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如何进行创新教育成为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而创新思维的培养又是创新教育中最重要的着力点。笔者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的问题进行了长期思考,并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从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善于质疑问难、积极的课堂评价四个方面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并为高中语文教学服务显得至关重要,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教育呢?笔者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尝试: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条件,教师需要牢牢把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将教学中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使学生想学、善学。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一言堂”的严肃的教学模式,进而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们能够非常自然的融入到教学中去,与老师进行思维的互动。这样,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生也乐在其中。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们多多努力。首先,教师要在教学中尊重每个学生,关爱每个学生。例如,教师对学习较差的后进生要特别关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还要发动学习优异的同学给予帮助,让他们形成“一对一”的学习伙伴;其次,要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动机,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由地想、大胆地说、积极地问。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就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自身一定要有意识的训练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一定不能摆着一副严肃僵硬的表情,要让自己显得轻松愉悦,从而感染学生们,让学生们能够融入到教师的教学中去。
二、创新教学方法
第一,兴趣激励法。“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兴趣激励的方式有很多,在此简述三种常用的方法:一是引导式教学,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提出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二是满足学生求胜心理,高中学生都会有强烈的求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应该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演讲比赛、作文比赛、朗诵比赛、书法大赛等等,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三世拓展课外知识,高中生正处于学习的最好阶段,也是对各种新知识充满好奇的关键时间,这时将一些课外知识讲述给他们,不仅能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更能激发他们对其他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进行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法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互动思想,具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改变传统的死气沉沉的读书方式,让枯燥无聊的课堂生动有趣。情景教学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传统的语文教学一味强调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扼杀了学生的创新个性。而情境教学能够唤醒学生的内在本真,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放飞自己的身心,在轻松活泼的状态下激活自己的思维。在这种氛围中,他们畅所欲言,无所顾忌,教师及时点拨、启发,学生的智慧得以展示,个性得以张扬。
三、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的策略
1.加强高中生想像力的培养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像力主要体现在阅读理解和诗歌赏析两部分,通过文章的描写,让学生换位思考,引起学生与文章角色的共鸣;借助诗歌或阅读结尾延伸想像。
2.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的创始人反对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书本知识、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经验相脱离的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充分地体现了他所主张的“从做中学”的活动原则。问题教学法看重的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并认为只有把教学和学生的活动联系起来,学生才会有内在的兴趣。问题教学法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科学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因特网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也日见明显,一定要改传统语文教学信息不足的弊端,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可以避免老师上面讲,下面学生犯困的现象,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来,打破以教师为中心,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弊端,教师不再是“讲师”,而是组织者和促进者,学生不再是“奴隶”,而是主动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生自觉主动参与教学、探究提供技术指导。
四、结论
我国高中语文课程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从十七大之后,科学发展观被正式写入党章,主张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优秀人才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新一代创新型人才从综合素质出发,具体到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传统教学与创新教学相结合促进语文教学的快速发展,以顺应时代潮流。
參考文献:
[1]张华良.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
[2]张清义.美就在身边――例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成功(教育),2012(10)
[3]主玉立.浅析阅读鉴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J].教育教学论坛,2012(24)
[4]刘宝娜.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高中习――浅谈高中语文教学[J].成功(教育),2012(10)
[5]赵阶雷.刍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文教资料,2010,(26):67-68.
[6]耿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22):215-216.
[7]甘玮曦.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1,(02):78.
[8]周华贵.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浅析[J].考试周刊,2011,(14):53-54.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并为高中语文教学服务显得至关重要,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教育呢?笔者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尝试: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条件,教师需要牢牢把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将教学中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使学生想学、善学。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一言堂”的严肃的教学模式,进而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们能够非常自然的融入到教学中去,与老师进行思维的互动。这样,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生也乐在其中。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们多多努力。首先,教师要在教学中尊重每个学生,关爱每个学生。例如,教师对学习较差的后进生要特别关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还要发动学习优异的同学给予帮助,让他们形成“一对一”的学习伙伴;其次,要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动机,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由地想、大胆地说、积极地问。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就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自身一定要有意识的训练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一定不能摆着一副严肃僵硬的表情,要让自己显得轻松愉悦,从而感染学生们,让学生们能够融入到教师的教学中去。
二、创新教学方法
第一,兴趣激励法。“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兴趣激励的方式有很多,在此简述三种常用的方法:一是引导式教学,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提出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二是满足学生求胜心理,高中学生都会有强烈的求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应该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演讲比赛、作文比赛、朗诵比赛、书法大赛等等,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三世拓展课外知识,高中生正处于学习的最好阶段,也是对各种新知识充满好奇的关键时间,这时将一些课外知识讲述给他们,不仅能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更能激发他们对其他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进行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法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互动思想,具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改变传统的死气沉沉的读书方式,让枯燥无聊的课堂生动有趣。情景教学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传统的语文教学一味强调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扼杀了学生的创新个性。而情境教学能够唤醒学生的内在本真,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放飞自己的身心,在轻松活泼的状态下激活自己的思维。在这种氛围中,他们畅所欲言,无所顾忌,教师及时点拨、启发,学生的智慧得以展示,个性得以张扬。
三、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的策略
1.加强高中生想像力的培养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像力主要体现在阅读理解和诗歌赏析两部分,通过文章的描写,让学生换位思考,引起学生与文章角色的共鸣;借助诗歌或阅读结尾延伸想像。
2.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的创始人反对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书本知识、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经验相脱离的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充分地体现了他所主张的“从做中学”的活动原则。问题教学法看重的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并认为只有把教学和学生的活动联系起来,学生才会有内在的兴趣。问题教学法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科学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因特网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也日见明显,一定要改传统语文教学信息不足的弊端,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可以避免老师上面讲,下面学生犯困的现象,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来,打破以教师为中心,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弊端,教师不再是“讲师”,而是组织者和促进者,学生不再是“奴隶”,而是主动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生自觉主动参与教学、探究提供技术指导。
四、结论
我国高中语文课程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从十七大之后,科学发展观被正式写入党章,主张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优秀人才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新一代创新型人才从综合素质出发,具体到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传统教学与创新教学相结合促进语文教学的快速发展,以顺应时代潮流。
參考文献:
[1]张华良.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
[2]张清义.美就在身边――例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成功(教育),2012(10)
[3]主玉立.浅析阅读鉴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J].教育教学论坛,2012(24)
[4]刘宝娜.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高中习――浅谈高中语文教学[J].成功(教育),2012(10)
[5]赵阶雷.刍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文教资料,2010,(26):67-68.
[6]耿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22):215-216.
[7]甘玮曦.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1,(02):78.
[8]周华贵.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浅析[J].考试周刊,2011,(14):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