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6~17岁儿童青少年咖啡因摄入状况评估

来源 :卫生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oa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北京市6~17岁儿童青少年经零食摄入咖啡因的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6年10月—2017年2月通过自制专项问卷调查获得北京市朝阳区、昌平区和延庆区881名6~17岁儿童青少年(男生432人,女生449人)连续3天24小时含咖啡因零食摄入状况,并通过检索文献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等获得各类零食中咖啡因含量。基于含咖啡因零食摄入量和零食中咖啡因含量数据库,分析北京市儿童青少年咖啡因的摄入量以及不同类别零食的咖啡因贡献率等;并将摄入量数据与国际上咖啡因每日安全摄入量进行比对,评估其摄入水平。结果北京市6~17岁儿童青少年含咖啡因零食消费者比例为42.45%(374/881);全人群平均每日咖啡因摄入量为9.19 mg,中位数为0,P95为41.38 mg;消费人群平均每日咖啡因摄入量为21.66 mg,中位数为11.03 mg,P95为76.99 mg;考虑体重因素后,有1.60%(6/374)的个体摄入量超过了每日安全摄入量[2.5 mg/(kg·d)],且不同年龄、性别、年级、有无饮茶习惯人群之间咖啡因摄入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零食中咖啡因贡献率前三位来源于茶、奶茶及茶饮料类(含固体饮料)的咖啡因为12.13 mg,贡献率达到56.01%;来源于咖啡类的咖啡因为4.35 mg,贡献率为20.09%;来源于可乐及能量饮料类的咖啡因为3.31 mg,贡献率为15.30%;其中6~11岁与12~17岁儿童青少年前三位贡献食品略有不同。结论北京市6~17岁儿童青少年从零食中摄入的咖啡因水平较低,发生过量摄入的风险不大;茶、奶茶及茶饮料类(含固体饮料)是其咖啡因暴露的主要贡献食品。
其他文献
桁架结构具有设计简单、施工方便、成本低、结构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建筑的建设当中。但恶劣的工况环境与突发的外界因素可能会破坏其承载结构,使其承载能力迅速下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是未来的主人,有着巨大的潜力等待我们去挖掘,需要补充不断的新的能量。"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
会议
公众人物的容忍义务与其他义务相似,都是一种法律拘束,具体表述为权利人因其身份的特殊性,放弃基于自身权利提出抗辩,而在特定情形下须做出的容忍和让步。公众人物本身就是一个模糊概念,对于该名词及其容忍义务范围的界定,学界一直众说纷纭,未达成一致。且由于我国在立法层面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关于公众人物名誉等人格权领域的容忍义务还未形成统一的立法原则和标准。虽然司法实践逐步接纳和采用,但法院依旧采取过于审慎
“利川红”出自恩施利川市,属于新晋名茶,最近几年,凭借着其优异的口感、“冷后浑”的特点以及悠久独特的文化等特征受到了市场的关注。正是由于这些优秀的品质,“利川红”茶正不断发往前发展,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然而,在茶行业竞争逐渐激烈的当下,想要增加销售额,扩大品牌影响力,对品牌进行建设与推广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国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展相对于起步较早的国家来说还具有一定的差距,目前缺乏对茶叶区域公用品
近年来,城市环境和社会压力导致的个人健康问题和公共健康问题突出,森林以其独特的多重生态价值和康养价值为社会所重视,基于森林生态的森林康养基地为亚健康人群提供良好康
针对西北绿洲灌区禾本科作物长期连作造成土壤质量下降问题,研究了不同绿肥还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及土壤容重的影响。试验设绿肥覆盖免耕(NTG)、绿肥全量翻压(TG)、地上部移除根茬覆盖免耕(NT)、地上部移除根茬翻压(T)以及传统翻耕不复种绿肥(CT,对照)5个处理。两年结果表明,与CT相比,4种还田利用方式均可提升0~30 cm各土层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与平均质量比表面积(P<0.05);与其他3种还田利用方式相比,NTG增幅最为显著。与CT相比,4种还田利用方式
本文讨论汉语会话中的"分类"话语行为。"分类"行为包括明确或隐晦地将人或事物划分为不同类别的谈话活动。会话中的分类活动有比较系统的言语表达形式,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十八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于2020年11月7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本次课程论坛以"课程与教学如何应对教育新常态"为主题,探讨了教育新常态的形成背景及主要特征,从教育目标、
明长城作为中国的文化瑰宝,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大型军事防御设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研究以明长城体系保护为研究导向,通过引入美国遗产廊道理论,
本文在语法隐喻理论视角下,对形容词化的最重要组成——名形化的认知机制和语义变化类型做了系统分析并对比了英汉名形化的共性与差异。名形化的基本认知加工是部分到整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