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特朗普”:离总统宝座只差一步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zi9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0月7日巴西总统大选第一轮投票中,博尔索纳罗获得46.06%的选票,在12名候选人中遥遥领先

  在10月7日巴西总统大选第一轮投票中,号称“巴西特朗普”的极右翼候选人、代表巴西社会自由党(PSL)的博尔索纳罗获得46.06%的选票,在12名候选人中遥遥领先,只差不到4个百分点,未能直接当选总统。他将与巴西劳工党候选人、圣保罗市市长阿达(首轮大选得票率29.24%)进入10月28日的决选,获得简单多数者即成为新任巴西总统。
  上届大选,PSL候选人得票率远在第15名之后,即便在这次投票前一个月,民调显示,博尔索纳罗的支持率也只有20%左右,而实际得票率如此之高,不但震惊巴西社会和整个世界,甚至似乎连博尔索纳罗本人也吓了一大跳:在得票率数据揭晓后他坦言“没想到是这样”,但同时强调“这是巴西多数人的选择”。
  那么,“巴西特朗普”是何许人?他的得势是否意味着巴西乃至整个国际政坛的“向右看齐”?他和“真特朗普”间有何异同?

“政治不正确”何以脱颖而出


  博尔索纳罗(Jair Bolsonaro)1955年出生于巴西圣保罗州的坎皮纳斯,1964年巴西军政府(布兰科政府)上台时他年仅9岁。在军政府时代,他成长为一名军官。1985年军政府垮台,巴西恢复民主制,他转而从政,1988年当选里约热内卢市议员,两年后成为联邦议会议员至今。
  对于两位左翼前总统—草根出身,12岁就投入与军政府斗争的卢拉,以及曾蹲过军政府监狱、遭受过酷刑拷打的前女游击队员罗塞夫而言,长达21年的军政府时期是噩梦般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少数族裔和异议被压制,军队有权超越一切法律任意逮捕和处置嫌犯;至少400人被迫害致死,数以千计甚至更多的反抗者被残酷虐待。
  但军政府的受益者博尔索纳罗,对此却有另一种看法。在他看来,军政府时代“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他推崇被称作“屠夫”、以残酷拷打异议人士著称的上校斯特拉(罗塞夫正是受到过此人的拷打)。他曾公开表示:“军政府唯一的问题是喜欢拷打折磨异议人士,其实如果直接把他们杀掉,反倒省事得多。”
  他激烈地反对同性恋,曾说过“如果我儿子是同性恋,我宁可让他被车撞死”的“名言”,支持家长体罚有同性恋倾向的子女;他曾在2014年面对劳工党女成员罗萨里奥指责军政府“强奸被捕的左翼女性”时,口出狂言:“我才不会对她这么做,她实在太难看了。”
  他激烈反对社会福利和劳工权益,称“女职工上班没多久就怀孕,然后休6个月产假,倒霉的是老板”;他反对环保政策,曾在2016年不顾强烈反对声浪,执意推动巴西放宽农田使用农药的限制;
  他毫不掩饰对少数族裔的歧视,2017年曾在访问前逃亡黑奴社区时,说出令舆论大哗的“黑奴好吃懒做,别说干活,连生孩子都不愿费劲去干”的话,还扬言“一旦当选会取消亚马逊印第安保留地”,允许对这些保留地进行“无差别无补贴开发”;
  他更一反当代世俗化潮流,在2017年东北部帕莱巴地区造势集会上喊出“谁不信奉上帝就该消失,世俗化在巴西不应存在”的话,得到保守的福音派选民欢呼,却被世俗人士惊为“令人毛骨悚然的言语”……
  2016年4月,在罗塞夫饱受丑闻困扰、面临议会弹劾之际,博尔索纳罗不仅扮演了议会弹劾的急先锋,还公开发出了近乎挑衅的“缅怀斯特拉”的言论。
  正如巴西著名历史学家齐里奥(Maud Chirio)所指出的,不论奥巴马或菲律宾的杜特尔特,都不敢公然赞美军政府和独裁,但在巴西这一切百无禁忌,因为军政府的终结并未经历“暴风骤雨”。为了减少社会转型的阻力,近30多年来,巴西人并未彻底清算那个时代的罪责,没有纪念、没有追究,没有学术探讨,只有“大赦”—随之而来的是集体失忆症,政治家公然将军政府赞美为“秩序社会时期”却不会有任何政治后果。
不论奥巴马或菲律宾的杜特尔特,都不敢公然赞美军政府和独裁,但在巴西这一切百无禁忌,因为军政府的终结并未经历“暴风骤雨”。

  誠然,巴西经历了卢拉和罗塞夫两任左翼总统的统治,但卢拉是个实用主义者,而罗塞夫更倾向于用“大福利”来吸引公众支持,他们并未真正清算军政府时代的遗毒,等到开始清算时却为时已晚。

为什么为时已晚?


  首先,自1990年代末以来,拉美因对极右翼统治强烈反感而兴起的左翼浪潮,随着委内瑞拉和阿根廷“榜样”的破产,尤其巴西本国经济奇迹的戛然而止,开始退潮;相反,罗塞夫和左翼既得利益者的贪腐,却成为公众仇恨和发泄不满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本身没有贪腐劣迹(当然,左翼支持者会指出他没有担任过行政职务,当然没机会贪腐)且一直持批评左翼立场的博尔索纳罗,就很容易引起公众共鸣。
  其次,博尔索纳罗并非“愣头青”,而是一个老谋深算的实用主义者:他利用“反左翼”口号和姿态聚拢一切对左翼政策不满的人,尤其是感到“好日子不再”的数千万巴西中产阶级;他利用自己在反环保、反禁用杀虫剂和农药方面的“战绩”取悦农场主;他高呼自由经济、将国企私有化等口号,让工商业者感到“他或许是自己人”;他高举“反世俗”大旗,凸显反同性恋等社会保守色彩,以迎合巴西最保守、在左翼掌权时代最闷闷不乐的福音派教徒群体……
  在他看似“愣”,实则长袖善舞的姿态下,真正的自由市场支持者—前圣保罗州长阿尔克明不温不火,前环境部长席尔瓦(Marina Silva)和民主工党候选人戈麦斯等二线候选人相形见绌,匆匆上阵的阿达更是弱不禁风,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左翼的自乱阵脚,也帮了博尔索纳罗的大忙。在罗塞夫被弹劾后,劳工党一门心思力捧同样被判有罪、但在公众中口碑仍然很高的卢拉参选,直到选前1个月卢拉的民调支持率仍高达39%,几乎是当时博尔索纳罗支持率的两倍,但9月1日巴西高等法院裁定,卢拉因仍然在押而不能参选(9月17日驳回劳工党上诉维持原判);匆匆上阵的“B人选”阿达,当时的民调支持率只有区区4%。一如许多观察家所言,若非许多反感博尔索纳罗的妇女在最后关头“不分青红皂白”投了阿达的票,他恐怕连如今这张不到“30分”的考卷也拿不出。   9月6日一桩离奇的刺杀事件,也成了博尔索纳罗的助选推进剂。这一天他在竞选集会中被刀刺伤,旋即宣布取消部分助选行程,“但不退选”。尽管就在两天前他还因脱口喊出“不支持我的人就该死”而广受批评,但却因这天外飞仙般的一刀成了“选举暴力的受害者”,平白增添了许多同情分。

“白马非马”


  一些冷眼旁观的观察家,如欧洲巴西研究协会主席、法国拉美高级研究所历史学家杜蒙(Juliette Dumont)等指出,被支持者称作“我们的弥赛亚”的博尔索纳罗,在巴西本土并不以“巴西特朗普”著称—因为他和特朗普间远非只有相似处。
  的确,两人在选举中都表现出民粹主义姿态,都激烈地反对诸如环保主义和工团主义等新老左翼主张,都喊出过一些民族主义口号以凝聚基本盘,都毫不掩饰地对有色人种“另眼相看”,都热衷零售政治,都把矛头对准主要对手,并采取“所有反对对手的人都可以成为我的盟友”这种“非彼即此”逻辑来一点一滴地增加支持票,都竭力取悦贫困阶层和中产阶级,都摆出一副“上帝的忠实信徒”姿态,甚至都热衷于大谈减税、传统价值观和允许民众拥枪。
  但在一些方面,“巴西版特朗普”要比“原版特朗普”走得更远。比如,他所辱骂的“黑奴”并不是外国人,而是世代生长在巴西的本国公民,他扬言要“令其消失”的世俗主义者也同样如此;他露骨地赞美军政府时期,甚至把著名军政府支持者苏托将军(Rairiro Souto)引入助选团队;他公开表示,一旦在决选中获胜并上台,将在亚马逊保护区全面恢复工业、水利、交通和采矿项目—这些措施的受害者同样是本国少数民族。很显然,在这些方面他正如某些批评者所言,是“特朗普的加强版”。
  但在另一方面,他却和“正版特朗普”大相径庭:比如经济方面,直到2018年初,“巴西特朗普”还和“正版特朗普”一样,强调“巴西第一”,主张贸易保护主义,但自那以后他却摆出一副“百分百自由经济论者”的姿态,强调“反对一切非市场化的东西”,公开谈论将亚马逊雨林私有化,将巴西国企私有化,将“一切私有化”;和特朗普甚至几乎所有极右翼政治家迥异,他对资本、市场和自由经济不吝赞美之词,强调一旦当选将对本国和外国资本在巴西的经营“一视同仁”,他也对全球化和多边经贸协定持赞赏姿态—很显然,在经济和全球化等同样重要的领域,“巴西特朗普”竭力和“正版特朗普”拉开距离。他的确曾表现出相当明显的保护主义色彩,但那已经是“过去式”了。
  对于这种“政治和社会问题比特朗普还右,经济和国际问题比特朗普要‘左’”的有趣现象,人们意见不一。
若非左翼选票分散,卢拉被“封杀”,阿达这个“替补”出场过晚,胜负未必会如10月7日所表现的那般分明。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功利和实用主义的选择:巴西毕竟不是美国,是一个矛盾重重、问题丛生的新兴大国,在政治、社会上更“右”才能更好地“树立品牌”,以撼动自2003年起就在该国执政的左翼地位,并利用左翼治理经济、社会失败的有利时机,“兜售”自己,吸收一切反左翼者的票源;也有人认为,这是博尔索纳罗真实的政治﹣经济主张,也是巴西特殊土壤所形成的特殊政治现象—毕竟,他是“巴西弥赛亚”,而不是“盗版特朗普”。
  无论如何,他的这种“有些地方更右,有些地方更左”的姿态,让自己在大选中左右逢源,许多原本支持其他右翼候选人的选票流向了他,甚至不少并不支持右翼、但对经济或贪腐现象不满的选民也投了他的票。有觀察家称,一些巴西便利店老板要求雇员“投票给博尔索纳罗,否则当心饭碗”,这显然是博尔索纳罗最大的收获。

最后一步能否迈过?


  不论10月7日投票给了博尔索纳罗还是左翼候选人,巴西选民都对“巴西特朗普”只差一步进总统府的局面感到震惊,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不少人坦言,他们投票给博尔索纳罗只是宣泄对贪腐、经济停滞和高犯罪率(2017年巴西仅凶杀案就发生近6万起)的不满,而不是真想让这样一个极右翼政治家领导巴西。一些人对左翼的政绩和操守愤愤不平,但如今当他们猛然发现,一个主张大幅削减社会福利、取消产假、歧视女性和少数族裔(巴西的“少数族裔”人数并不少)、为军政府翻案的人,眼看就要成为他们的总统了。
  如前所述,巴西并非一个极右翼政治基础深厚的社会,即便在公众对左翼失望透顶的今天,已身陷囹圄、但在经济治理方面表现良好、又具备一定个人魅力的卢拉,仍然可以集聚近四成的支持率。若非左翼选票分散,卢拉被“封杀”,阿达这个“替补”出场过晚,胜负未必会如10月7日所表现的那般分明。
  倘若如梦初醒的左翼能够在短时间内凝聚共识,并如法炮制地搬用博尔索纳罗的套路,将所有“唯恐极右翼上台执政”的选票统统吸引过来,促使大多数初选失败候选人的支持者本着“弃保逻辑”转而支持阿达,“加时赛金球绝杀”的概率也并非绝对没有。
  但留给左翼的机会和时间都已不多了:罗塞夫大兴土木、好大喜功和放纵贪腐所引发的社会“地震”实在杀伤力太大,而硬着头皮守最后一关的阿达也好,难逃“执政原罪”的劳工党也罢,在咄咄逼人且不失政治灵活性的博尔索纳罗面前,恐都难演出“绝地大翻盘”的戏剧性一幕。
其他文献
李惠斌 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人类的进步正在使得年龄问题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随着医疗技术和生活条件的提高使得人的寿命不断增长,从而使得“中年人”这个概念的年龄段正在变得越来越靠后(从50岁被推到65岁,现在更有人要把它推至79岁);另一方面, 由于技术更替过快,往往30岁就有可能在业内被新生代取代,过早地出现“中年危机”,而且,其年龄有可能出现更年轻的趋势
马哈蒂尔·穆罕默德(中)成为马来西亚的新总理,他将任命安瓦尔的妻子旺阿兹莎(左)为副总理。  “我已从监狱来到皇宫。”4年前再次被判入狱5年的人民公正党领袖安瓦尔,5月16日获国家元首全面特赦后,在觐见国家元首之际说。  稍早前,在议会大选的全民海啸中,连续执政61年的“国民阵线”(以下简称国阵)第一次丧失政权,刚刚卸任总理的纳吉布,其住所遭警方彻夜搜查。  以93岁高龄重返总理宝座的马哈蒂尔,其
自2011年开始,中国的健康险就进入高增长阶段,占整体保费的比重不断增加。同时,在社保资金缺口以及加大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商业健康险在国民健康医疗支付中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  2017年,“上海第一民企”复星在广州设立了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复星健康险),这是广州近年来吸引的第一家由知名民营财团发起的总部保险公司。为何选择广州?广州如何发展自己的总部保险业?日前,《南风窗》记者在广州采访了
南方朔  近年来,世界变化最大的就是“知识分子论”。从18世纪到20世纪中期,全世界的知识分子普遍都有一种价值观,那就是知识分子的角色就要为人民作先锋。知识分子的反抗者角色,对社会的进步,尤其是自由平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960年代的欧美社会出现的新左派,乃是知识分子最后的集结。  从1960年代后,世界开始变了。右派的经济知识分子取得了话语权,他们把市场神圣化,市场主宰了政治与社会,于是经济上的
见到王建的那天早晨,他正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以下称肿瘤医院)的门口等客人。这是他三年来的一个习惯,只要有房子空下来,他就到医院门口,不一会就可以领人去他的家庭旅馆。  他知道这是灰色地带,也避讳“癌症旅馆”这几个字。  三年里,王建听到了太多的哭泣,看到了太多“不知道怎么形容的眼神”,有十多岁“长得很漂亮的孩子”,有“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也有暮年的老人。“我知道多是家破人亡的结局,”他
“愉快的、轻松的暑假生活结束了……”  9月4日,周二,是很多学校正式上课的第二天,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石井镇松江村石井中学在下课的间隙举办了短暂的开学典礼。烈日当空,校长粉红色的短袖上衣已经被打湿一半,不过这无碍他本就洪亮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全校。  “守规,就是遵守课堂纪律,遵守班规班纪,遵守社会的法规法纪……”讲演的内容相比过往,没有太大的差别。听起来又会是一个重复运转同样教学秩序的新学期。
《马可·波罗》演出照。  马可·波罗被世人熟知,成为一种象征,很大程度上因为他那本《马可·波罗游记》。可是,当马可·波罗自己评价这本书时,他却谦卑地说:“我还只是讲出了自己见闻的一半呢!”  马可·波罗留下的一半,就像黑洞,一直以来吸引着无数的智慧,尽其所能地用他们的创意去填补。  作为中国首部原创歌剧,《马可·波罗》是广州大剧院历经三年的浴血之作。它不仅是一部剧,也是广州作为一座城的精神和气质的
说来有趣,在看到《世无鲁迅》前不久,我刚经历两件与鲁迅有关的事。一是最近不知怎么突然想细读去年买的一套《鲁迅全集》。在看到《狂人日记》时,突然想起今年正好是其发表100周年。  二是前不久的上海书展上,某个展位在不起眼的角落,放了一块小小牌子,上书“鲁迅还在”。仔细翻看,就会发现陈列的仅有两三种图书,却都不是鲁迅所写,而是别人写鲁迅的。突然觉得“鲁迅还在”有一种倔强地刷存在感的意味,我心中有些许悲
2017年年底,一个即将当妈妈的北京女子将自己亲历的“抢房风暴”发布在网上,被认为真切地表达了中国3亿年轻人的迷茫。  她28岁,博士,在她想要换房子的那段时间,9天见了6个业主,房价一天天飙升,涨价一度以百万为单位。她充满了无奈和焦虑。  这不是一个人的故事。  从1998年中国启动房改以来,北京,这座全国住房矛盾最突出、房价最高的城市,统计数字上,它的房价就像是曾经关在笼子里的猛兽。  201
凛冬将至。2018年对国内游戏从业者来说,是艰难的一年。  游戏大厂首当其冲。3月下旬以来,腾讯股价持续下滑。从今年历史高位的474.6港币(2018/1/23)的股价来看,如今跌至324.8港币(2018/9/5),跌幅超过31%,市值蒸发超过万亿人民币。  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网易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从261.5美元(2018/8/7)一路狂跌到189.8美元(2018/9/5),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