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荣让:有胆有识 能说会做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i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荣让先生是澳门知名的传媒领袖,是一位著名的时事评论员。他有才气,眼光精凖、洞察力敏锐。从1999年至今的十二年时间里,他担任澳门电台《澳门讲场》的直播嘉宾;他还担任了"澳亚卫视"的时事评论员。“说别人不敢说、说不出的话;做别人不敢做,做不了的事。”2002年,他创办了《乐报》;三年前,他创办了《国际连线》;还帮忙改编了《现代澳门日报》……
  
  【余荣让先生,经纬出版社社长、澳门《乐报》社长、国际连线传媒(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澳门电台《澳门讲场》客席主持、《现代澳门日报》副社长兼总编辑、澳门影视传播协进会监事长、澳门新闻工作者协会监事长、澳门文职人员总会副会长、澳门人力资源协会会长、台山市政协委员会委员、台山市红十字会荣誉会长等。】
  
  弃金融行业,进文化领域
  
  接过余荣让先生的名片,各种身份、各种头衔十多种,其中占据比例最大、最醒目的便是那一个个与文化工作有关的职务,然而,文化工作却不是他的第一份工作。
  上大学的时候,余荣让先生主修工商管理专业,毕业之后,他顺其自然地进入了银行,用不懈的努力取得了银行经理的职位,负责管理一间香港银行在澳门的分行。“在银行工作的时候,有一份中英文的周报邀请我为其做翻译。”余荣让先生回忆说。也许,就是这样的契机将他从金融行业拉进了文化领域。后来,他又协助其将周报改编成日报,即现在的《现代澳门日报》,文化领域的大门向余荣让先生敞开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走了进去。
  在澳门出生、成长起来的余荣让先生对澳门有着一份独特的感情,那种感情已经不仅仅用“熟悉”二字来形容,因为“熟悉”的程度对他来说尚浅,他深谙澳门的民俗民情,熟知澳门的政策、政治,他喜欢研究澳门的过去,了解澳门的现在,关心澳门的未来,这样的优势加上他的才气和胆识,1999年,余荣让先生获澳门电台邀请,担任《澳门讲场》客席主持。在之后每周的星期一至星期五的早上八点半至十点半的两个小时里,听众都能听到了他那熟悉的声音,感受到他那思路清晰又精凖的风格、清晰而又坚定的观点。
  余荣让先生谈澳门民众都很熟悉的人和事、关心的人和事;他也谈一些对于澳门民众来说稍显陌生的人和事,比如祖国的历史、澳门本地的历史以及祖国台湾的历史;他谈当下,谈过往,谈未来,谈澳门过去和现在的变化;他谈一些暂时无法被民众接受的现象,抑或让民众觉得灰心、失望的事,话题各不相同,语言有时诙谐,有时严肃,然而不管是何话题,不论语言是诙谐还是严肃,余荣让先生总喜欢将客观的事实摆在面前,评论中总是一语中的、入木三分,突破现象,直触本质,透过他的评论声,可以让听众更凖确地掌握一些澳门的情况。弹指一挥间,十二年过去了,十二年来,他不断地用经验来突破所遇到的一些障碍;十二年来,他凭着一张嘴,一颗爱澳的心,成为了《澳门讲场》一张特定的名片。除了澳门电台的工作,余荣让先生还是澳亚卫视之《澳门万象》栏目特约评论员,《澳门万象》是澳亚卫视自办的一档三十分钟的澳门特色非常浓郁的民生专题节目,展现的是小澳门的大气象,以讲述澳门老百姓身边的事为主。余荣让先生每周录播一至两次,他贴近生活,述说着百姓的事。
  十多年的评论生涯让余荣让先生的知名度与日俱增,然而余荣让先生并没有满足于此,“不断向前,不断进步”是他身上的又一大特点,三年前,他创办了国际连线传媒(香港)有限公司,并按月出版《国际连线》刊物,《国际连线》将视野放在了整个国际上,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格式,图文并茂,集视觉效果、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身,是一本颇具特点和亮点的好刊物。带着这样一本刊物,余荣让先生继续走在文化传播的道路上。
  
  心怀澳门,履行传媒人的责任
  
  余荣让先生笑说自己运气好,可以有机会比较近距离地接触政府官员,这样就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政府的政策和动态,在评论的过程中,余荣让先生除了讲诉自己的观点之外,还依靠着一些内幕、事实,这些内幕支撑了他的评论,让他的评论变得更加有说服力;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丰富了他的评论,让他更清晰、更深入、更透彻地看到了问题本质。
  身为传媒人,余荣让先生肩上更多的是传播和谐、促进和谐的责任。有人说:“不为效果而从事传播及传播研究,同不为胜利而进行战争是一样荒谬,一样不可思议。”余荣让先生的话与这句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说:“传媒所起的作用就是宣传、教育和引导,传媒人的责任之一就是促进和谐,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和谐,促进澳门与台湾、香港、内地等地的和谐。”
  澳门是一个以博彩业为支柱产业的城市,赌场成行成市,甚至在新口岸一所大专院校附近有多间赌场林立,余荣让先生说:“使学生在博彩氛围的包围下学习并非好事。”他建议说:“政府应该加强对博彩业的监管,当中包括赌场的设置地点、赌场数量以及经营模式。博彩营运商应加强监察二十一岁以上的本澳居民、十八岁以上的旅客方可进入赌场,另需限制二十一岁以上的澳门居民方可投身博彩从业员一职。”话语中,透露出来的是一份关心,一份责任。
  2010年6月11日至13日,“第六届中国糉子文化节(澳门—五芳斋之日)”举行,澳门知名文化学者余荣让先生在糉子文化的弘扬及推广的主题演讲中说:“推动商品品牌后面的文化意义是很重要的,人们在接受这个食品的同时也会接受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我们的缺点在于没有把糉子系统化地作为一个产业去推。将文化发展为一种产业,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譬如西方的圣诞节,既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有着发达的商业文化和产业市场,糉子产业和端午文化可向它看齐,在这个过程中,推动商业品牌的发展非常重要,通过商业品牌的影响力会更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余荣让先生说。能为澳门的文化发展建言献策,余荣让先生觉得很开心。
  站在一个资深新闻人的角度,他喜欢用明晰干练的语言来为观众传递脉络清楚的事实和观点,然而更多的时候,他就是一座桥梁,透过他,澳门民众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政府的决策,透过他,澳门政府也能了解一些民众的想法,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他说澳门事,传澳门情,这些对余荣让先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他说:“我希望提升澳门的知名度,提升澳门人对澳门的归属感。”这是一个澳门人的心声,是一个传媒人的责任。
  
  《乐报》——人生中的又一块乐土
  
  多年的评论员经验,让余荣让先生累积了各方面、各层次的资料,此时一个创办自己的刊物的念头自然产生,他说:“当有一天我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时候,可以专一地经营自己的刊物,充实人生。”
  2000年,余荣让先生开始着手创办《乐报》,2002年7月底,历经两年多时间的辛勤耕耘和等待,经由他一手创办的《乐报》终于与读者见面,余荣让先生曾在《乐报》第一期上发表“乐言”说:“《乐报》创刊号姗姗来迟,用排除万难来形容并不为过。”苦尽甜来,破茧成蝶,《乐报》成为了余荣让先生人生中的又一块乐土。
  《乐报》是一份“给人一个快乐的形象,促进澳门和谐发展”为出发点的周报,创办之初为月报,在大家的支持下,逐渐演变为周报,《乐报》讲诉的是吃喝玩乐、衣食住行、文化旅游、经济贸易、闲情逸致的事,这些事发生在澳门人身上,发生在澳门土地上,贴近澳门,更贴近澳门人的心。
  《乐报》正式创刊九年,彩色印刷,给人以亲切感,九年的时间里,《乐报》在同事们的努力下,平稳地发展着,并逐渐地在澳门文化业占据了一定的席位,他寄希望于《乐报》,在成为自己乐土的同时更能成为澳门的乐土。人生的价值在于为理想奋斗,人生的幸福也在于此。追随着理想的声音,余荣让先生阔步在文化的殿堂里。
  
其他文献
梁念祖先生是一位中医师,从内地到澳门,中医的身份继续着,对中医的那份感情也在延续着;从开办中药行到走向多元化的发展道路,贯穿其中的依旧是他对中医药的信任和钟情。来澳三十载有余,他见证着三十年来中医药业在澳门的快速发展,他成为了推动中医药业发展的一份子;当他从工作的忙碌中抽出身来后,他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与中医药相关的社团活动上,可以说,他的一生都与中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    【梁念祖先生,澳
期刊
伍健华先生是一名深具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在创业之初,他就一头扎进环保事业,二十余载坚定不移,将推动环保理念放在第一位,将企业盈利放在第二位。而从踏入环保行业开始,他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那就是从自己做起,带动和影响更多的人投入到环保事业当中,共同去摸索和努力,还天空以湛蓝,还空气以洁净,还森林以繁密,还水体以清澈——构建和谐社会,用行动去创造环境价值。    【伍健华先生,加州空气有限公司、北极光有
期刊
黄甘培是福生泰有限公司第五代“掌门人”,继承祖业从事进口南药、香料及鹿产品批发,渐渐发展中国药材,继而引入世界各地的鹿产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亦从非洲塞舌尔群岛积极进口非洲海底椰。如今,福生泰有限公司已历经百年历史,依旧为广大客户所喜爱,究其理念,黄甘培先生认为只有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好地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他还担任多项社会服务,他言:有机会尽自己的一份力,能付出的时候就应多付出。如
期刊
香志恒先生是香港法律界一名优秀的执业律师。他专注律师事业,毕业于英国莱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Leicester法律系,后又成为香港高等法院律师,现为董吴谢香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之一,秉承“公正、专业、诚信”的理念,至诚服务、至臻服务。他是一名热爱生活、懂得享受生活的乐活人士,向往自然、健康、精致的现代人生活方式。同时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热心人士,不仅担任多项社会公职出钱出力,还经常为弱势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香港缅华互助会于2011年4月10日假九龙湾国际展览中心展贸中心展贸厅举行庆祝典礼,以志该会成立20周年,同时祝贺第八届理监事会换届成立。香港缅华互助会新一届理监事会成员包括:王锦彪为新任主席,杨秋国、苏金碧、苏怡烧为新任副主席,徐新英为新任会长,周稚筌为新任理事长,林荣耀为新任监事长等。  此次盛会亦为香港侨界的一大盛事。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侨联副主席李祖沛,香港侨界社
期刊
余耀光先生,是香港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同时他又身兼多个社会职务。工作之余,他积极参加社团组织,为香港和内地多所高校的导师和客座讲师,走上了一条授业、解惑的师者之道。多年的政府和高校工作使他充满了满足感和生活的种种乐趣。为了民众的安全事业,他一直默默地作出不懈的努力。他以专业和敬业的精神,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孜孜以求,他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把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安全事业做强做大,成为一门专业,让社
期刊
袁贵才先生是香港的原住民,他从工会秘书做到沙田区议员及如今的社团理事,一路走来,步履铿锵,信念坚定。多年来他一直以民为先,真心实意地服务社群,帮助街坊居民解决日常生活中具体的事,他认为自己力所能及帮助有需要的人,这种工作本身也是快乐的。走在爱国爱港、服务群众的道路上,袁贵才先生付出很多,也收获许多,收获人们对他的信誉和支持,羸得人们的赞许和尊敬。    【袁贵才先生,原民建联沙田区议员,现为新界社
期刊
吴仕明先生是是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的荣誉会长,自1968年加入街坊会联合总会直至担任会长以来,长期为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而努力。他还是第九、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不断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获澳门政府于2003年颁发银莲花勋章。他虽已退休四年,但仍不忘服务社会,在业余时间勤练书法,并将书法作品展义卖所得收入如数捐赠至陕西省建设“慈安桥”,多年来出
期刊
李文基先生是一位集“厨艺、厨经、厨德”于一身的大师,曾跟随世界级御厨杨贯一大师学艺达十六年之久,既擅煮鲍参翅肚,小菜粉面也不在话下,点心同样让人拍案叫绝,最得人心的是菜式不花俏,却碟碟见真章,其所经营的“湾仔人家”曾名扬海外,目前经营着富嘉阁及富家粤菜,受到新老客户的青睐。    【李文基先生,富嘉阁行政总厨、世界御厨鲍鱼大王杨贯一之得意门生,拥有近四十年的入厨经验,厨艺精湛,最擅长糅合传统与创新
期刊
林秋明先生澳门人,很早即涉及工程领域,于1985年创办友邦工程公司。多年来,他所经营的友邦工程公司为新葡京、凯旋门、十六浦、渔人码头、中央公园等多个澳门大型公建从事地库工程建筑,并在工程中注重质量、亲力亲为、精益求精。他不断享受着工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并时刻为客户考虑,将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因而,获得各大建筑公司、业主、建筑师、顾问工程师的信任和支持。    【林秋明先生,1985年成立友邦工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