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本《尚书·汤诰》正文与序和弁言不合,真正能与之相合的是《史记·殷本纪》所载之《汤诰》。这种张冠李戴的错位很可能自孔壁竹书的底本甚至比底本更早的文献中已经如此。《论语》载今本《尚书·汤诰》部分文字,但严重残缺不全,且有顺序倒错、文字差异等现象,可能系孔子弟子记录和整理老师口述时出现的错误。其同义词代换现象则可能为孔子以当时通行词语转述古文的结果。今本《尚书·汤诰》为真正的孔氏古文《尚书》五十八篇之一,并非伪作。今本《尚书·汤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礼俗、文化心态和文化观念,对于它所具有的思想史、政治史意义和美学价值都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