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用技术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技术设计和应用能力为主的实践性课程,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创新思维和合作交流。因此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要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共同探究。我认为在通用技术课上进行探究性学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持以生为本,开放引导课堂
近年来对学生学习的大量深入系统的研究,对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越来越大的挑战。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的理解是应该得到充分尊重的,因为它们是学习过程的基本起点和贯穿始终的最活跃的因素。
因此,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人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针对本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努力构建民主的、交流的、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改变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地位,尽量排除教材定论和教师权威对学生的束缚,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在思维上尽量发挥,让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去发现结果或规律。
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开放课堂,消除不该有的程式和框框.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信心和标新立异的勇气。例如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列举身边生活中的流程设计.有一个女生列举了做一道菜前期准备工作的流程设计。她把做一道菜前准备工作的整个流程讲得头头是道。非常顺畅。也很有道理。原来她父亲是个高级厨师,在平时做饭时.她经常帮父亲做些做饭前的准备工作,感到流程设计的很重要。同学们听了也很受启发。
其次,开放课堂的同时,同样需要教师的灵活调控和因势利导。我们既要让学生有争论辩难的机会以及不同意教师的观点的自由与宽容,又要及时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和思维聚焦在教学的中心问题上。有时教学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意外的情况.会使学生的注意力严重分散。这时教师要顺势而为,灵活处理。这样,学生那种探究欲望自然就可以得到激发,设计的热情自然就会点燃。
二、培养技术素养,锻炼动手能力
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介绍》中,教育部介绍了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结果,其中有关课堂教学方式的调查情况表明有86. %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程学习方式,只有12%的学生喜欢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喜欢探究性教学方式。
通用技术课是一门立足于实践,注重创造的课程。在这门课程中。设计和制作是相辅形成的两大支柱。设计是一切技术活动中的核心过程,而动手制作则是技术设计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过程,设计和制作当中也包含许多方法和技巧。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全员参与、亲历设计和制作活动各环节的全过程。但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对技术设计的兴趣和探究试验的欲望。在学习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新,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发展能力并体验创造的艰辛和成就感。
由于是新课程,国家和省市县非常重视通用技术试验室的建设,于是,在2013年-2014年吉林省和抚松县先后投入了近70万元,建设了一个使用面积120平方米的通用技术试验室,添置了百多件(套)试验仪器和机械。使必修课的《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都有技术试验。20014年12月,吉林省教育厅评估组来校评估后认为,我校通用技术试验室的建设规模、仪器设备配置、学生使用率在全省都是领先的。这为学生学好通用技术课准备了充足的硬件基础,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提高,对通用技术课更感兴趣了。
但由于学生个体的接受能力和实践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优劣分化的现象,特别是在实际操作技能过程中,有的同学没有得到教师的辅导和帮助,会造成学习中断或者干扰其他同学,所以教师要及时巡视加以指导,并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之间互帮互学的方式,特别是聘请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当小老师,给学习和操作上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使这些同学有信心和勇气跟上去,共同学好通用技术这门功课。
通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注重的是“精神”变“物质”的方法和过程,这就需要学生以作品的形式呈现自己的学习效果,并通过对同学作品的相互观摩、交流和借鉴,得到更多的收获。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结合有关课程,让学生自主设计校园环境、建筑物等的效果图;布置学生设计和制作各种日用品与科技作品模型;然后收集评比,并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并且在课程考核中.我们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使广大学生的探究热情与创作积极性得到持续的保持和提高。
三、精选案例教具,深挖拓展教材
在通用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若按传统教学方式对教材上的案例进行讲解,无非是对教材进行逐步分析,深挖内涵。这样做,学生反应一般并不热烈,兴趣不大;原因是教材上的内容学生自己能够看得懂,一些看不懂的。学生觉得关系也不大——反正高考又不考,没有必要学习。而学生所关注的东西,往往是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关系密切的东西或是新的、以前未曾接触过的东西,心理学上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处于与他的生活体验相关的情境当中或面对以前从未有过的刺激的时候,他往往会表现出较大的兴趣。
这些原理应用到我们的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详细分析推敲教材,还要满足学生求新、好奇和探究、创新的心理要求,选择经典案例,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教学情景;以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只样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有鉴于此,我们在处理教材时,对教材案例特别经典的、内容较好的,就尽量挖掘。对那些有趣的案例,学生就认真听,细心想,喜欢讨论和交流,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若要挖掘出好的教材内容,需要我们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和去积累素材。
我们通用技术课的教师们,要经常广泛阅读各种读物以及上互联网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收集各种教学资源;最好随身备有一个笔记本,及时搜集教学案例与灵感,把适用的知识和案例记起来,以便用于课堂教学。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就能以教材案例为主,补充有代表性的相关案例为辅,创设更直观生动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一、坚持以生为本,开放引导课堂
近年来对学生学习的大量深入系统的研究,对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越来越大的挑战。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的理解是应该得到充分尊重的,因为它们是学习过程的基本起点和贯穿始终的最活跃的因素。
因此,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人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针对本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努力构建民主的、交流的、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改变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地位,尽量排除教材定论和教师权威对学生的束缚,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在思维上尽量发挥,让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去发现结果或规律。
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开放课堂,消除不该有的程式和框框.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信心和标新立异的勇气。例如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列举身边生活中的流程设计.有一个女生列举了做一道菜前期准备工作的流程设计。她把做一道菜前准备工作的整个流程讲得头头是道。非常顺畅。也很有道理。原来她父亲是个高级厨师,在平时做饭时.她经常帮父亲做些做饭前的准备工作,感到流程设计的很重要。同学们听了也很受启发。
其次,开放课堂的同时,同样需要教师的灵活调控和因势利导。我们既要让学生有争论辩难的机会以及不同意教师的观点的自由与宽容,又要及时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和思维聚焦在教学的中心问题上。有时教学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意外的情况.会使学生的注意力严重分散。这时教师要顺势而为,灵活处理。这样,学生那种探究欲望自然就可以得到激发,设计的热情自然就会点燃。
二、培养技术素养,锻炼动手能力
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介绍》中,教育部介绍了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结果,其中有关课堂教学方式的调查情况表明有86. %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程学习方式,只有12%的学生喜欢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喜欢探究性教学方式。
通用技术课是一门立足于实践,注重创造的课程。在这门课程中。设计和制作是相辅形成的两大支柱。设计是一切技术活动中的核心过程,而动手制作则是技术设计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过程,设计和制作当中也包含许多方法和技巧。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全员参与、亲历设计和制作活动各环节的全过程。但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对技术设计的兴趣和探究试验的欲望。在学习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新,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发展能力并体验创造的艰辛和成就感。
由于是新课程,国家和省市县非常重视通用技术试验室的建设,于是,在2013年-2014年吉林省和抚松县先后投入了近70万元,建设了一个使用面积120平方米的通用技术试验室,添置了百多件(套)试验仪器和机械。使必修课的《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都有技术试验。20014年12月,吉林省教育厅评估组来校评估后认为,我校通用技术试验室的建设规模、仪器设备配置、学生使用率在全省都是领先的。这为学生学好通用技术课准备了充足的硬件基础,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提高,对通用技术课更感兴趣了。
但由于学生个体的接受能力和实践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优劣分化的现象,特别是在实际操作技能过程中,有的同学没有得到教师的辅导和帮助,会造成学习中断或者干扰其他同学,所以教师要及时巡视加以指导,并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之间互帮互学的方式,特别是聘请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当小老师,给学习和操作上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使这些同学有信心和勇气跟上去,共同学好通用技术这门功课。
通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注重的是“精神”变“物质”的方法和过程,这就需要学生以作品的形式呈现自己的学习效果,并通过对同学作品的相互观摩、交流和借鉴,得到更多的收获。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结合有关课程,让学生自主设计校园环境、建筑物等的效果图;布置学生设计和制作各种日用品与科技作品模型;然后收集评比,并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并且在课程考核中.我们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使广大学生的探究热情与创作积极性得到持续的保持和提高。
三、精选案例教具,深挖拓展教材
在通用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若按传统教学方式对教材上的案例进行讲解,无非是对教材进行逐步分析,深挖内涵。这样做,学生反应一般并不热烈,兴趣不大;原因是教材上的内容学生自己能够看得懂,一些看不懂的。学生觉得关系也不大——反正高考又不考,没有必要学习。而学生所关注的东西,往往是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关系密切的东西或是新的、以前未曾接触过的东西,心理学上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处于与他的生活体验相关的情境当中或面对以前从未有过的刺激的时候,他往往会表现出较大的兴趣。
这些原理应用到我们的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详细分析推敲教材,还要满足学生求新、好奇和探究、创新的心理要求,选择经典案例,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教学情景;以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只样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有鉴于此,我们在处理教材时,对教材案例特别经典的、内容较好的,就尽量挖掘。对那些有趣的案例,学生就认真听,细心想,喜欢讨论和交流,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若要挖掘出好的教材内容,需要我们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和去积累素材。
我们通用技术课的教师们,要经常广泛阅读各种读物以及上互联网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收集各种教学资源;最好随身备有一个笔记本,及时搜集教学案例与灵感,把适用的知识和案例记起来,以便用于课堂教学。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就能以教材案例为主,补充有代表性的相关案例为辅,创设更直观生动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