归等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随着基因数据库的产生及计算机算法的普及,胃癌预后相关lncRNA的研究逐渐增多。胃癌预后lncRNA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可为实验研究提供思路,以探索得到更多与胃癌预后相关的lncRNA,以期为胃癌诊治及改善预后提供参考价值。
目的对比分析血液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经验治疗与诊断驱动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血液淋巴瘤科接受抗真菌治疗的血液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68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经验治疗组28例,诊断驱动治疗组40例,比较两组间IFD发病率、IFD相关死亡率、住院天数、抗真菌治疗天数差异。结果诊断驱动治疗组IFD发病率高于
目前替吉奥和卡培他滨是晚期胃癌较为理想的维持治疗药物;在运用免疫及靶向药物维持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试验中,伊匹单抗未能取得阳性结果,雷莫芦单抗尚未取得研究数据,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及阿维单抗的维持治疗试验方案都显示出了初步的有效性;中医药疗法在维持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有效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微小RNA(miRNA)具有肿瘤特异性的表达谱,且在肿瘤发生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通过外泌体的包裹免受体液中核糖核酸酶的侵害,在乳腺癌细胞之间水平转移遗传信息。近年来针对外泌体miRNA的研究发现,其与乳腺癌的发生、诊治及预后关系密切。深入探讨这一领域的研究,可为外泌体miRNA作为乳腺癌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已有临床研究证实,冷冻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肺癌治疗方案。冷冻消融已临床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肺癌治疗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冷冻消融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在给予对症治疗后多可缓解。然而,冷冻消融在临床应用中仍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近十年来,世界范围内肾肿瘤的发病率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肾透明细胞癌(ccRCC)是肾肿瘤的主要病理类型,预后较差。ccRCC通常伴随葡萄糖、脂肪酸、谷氨酰胺、色氨酸及精氨酸代谢网络和途径的重新编程。代谢网络和途径的重新编程使肿瘤细胞迅速增殖,在营养物耗尽和缺氧的条件下存活,并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靶向代谢重编程途径的关键蛋白质或酶可以作为治疗ccRCC的新策略。
食管鳞状细胞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具有较典型的癌前病变阶段。目前关于标志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核酸和蛋白水平,DNA水平包括基因组水平的遗传学改变、基因扩增、缺失、突变、断裂、融合,RNA水平包括mRNA、微小RNA(miRNA)、长非编码RNA(lncRNA)等的表达改变,蛋白水平包括表达水平、亚细胞定位以及翻译后的修饰等变化。鉴定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的分子改变,对于探索
目的探讨2001—2015年深圳居民白血病的发病趋势,为制定深圳市白血病的预防和控制政策提供基础依据。方法根据深圳市肿瘤发病登记处收集的2001—2015年户籍居民白血病发病数据和相应年份的人口资料,计算白血病粗发病率以及标准化人口年龄调整的发病率(简称标化发病率)即中国人口标化率(简称中标率)和世界人口标化率(简称世标率),利用Joinpoint软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2001—2015年深圳市肿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射野的静态调强放疗(IMRT)计划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靶区剂量分布与危及器官照射情况,探索行纵隔区域放疗的淋巴瘤患者最佳IMRT施行方式。方法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共11例化疗后行纵隔首程放疗的淋巴瘤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Ann Arbor分期Ⅰ~Ⅱ期2例、Ⅲ~Ⅳ期9例。霍奇金淋巴瘤(6例)和非霍奇金
脊髓损伤常伴有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的丧失,预后差,常导致终身残疾,甚至死亡。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从根本上修复已损伤的脊髓功能。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分化为神经元潜能的细胞,通过弥补或替代受损神经元、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抑制损伤局部炎症反应等发挥治疗作用。常用于移植的干细胞类型较多,各有优缺点,移植方法主要包括蛛网膜下腔注射、静脉注射及病灶内注射等。笔者就实验常用的干细胞类型、干细胞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