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背谱法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s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师钢琴教学中合理运用背谱法,可以帮助学生夯实钢琴基础,改善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学生在钢琴学习中的效率。文中分析当前高师钢琴教学中背谱法运用的现状,联系实践给出针对性完善措施,从而提高钢琴教学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钢琴教学;背谱法;运用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高师钢琴课程作为主要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音乐技能与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背谱作为钢琴学习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钢琴学习质量,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的背谱法指导将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良好的效果,否则也会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文中分析钢琴背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了背谱法的具体运用,文章就此展开论述。
  一、高师钢琴教学中背谱法运用现状
  高师钢琴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背谱方面普遍存在问题,不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接下来笔者联系教学实际情况,将教学中关于学生背谱存在的问题总结归纳如下。
  (一)过于追求记忆速度
  部分学生钢琴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过于追求记忆速度的情况,甚至少数学生想在短时间内记忆多首曲谱,造成钢琴弹奏时出现错误,或是手指跟不上大脑运转速度,脑海中多首曲目相互掺杂,容易出现记忆错乱的情况,使得背谱效果不理想,无法达成提升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目的。
  (二)钢琴弹奏习惯看谱
  部分学生钢琴学习初期养成了固定的习惯,在弹奏钢琴时喜欢一直盯着谱子看,对于视奏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学生能很快在钢琴上弹奏出一首新学的作品,带来的问题是,一旦要求在舞台演出且必须背奏时则感到难以胜任,有可能出现经常忘谱的情况。当然还有一些学生读谱能力较差,就算眼睛盯着曲谱看也难以快速反应,造成钢琴弹奏时断断续续,无法将一首曲子完整地演奏出来。
  (三)学生侧重肌肉记忆
  所谓肌肉记忆,就是学生将曲子背熟后不再看谱,每次练习实际上都是看着手和键盘在弹奏,实质上就是一遍又一遍的巩固手指动作的记忆,时间一长谱子记忆逐渐模糊,甚至出现弹错音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利用肌肉记忆模式虽然可以短时间内完成很好,但如果在演奏中肌肉记忆一旦出现错误时,大脑甚至会出现空白,手指就会很难继续往下弹下去,需要从段落开头重新开始才能连上。
  二、高师钢琴教学运用背谱法的优化措施
  (一)读谱阶段,夯实谱曲记忆基础
  谱形记忆法可称其为视谱记忆法,是钢琴音乐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又是学琴者常用的最普通的一种记谱方法。这种记忆方法顾名思意,即直观地将乐谱中的音符、节奏等要素作为记忆的依据。钢琴演奏读谱的环节中就要对视觉记忆方法进行全面运用。视觉记忆,本身就是五线谱阅读的初步环节,也是基础环节,能否顺畅演奏直接受到读谱准确与否的影响。大脑中视觉器官留下的符号影像就是视觉记忆,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无序性、整体性及抽象性,通过人体大脑处理变成声音,进而形成生动的音乐形象。钢琴作品演奏时,演奏者要对各方面信息进行了解,顺利进入深入分析与视奏阶段。学生读谱时,本身处于无意识的记忆状态,乐曲各方面内容及一些音乐细节会不经意间映入到脑海中。如果这时可以充分利用视觉记忆方法,可以实现快速记忆乐曲。部分学生具有一定音乐基础,可以依据作品逻辑完成记忆。在钢琴演奏训练时,有的学生仅需十几分钟就能背诵完全谱。钢琴演奏者从初次识谱开始,他们的视觉神经就已成为储存乐谱的器官,每次练习演奏过程中逐一记忆每一音符,经过多次反复视奏,可将全谱背下来,随着熟练程度的增加,脑子里会自然呈现乐谱之全貌。
  如对钢琴曲谱结构进行全面分析,通过细致对照、比较每一段乐谱,找出其中相同与不同的地方,乐谱中往往看似重复的段落都存在不同地方。就像奏鸣曲式呈示部与再现部、三部曲的A段和A段,开始的部分都完全相同,借助一个不同的连接乐句或一个不同的和弦,直接转向一个与前调不同的调性,要求学生读谱时完成比较分析。这种记忆方法绝对理性,因此记忆效果也牢靠,演奏时不容易遗忘,即便出现模糊情况也很容易连接上。对于钢琴教师来说,应该引导学生从谱曲层面进行记忆。
  (二)培养自信,增加学生演奏经验
  钢琴演奏者与观众的交流基本通过音乐会实现,需要将自己演奏曲目保持在最佳状态并送到每位观众的耳中,甚至要做到让最后一排的观众可以听清楚自己演奏的音符,感受到每一个音符的变化,这就需要演奏者有目的的训练自己的环境适应能力。演奏者环境适应力能力的训练并不是一朝一夕,需要在日常中强化练习。
  有演奏者认为,弹满琴弦会产生共鸣,声音响亮,但是这种方法会造成演奏声音过于坚实,造成声音生命力薄弱,丧失灵动性,只有将声音虚实部分结合起来,虚的部分形成空间实现声音传递。要演奏者用耳朵去听虚实结合的度,让自己用耳朵去检验与分辨,避免丧失声音质感情况的出现,训练空间感也存在一定难度,虽然不可能在演奏厅中练习,但是完全可以通过欣赏视频、演唱会等方式锻炼,培养这方面的能力。钢琴演奏曲目不同,意味着难度与技术要求的差别。钢琴演奏者选择合适的曲目,可以保证演奏曲目时内心的稳定,确保正常水平的发挥。如果演奏曲目过于简单,不利于激发演奏者的表演欲望,也不能显著提高演奏效果与水平。如果选择了难度过大的曲目,结果可想而知,演奏者可能无法诠释与表达曲目技巧与情感。
  (三)培养“思在前”的演奏习惯
  因此,演奏者若不认真记忆细节上的差异,也是不可行的。在钢琴考试现场,经常会看到学生人为地丢掉最后乐段,实际是学生并没有将最后“再现”部分牢牢地记忆于心。若要完整表现作品,其一,是演奏时处理好转调和弦、乐句、乐段之间的衔接性;其二,是转调后,音乐的整体性还是完全相同的。这种现象古典主义时期作品较为常见,但调性不同。因此,演奏者精准地将结尾乐段即第三乐段或称为再现乐段,与起始乐段的细节相区分,避免前后乐段的混淆而加强音乐记忆,在钢琴的练习中还是很有必要的。
  音乐表演者演奏或演唱一乐句时,心里总会预想下一乐句。也就是说,钢琴演奏者在演奏当前乐句的同时,还要在心中预先设定将要演奏的下段音乐的键盘位置。这种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定难度。因此,学生在日常练琴过程中,需要渐趋培养。背谱记忆的本质将音乐植根于演奏者的内心之中,不仅是记几个音符的事。更为重要的是将音乐在自己心中“活”起来,等同于自己创作的一段乐曲,也就是音乐学科中所讲的“二度创作”。不仅在钢琴上练习,而且在走路坐车时也要想,这种脱离钢琴的心里默记技巧,对加深乐谱记忆很有帮助。一首新的乐谱,随时随地都在哼唱,也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好方法。在接触新作品时,如果能够尽可能地脱离乐谱而在生活中哼唱旋律,这也是一种极为快速的记谱方式。
  三、结语
  总之,高师钢琴教学中运用背谱法时,要求教师联系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与切入点,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发挥背谱法的优势,大幅度提高钢琴课堂教学质量。希望通过本文论述,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提高高师学生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旻波.高校钢琴教育中“解剖背谱法”应用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1):222.
  [2]叶文.高校钢琴教學中“解剖背谱法”应用意义探讨[J].音乐时空,2015(18):168.
  [3]王娜.解剖背谱法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以《牧童短笛》为例[J].大舞台,2014(10):213-214.
  作者简介:张恢敖(1965—),男,湖南常德人,大学本科毕业,现就职于湖南文理学院艺术学院,研究方向:钢琴教育。
其他文献
第一个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刚刚过去,新的"十二五"也即将开启,站在这样的历史时刻,"变革"成为2010年中国发展的主题,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变革,中国的工业发展模式在变革,整个地球、
[摘要]如何尊重设计学科的教育发展规律,在新形势下使设计人才的培养符合创意产业发展需求,有效推进设计教育与设计产业对接,这是设计教育与设计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解决的问题。“三师协同 三业共建”就是在促进卓越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提高设计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过程中逐渐提炼出来的人才培养新理念。  [关键词]三师协同 三业共建 卓越艺术设计 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李红梅(1972- ),女,山东济宁人,北京联
1928年,菲尼克斯电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片组合式接线端子,这就是现代端子的雏形,也是菲尼克斯电气申请并获得的第一个发明专利。此后,菲尼克斯电气激情创新,致力于各种连接技术的开
[摘要]高职校园文化与工业文化具有相似之处,但二者在建设主体、终极价值目标和建设氛围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异性。高职人才培养的性质和模式决定了其校园文化建设可参照工业文化建设,用工业文化中工作价值观的先进性要求培育校园文化。高职校园文化与工业文化可以通过文化主体的对接,引导高职生准确进行职业定位;通过文化价值观的对接,帮助高职生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通过文化氛围的对接,缩短高职生职业适应期。  [关键
在二十一世纪早期,伴随着城市人口的集中,东亚地区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环境。农村是一个更小的会计份额部门,城市发展是GDP增长的主驱动力。即使在低收入
大学生创业是当前国家、社会及高校重要的关注点之一,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已成为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重点。文章从分析大学生创业软实力的定义与构成入手,剖析大学生创业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