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县城高中学生家庭教育几种误区及规避之道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632709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通过问卷和家访活动,了解当前民族地区县城高中学生家庭教育的误区。本文总结了民族地区县城高中学生家庭教育的几种误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对同类兄弟学校在开展家庭教育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民族地区 家庭教育 误区 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时期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综合研究》子课题:民族地区县城高中学生家庭教育误区及规避研究,课题编号:BEA140076A419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79-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逐步得到普及,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西部县区的家庭结构出现新的变化,家庭教育出现了新问题,民族地区县城高中学校教育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为了解决这一新问题,笔者通过问卷和家访活动,了解当前民族地区县城高中学生家庭教育的误区。本文总结了民族地区县城高中学生家庭教育的几种误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对同类兄弟学校在开展家庭教育方面有所帮助。
  一、民族地区县城高中学生家庭教育的误区
  误区一:只管吃喝穿,疏于孩子的思想教育
  有很多家长是文盲,不识字,更不懂孩子所学的科目和作业,从小学到高中,他们唯一能做的是就是给孩子吃饱穿暖,这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和职责,对孩子也只能做这么多,加之他们还有农活,还有打工挣钱养活一家人。对于孩子的学习、思想教育他们做得很少。最多也就是问问考了多少分,考得好了鼓励一下,考得差了批评几句就了事了。访谈中,他们也说有时给孩子举例子、讲道理,让他们好好学习,孩子也就是听听而已。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一些家长对孩子疏于管理和沟通,有时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班主任和家长沟通,一些家长觉得无奈,说孩子上高中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家长很难和他们沟通,况且家长的话他们也不听。
  误区二:有好多,必有差的
  马**同学的父母亲是本分的农民,以养羊、种田为生。两个姐姐都是大学生,学习成绩优异。马同学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而且还是男孩,在家人的呵护下长大,他基本在家里不做任何家务。目前,学习成绩一般,数学成绩差,学习不认真,经常玩手机。周末一回到家,脚跟还没站稳,有同学或居民点的玩伴骑着摩托车叫出去玩了,有时天黑之前回来,有时半夜回来。当谈到儿子未来时,父亲说:“有好的,必有差的”,村子里的人都这么说,所以一直让孩子自由下去,任凭自然发展。是啊,听起来这句话很有哲学道理的,能讲得通,符合常理。问题是马同学的家长没有意识到有的家庭几个孩子都很优秀的事实。他怎么没有采取措施尝试管教孩子?
  误区三:居民点孩子的家长忙于农活,疏于对孩子周末、假期的管理
  居民点是近几年偏远山区出现的新事物,农民们从条件差的小山庄搬到交通相当发达,条件相对便利的地方住,从分散到集中。居民点的文化,居民点的邻里关系,居民点的孩子教育也就成了社会大变革时期的一种新的课题。 在居民点生活的家庭,家长长期忙于自家的农活,疏于对孩子周末、假期的管理。有的孩子在这些时期,结交了一些行为不轨,思想不正的玩伴,和这些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长了, 这些學生会接触到社会的阴暗面,有时会把一个人引向不归之路。
  二、民族地区县城高中学生家庭教育误区的规避之道
  1.不给特殊待遇
  不要让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不要让孩子产生特殊优越感。家长应从日常小事抓起,及时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尤其是在生活中,更要注重锻炼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避免让孩子在家中有特权,只要学习,一切都可以满足,只会懂得享受和索取,不愿吃苦和奉献,提倡“家人,人人平等”的观念,例如家务活,全家人都有义务来完成,各尽所能,按能分配,鼓励做的过程,淡化做的结果。
  2.锻炼自理能力
  孩子长到两三岁就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家长就因势利导从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放手”让孩子体验,该让孩子做的事情一定要让他自己做;如果不愿做,就想办法要求孩子必须做;如果孩子不坚持做,家长就要想办法让他坚持做;孩子不会做,家长应该手把手教会孩子怎么做;孩子做错了,家长和孩子都要学会悦纳错误,让孩子独立完成改错。总之就是“家长想办法不做”。
  3.避免袒护孩子
  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孩子有了错误却视而不见时,甚至找很多理由为自己辩护,这时家长可不能成为孩子的“保护伞”和“避难所”,为孩子包庇错误,甚至是出面为孩子打抱不平,尤其是当着孩子的面袒护孩子的错误,甚至当面指责他人的不是,这样一来孩子不但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也没有了是非观念,不仅扭曲了孩子的性格,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爱孩子要痛到心里”,不能只顾一时之后快,而无原则地保护孩子。“忠言逆耳利于行”,成熟而理智的家长应该认真帮助孩子寻找不足,纠正错误,教会孩子认识自我,宽容他人。
  参考文献:
  [1]傅国亮.我对家庭教育的几点认识[J].中华家教,2014,(03):8-9.
  [2]傅国亮.学校指导家教要处理好大与小、公与私[N].中国教育报,2017-08-20(002).
  [3]傅国亮.家庭教育的根本特点和方法[J].教育,2016,(52):19-21.
  [4]刘永和.家风:一种可贵的教育资源[J].现代教学,2014,(10):63-65.
其他文献
你要去睡觉了,这些玩具还在这里,如果它们也很想睡觉怎么办?  书籍在脚下踩来踩去,它们也会很痛吧?  据外滩教育报道,在英美国家,面对儿童实施的家政教育已发展100多年,至少77个国家将之纳入课程体系——因为教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间,真的不仅仅是保持房间整洁、减轻父母工作量那么简单。孩子学做家务,其实处处充满启蒙教育的机会。  1岁半 给孩子建立概念:房间是要收拾的  孩子大多喜欢把所有的玩具,一起摊
我后来开始明白:听孩子先说,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对事实的尊重。毕竟,孩子才是事实的亲历者!  周末下午,儿子的同学来家里玩儿,儿子说:“妈,我和小乐到楼下吃快餐。”正忙着做家务的我,头也不抬:“行啊!”儿子又说:“吃完饭,我们到广场转转。”我挥挥手:“去吧!去吧!”  等家务告一段落,我歇下来时才发现,儿子出门已经将近两小时!这小子,去哪儿了?给点儿自由就撒野!我在心里愤愤地抱怨着。  在儿子的房
语言训练不只让孩子能说会道,还能帮助其思维得到锻炼。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训练不只让孩子能说会道,还能帮助其思维得到锻炼。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之间语言能力的差距呢?答案就是:父母与孩子交流互动的方式以及对孩子的语言输入量。也就是说,对话的质量和数量必须双管齐下。良好的亲子交流方式能让孩子爱上表达、能说会道;反之,则会抑制孩子学说话的兴趣,导致孩子不想开口说话。  接下来,就由悠悠妈手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