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数学优生突破学习瓶颈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cdb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经过近几年的课程改革后,知识的难度和深度都有所降低。对于成绩优秀的优生们来说,往往会有“吃不饱”的感觉。如何使这些学生成为数学学习尖子,是初中数学教师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几年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对此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才能学有所长。因此,笔者非常重视课堂教学,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既不会照本宣科,又要适当增加课本上没有但与课本内容紧密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会让部分学生觉得有一定的难度,每当讲到这些内容时,他们就会专心致志地听课,努力吸收和消化这部分知识。如在讲分式值为零时,教师可以将分子改为关于某一字母的二次三项式,由此把教学转为一元二次方程,让优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也能用于求解,从而满足了优生的求知欲,提高了优生的学习兴趣,更开阔了他们的思路。
  但是,由于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对象存在限制,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来补充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满足优生的求知欲。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它在时间、内容以及教学对象上都能为师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如在讲怎样利用三角函数去求两高楼的高度时,笔者将学生带到现场,让学生选择一种方案测量出几个必要的数据,并写出计算高楼高度的过程。在这个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收获远比在课堂教学中大得多。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又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培养初中数学优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知识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理论是在对生活观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学的发展也是如此。所以,在培养优生的过程中,笔者特别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在讲解理论时,笔者会用实际生活来进行说明;讲完理论后,笔者又会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用三角函数知识来说明轮船是否触礁或搁滩这类实际问题。
  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认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高水平与增强兴趣相结合
  学习兴趣是学生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分为:直觉兴趣、因果兴趣和理论兴趣。从数学学习的过程来看,直觉兴趣基本处于外部感性兴趣阶段,稳定性较差;随着知识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学生会逐渐形成趋于稳定的因果兴趣。但当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时,因果兴趣还是会产生波动;理论兴趣是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它是一种十分稳定的数学学习兴趣,处于理性兴趣的阶段。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把优生的感性兴趣上升到理性兴趣,教师必须巩固学生的直觉兴趣。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时,笔者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讨论,最终确定了正确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主动学习中逐渐形成和巩固了。
  此外,教师还要促使学生把感性兴趣上升为理性兴趣。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提问的深浅,引导学生开发最近发展区,使学生体会到思考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水平。
  优生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又系统的工程,不能揠苗助长,而是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针对学生特点有目的、有步骤的培养,能使学生在学科知识、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意志品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和完善,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南钢学校)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是培养多种能力的前提,它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一、利用引课,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环节,可激发学生浓厚
Ⅰ. 閱读理解  My PhD adviser called me into his office,saying I neednt bring my notebook. After 15 minutes of listing my positive things, he looked me in the eye and said, “You are fired from the lab.”  I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当在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往往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和模仿,抑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那么,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如何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只有动手操作和
摘要:音乐与戏剧文学是歌剧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元素。音乐具有时间性、抒情性和表现性,而戏剧文学则具有空间性、造型性和再现性。音乐与戏剧文学同时进入歌剧这一综合体中,两者相互对比又相互渗透,从而造就了歌剧艺术空间性与时间性的统一、造型性与抒情性的统一、再现性与表象性的统一。本文从音乐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歌剧《浮士德》中的音乐是如何为戏剧服务的,又通过分析音乐对人物形象、矛盾冲突、场面三方面的描绘,探究了音
一、辅导员的目标和任务  做任何工作,都要了解工作的任务和目标,而辅导员的基本工作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成为合格的社会需要的大学生。  归结起来,辅导员的工作有三大基本任务:①抓好安全稳定工作。只有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和学校的稳定,才能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②抓好学风建设工作。良好的学风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③抓好思想教育工作。教师只有
摘要:文章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心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对策,其中包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锻炼、重视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希望能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发挥指导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教育 心理问题 干预对策  大学生思想教育心理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部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形势和新问题,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加强和改进
一张讲台、一支粉笔、一本书,三个“一”的课堂填满了我们的记忆。不管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教师就在讲台上枯燥地讲着,学生就在底下心不在焉地听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课堂上多出了一位“新朋友”,这位“新朋友”一改教师严肃的面孔,时不时把学生的胃口吊起来,跟随自己进入课堂学习之中。直到下课,学生还意犹未尽地说:“啊!怎么就下课了?”  “怎么就下课了?”“怎么才下课呀?”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却折射出了两种不
在学校这个大的组织里,存在着许多次级组织,比如年级、班级、学科组、备课组等。这些次级组织,单靠刚性管理去推进其运行,要想取得良好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三流学校靠校长,二流学校靠制度,一流学校靠文化”。基于专业发展的文化引领能使这些次级组织的成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学科组、备课组。因此,基于专业发展,对学科组进行文化引领对于学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学科组的定位与职能  学科组是学校实施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学校教育的本质意义是面对人的生命,因此,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应仅仅是学生学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与快乐,让他们有强健的体魄,阳光灿烂的心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良好的兴趣与习惯,开阔的胸怀与包容的心态,勇往直前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  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我们的课堂教学都应源于生命、基于生命而又为了生命;应处处洋溢着生命的气息、涌动生命的活力、跳跃生命
期盼不会自来,  尽你所能去追求它。  生活總有一天会给你回报,  不要轻言放弃!  想法虽未如愿,  但当你知晓一些  关于自己或生活的新事物时,  你已跨步向前。  事事做到自尊自爱,  乐观面对人生。  该笑则笑,该哭则哭,  生活便会充裕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