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秋冬茬球茎茴香精细栽培技术

来源 :中国瓜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ch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温室秋冬茬球茎茴香精细栽培技术是近几年石家庄市藁城区示范推广的新特菜精细栽培技术之一。通过引种新品种、合理安排茬口、在不同的田间管理阶段进行精细栽培管理,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及效益。该茬温室球茎茴香选用荷兰早熟品种,该品种高产、抗病,适口性好;上市时间正好安排在元旦、春节期前,包装成礼品菜,价格高、效益好,是菜农喜爱种植的稀特菜之一。
  关键词: 温室; 秋冬茬; 球茎茴香; 精细栽培
  几年前,石家庄市藁城区温室种植蔬菜主要是番茄、黄瓜、西葫芦等这些大路蔬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要求蔬菜种类多样,而在元旦、春节时包装作为礼品菜的品种少,且大多是一些普通蔬菜,因此,需要选择一些稀特蔬菜来充实消费者的餐桌,球茎茴香以茎叶、球茎及全身都可食用而被选中开始种植。现在秋冬茬温室球茎茴香种植面积近33.34 hm2,成为近几年石家庄市藁城区农业高科技园区进行示范推广的一种高效精细种植的稀特蔬菜种类之一。近几年温室秋冬茬球茎茴香667 m2产量3 500 kg,每kg平均售价4.0元,产值1.4万元,除去成本0.2万元,纯效益约1.2万元。
  1 茬口安排
  日光温室秋冬茬球茎茴香于7月下旬育苗,8月下旬定植,12月上旬至12月下旬上市,1月上旬收获完毕。
  2 阶段精细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与秧苗培育
  选用高产、抗病、口感好、商品性好的荷兰早熟品种。苗床准备:苗床耙细耙平后施入腐熟的有机肥,再浅翻一遍,精细整平,浇透底水,水渗后撒一薄层过筛的细土。每m2播种量4 g,每667 m2播种量120 g。播前用凉水浸种24 h后,放在荫凉的地方催芽,在20~25 ℃的温度下,每天用温水冲洗1次,5~6 d即可出芽。将催好芽的种子均匀撒播于苗床上,然后撒盖细土1 cm厚,同时遮盖上遮阳网。出苗后浇水1次,撤去遮阳网,再向畦面撒0.5 cm厚的細土,有1~2片真叶时分苗。注意防治蚜虫危害。出苗后白天保持20~25 ℃,最高不超过28 ℃,夜间15 ℃左右。齐苗后浇1次小水。1~2片真叶时剔除过密苗,3~4片真叶时按6 cm见方间留苗。
  2.2 施肥与整地
  定植前每667 m2施腐熟的有机肥料3 000 kg以上,磷酸二铵20 kg,硫酸钾15 kg,尿素20 kg,进行精细整地备用。
  2.3 定植
  在8月下旬,幼苗长有5~6片真叶、苗高15 cm左右时按行距40 cm、株距30 cm带土坨定植于温室内。定植前浇透水,定植后浇定根水。
  2.4 田间管理
  2.4.1 缓苗期管理(8月下旬至9月上旬) 此期管理目标是促根系发育,快速长根缓苗。
  温度调控: 缓苗期温度略高一些有利于缓苗,该阶段温度白天控制在25~28 ℃,夜间在15~20 ℃。如果此时光照太强,要遮花阴,以防幼苗发生萎蔫。
  水肥管理: 在晴天的上午定植,浇定植水后3 d再浇1次缓苗水,3~5 d成活,7 d后萌发新叶,要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出现干旱。待发现心叶变绿,新根生出时要中耕松土保墒,促进根系发育。此期不需要施肥。
  病虫害防控:此期由于浇水多,易发生猝倒病、蚜虫及菜青虫等,要加强环境调控,创造有利于球茎茴香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注意通风、控湿,防止叶面结露。浇水应选晴天上午,阴天注意放风。出现病害及时防治,猝倒病:苗期不大水漫灌,注意控制环境的湿度,初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并喷洒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交替用药,间隔7~10 d,连喷2次。蚜虫可用防虫网结合黄色黏虫板进行物理防治。出现菜青虫时,可用0.5%芦藜碱醇溶液1 000倍喷雾防治,视情况可进行2次防治。
  2.4.2 蹲苗期管理(9月上旬至中下旬) 此阶段目标是促进根系下扎和新叶分化防徒长。
  温度调控:此期温度要降下来,白天控制在18~22 ℃,晚上8~10 ℃,加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根系的生长,防止茎叶徒长。
  中耕蹲苗:此期间要求中耕2~3次,深度5 cm,有利于保墒和促根系生长。
  水肥管理:待植株粗壮,叶色浓绿时结束蹲苗,每5~7 d浇1次水,保持地表见干见湿。
  病虫害防控:此期主要病虫害仍是猝倒病和蚜虫及菜青虫。防治方法见缓苗期。
  2.4.3 茎叶生长期管理(9月下旬至10月下旬) 此阶段目标是以防病长茎叶为主,为以后长球茎打下基础。
  温度调控:此阶段茎为叶生长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 ℃,夜间在10~12 ℃,此温度适合茎叶生长。
  水肥管理:此期要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7~8片叶时第1次追肥,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
  病虫害防控:此期主要病虫害是菌核病。菌核病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 d喷雾1次,连喷2次。
  2.4.4 球茎膨大期管理(10月底至12月上旬) 温度调控:当露地气温下降到5 ℃时就要将温室的前边通风口封闭,并备好草苫。当室外气温下降到0 ℃左右,室内温度下降到6 ℃时,晚上开始覆盖草苫,昼温在18~25 ℃,夜温在8~12 ℃,10 cm地温在13~23 ℃,有利于球茎的生长。
  水肥管理:大约在10月底进入球茎膨大期,应加强肥水管理,进行第2次追肥,追施含氮、磷、钾的复合肥20 kg,间隔20 d左右再追肥1次,用量同第2次,在收获前不再施肥。深秋和冬季应控制浇水,浇水应在晴天10:00—11:00进行,并注意加强通风降湿,防止湿度过大发生病害。如后期缺肥,叶片黄化时,叶面喷施0.3%尿素或0.3%的磷酸二氢钾,促进生长。浇水后要有连续3~5 d的晴天,每次浇水量都不要过大,以防水大造成死苗。采收前10 d停止追肥、浇水。
  病虫害防控:此阶段的病虫害同茎叶生长期的病害,防治方法同前。
  2.4.5 收获期(12月上旬至1月上旬) 此阶段应选市场价格较高时随时采收上市。
  温度管理:若想适当晚收就要把温度控制得稍低一些,早晨降到5~6 ℃,最低不能低于3 ℃,白天16~20 ℃,保持植株缓慢生长。
  水肥管理:原则上不再追肥,可10~15 d浇1次水,叶面喷施0.3%尿素或0.3%的磷酸二氢钾,促进生长以防上部茎叶黄化。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茵陈五苓散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生黄疸患儿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蓝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茵陈五苓散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胆红素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测定爬山虎茎中白藜芦醇含量的方法,并对不同产地的爬山虎进行测定。方法:使用Agilent TC-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45∶55);柱温:35℃;体积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90nm;进样量均为10μL。结果:爬山虎中白藜芦醇的进样量在0.002168~0.03252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2%,
《四部医典》和《嘎牙山哈雅》(人体解说)分别为藏医学、傣医学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性著作,对胚胎均有详细的论述。笔者通过比较人体胚胎形成的基础、胚胎形成条件、胚胎生长发育
为选择适宜北京地区种植的厚皮甜瓜品种,针对北京地区春大棚厚皮甜瓜种植现状,本试验选用‘IVF117’、‘IVF185’、‘IVF198’3个厚皮甜瓜品种,与传统优良品种‘苏甜1号’进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合海南地区种植的厚皮甜瓜新品种,以从全国各地广泛征集而来的180个甜瓜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抗性、产量、品质等方面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光皮甜瓜中‘S35’‘蜜世界’‘S41’‘D13’‘玉姑’‘S66’‘欣源欣红瑞’‘欣源红宝’‘D11’‘甜瓜14001号’等品种综合表现较突出,网纹甜瓜中‘Q5’‘T1’‘y-14’‘欣红密25号’‘sy-m402’‘西州密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