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切口联合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美学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rewq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患者中运用美容切口及胸锁乳突肌瓣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笔者医院接受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模式的手术切口处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美容切口以及胸锁乳突肌瓣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复发情况以及美学满意度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美学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患者的美学满意度为75.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腮腺良性肿瘤,采用手术治疗时,美容切口联合胸锁乳突肌瓣的手术方式疗效良好,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不会增加,且美学效果改善明显。
  [关键词]腮腺良性肿瘤;胸锁乳突肌瓣;美容切口;美学效果;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139.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9)03-011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smetic incision and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flap in the treatment of parotid benign tumor.  Methods  We selected 48 patients who received surgical treatment for benign parotid gland tumor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7.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24 cases was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surgical incision treatment, whil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smetic incision and sternocleidomastoid flap treatment.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ecurrence and aesthetic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mplication rate and recurrence rat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aesthetic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83%, and that of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75.00%.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cosmetic incision and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flap are effective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benign parotid gland tumors.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and recurrence rate of patients will not increase, but the aesthetic effect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Key words: parotid benign tumor;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flap; cosmetic incision; aesthetic effect; complications
  临床上,腮腺良性肿瘤约80%以上患者其患病部位为腮腺浅叶部,临床主要表现为腮腺后下部、耳前区及耳垂下部位有包块存在,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的首选最佳方案。临床常采用腮腺手术切口术式进行治疗,但常常会在术后并发其他疾病,如:术区凹陷畸形、瘢痕突出、耳垂麻木及味觉出汗综合征( Frey综合征)[1]。并且这种术式会对患者的面部美观程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增加患者身体和心理负担。为完善以上两方面的不足,临床上已对传统术式加以创新改良[2]。近年来,患者对手术疗效要求提高的同时对面部美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针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科室收治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手术治疗时采用美容切口和胸锁乳突肌瓣进行处理,对比分析疗效及美观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在笔者医院接受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B超和CT诊断确诊为腮腺良性肿瘤。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男12例,女12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7.3±1.6)岁,病理类型:多形性腺瘤11例,Warthin瘤8例,肌上皮瘤4例,基底细胞腺瘤1例;对照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49.1±1.4)岁,病理类型:多形性腺瘤12例,Warthin瘤6例,肌上皮瘤5例,基底细胞腺瘤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笔者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①首次发病;②年龄在20~65岁;③腮腺手术前肿物直径小于4cm;④确诊为腮腺良性肿瘤;⑤单侧发病且为同一医师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妊娠和哺乳期妇女;②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异常者。
  1.3 方法:对照组:对患者作一类“S”形的切口,从耳屏前方直线向下围绕耳垂下部直至乳突尖,之后可在下颌角下方约1.5~2cm位置转到下颌下[3]。改良操作为:若患者肿瘤仅位于耳屏前或腮腺下极处,则可适度缩短开口长度[4]。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与颈阔肌后,可沿腮腺腺体浅面与腮腺咬肌筋膜深面翻瓣,并不损坏腮腺咬肌筋膜,之后可沿分支直至主干充分暴露面神经,并对其加以解剖。解剖时,切除范围包括肿瘤及其周缘1cm正常组织,保证大部分腮腺组织及腮腺导管正常,并且对耳大神经后支加以保留;缝合时要把存留下来的腮腺咬肌筋膜缝合至胸锁乳突肌表面或腮腺下极,以免发生味觉出汗综合征[5];若患者的肿块处于腮腺深叶,则要彻底切除肿块及腮腺;若患者的肿块位置较浅,则要以彻底实施手术为前提适当选择是否切除腮腺咬肌筋膜。而若肿瘤处于腮腺导管周边,则要先将肿块及腺体与导管分隔开,保留腮腺导管;若导管已完全插入肿块中,则要切除腮腺导管以保证彻底完成实施手术[6]。
  观察组:从耳轮脚根处出发沿耳屏游离端向下走,绕开耳垂到达耳垂后沟后份,之后从耳垂后沟向上出发直至耳廓后溝,到达耳轮脚平面接近耳后发际线后便可拐弯,以此形成弧形切口并以耳后发际线为边缘向后下方继续延伸[7],延伸长度以术中显露范围为基准,耳屏处的开口最多可延至颞部(见图1)。解剖观察面神经:因改良开口处于腮腺后部,使术者难以解剖面神经分支,故有以下两种方案供选择进行解剖[8]。①于腮腺下方以下颌后静脉为基准探寻面神经下颌缘支,之后探寻至面神经主干;②由主干至分支进行解剖。游离腮腺后端显露出二腹肌后腹,然后在茎突和乳突中间前先分离腺体组织,进而找到面神经主干然后分离分支[8]。
  胸锁乳突肌瓣制备及修复:选择以上切口后即可充分暴露制备胸锁乳突肌瓣。根据手术区域凹陷情况而定,取胸锁乳突肌上1/3前份,使后份与胸锁乳突肌下2/3保持延续。由附着部位为蒂把其填充于凹陷区域内。展开肌瓣,尽量填塞切除部分,之后缝合固定。制备时要仔细谨慎以免伤害副神经与耳大神经后支[9]。
  1.4 观察指标:术后严密监测是否发生涎瘘及面瘫。1年内随访频率为每2个月1次,回访内容:①是否发生畸形、瘢痕及肿瘤复发;②耳垂区与对侧相比是否发生麻木知觉;③进餐时手术部分是否发生潮红、出汗[10]。
  1.5 统计学方法:研究中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接受t检验,计数资料率接受χ2检验,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的美学效果满意度情况: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美学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患者的美学满意度为75.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尽管临床上传统的腮腺切除术能有效治疗腮腺良性肿瘤,但术后发生耳垂区凹陷、耳垂麻木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等并发症的概率较高。目前,医患对患者术后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腮腺切除术得到了不断改良创新,旨在于尽可能不损坏腮腺组织及其功能的基础上,降低其术后并发疾病的发生率[11]。前期改良内容包括保留耳大神经后支及腮腺咬肌筋膜结合腮腺切除术,临床疗效比较理想。目前,为了突出术后美容效果,在以上前提下增加了美容切口以隐藏瘢痕,同时采用胸锁乳突肌瓣修复凹陷区域,疗效更加理想。相关专业人士为解决传统手术术后瘢痕的问题,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包含有部分腮腺切除以缩减切口、内镜辅助进行腮腺切除术,但运用范围有限[12]。1984年,Appiani等提出了可显露腮腺的面部除皱切口,而后Foustanos等和Terris等又对此进行改良,使得暴露区域扩大,且切口美观,可明显提升术后美容程度,但此法切口大、损伤重[13]。此次研究,笔者选用耳屏缘内侧切口,并将切口延至发际中,若肿块处于腮腺前方,显露区域少,则可将切口向后延至耳后发际线向上延至颞部。整体切口美观,术后患者满意。此切除术的根本在于解剖面神经,共分为由主干至分支和由分支至主干两种方案,其中由分支至主干选用较多[14]。改良后,翻瓣范围有限故不能轻易充分显露面神经分支,此时可选用由主干至分支解剖面神经或下颌后静脉为基准探寻面神经下行支或下颌缘支。尽管面神经下行支与下颌后静脉的相对位置较稳定,但研究中有2例患者其面神经下颌缘支从下颌后静脉的深面穿过,此时应谨慎解剖[15]。切除术选用美容切口后,可完全显露胸锁乳突肌上1/3部位,制备胸锁乳突肌瓣。但制备时要仔细谨慎以免伤害副神经与耳大神经,避免发生术后耳垂麻木及颈肩综合征。胸锁乳突肌瓣不仅可填充凹陷恢复患者美观,还可有效防治味觉出汗综合征。本研究中皆保留了患者的腮腺咬肌筋膜,且两组患者的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所以不能评判胸锁乳突肌瓣的影响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切除术选用以上美容切口并借助胸锁乳突肌瓣以填塞修复凹陷后,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耳垂麻木、涎瘘、暂时性面瘫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在2年随访期内,发现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均较低,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而在美学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选用美容切口可同时保证隐藏切口,术后美容恢复程度理想,尽管其相对增加了术者在术中解剖面神经的困难程度,需要术者对此提出解决方案并熟悉操作多种解剖面神经的方法,但是胸锁乳突肌瓣可通过填充修复凹陷区域以改善术后患者的畸形,此方法并不会提高手术难度。这两项改良内容均有临床运用意义,且效果理想,尤其适用于对美学效果要求高的年轻患者。   [参考文献]
  [1]易杰,田茂磊,黄桂林,等.V、N形美容切口在腮腺区良性病变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疗美容,2017,7(6):45-47.
  [2]王勖成,龚忠诚,林兆全,等.腮腺区良性肿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7,15(3):259-263.
  [3]郭杰峰,赵晓明,张思毅,等.功能性手术在治疗腮腺尾叶良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4,20(4):334-337.
  [4]张萌,曹蜀炜,刘建敏.运用胸锁乳突肌瓣防止腮腺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和面部畸形的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30(6):482-484.
  [5]周长华,桂明才,徐丹,等.腮腺良性肿瘤切除中胸锁乳突肌皮瓣的应用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6,30(6):46-48.
  [6]陆建荣,班华杰,王代友,等.胸锁乳突肌瓣联合人工生物膜修复腮腺切除术后缺损的临床观察[J].口腔疾病防治,2016,24(1):29-32.
  [7]孙德平.腮腺良性肿瘤改良术式的疗效及并发症探讨[J].华西医学, 2017,32(4):541-544.
  [8]石福民,顧占国,翟健,等.腮腺肿瘤不同切口及路径的手术效果比较[J].临床军医杂志, 2014,42(10):1059-1062.
  [9]陈志,张来健,徐伟,等.预防腮腺区良性肿瘤术后畸形及味觉性出汗综合征[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13):97-98.
  [10]李俏丽,李超,王薇,等.术后放化疗后复发并侵及侧颅底的原发性腮腺鳞状细胞癌一例[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8,32(1):87-88.
  [11]蔡和杰,李智.单侧经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小切口入路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1):58-60.
  [12]陈炜,杨永志.单侧甲状腺手术行经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小切口入路的临床效果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4):702-703.
  [13]唐国华,邱钧,项本宏,等.胸锁乳突肌内缘入路在单侧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7,21(5):904-906.
  [14]孙黎波,兰玉燕,张力,等.美容切口及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口腔疾病防治,2015,23(9):480-483.
  [15]孙广平,赵仪云,董思辰.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22(30):210-211.
  [收稿日期]2018-10-23
  本文引用格式:陈红生,张祖斌,奂忠平.美容切口联合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美学效果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3):112-11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将骨修复材料(Osteobone)运用于颌骨囊肿术后残留骨缺损区,观察其成骨的效果。方法: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2016年11月-2017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30例颌骨囊肿患者,术中在骨缺损区植入骨修复材料,术后1、3、6个月复查,通过口腔专科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对其成骨效果进行评估。结果:30例患者,2例出现创口裂开,植入物溢出,手术切口优良愈合率为93.3%。对其余28例患者进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濃度曲安奈德局部注射联合手术切除治疗面部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4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90例面部瘢痕疙瘩患者,经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低浓度曲安奈德(40mg/3ml)局部注射联合手术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高浓度曲安奈德(40mg/1.5ml)局部注射联合手术切除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抑郁自评量表(Sel
[摘要]目的:探究Bio-Oss人工骨粉在前牙美学区骨量不足种植修复中的美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7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40例行前牙美学区骨量不足的种植体修复患者的诊疗情况,根据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进行自体骨的种植,并使用Bio-Guid骨膜植入缺牙部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Bio-Oss人工骨粉植入缺牙部位。治疗后,对两
[摘要]目的:探索真皮脂肪移植整复面部凹陷的方法,评价其临床效果并探讨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选择隐蔽切口入路切开供区皮肤至皮下脂肪层,切除表皮后按需要的厚度适当切取真皮脂肪组织,按受区形状修剪重叠,用美容导引针将真皮脂肪组织固定于受区,放置引流后局部加压包扎固定。结果:本组共11例患者,1例患者因切取瘢痕组织再次补填移植物未存活,取出植入物后改用其他材料修复,其余面部凹陷性组织缺损充填术后均一期愈合
[摘要]目的:观察发育完全的自体智齿移植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临床效果,探讨对自体牙移植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6例下颌第一磨牙残冠或缺失、智齿发育完全且已萌出的患者行自体智齿牙移植修复下颌第一磨牙,术后1、3、6、12 个月复诊时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观察智齿移植的成活率。结果:自体智齿移植1年后,成活率达100%。结论:自体牙移植临床效果满意,可成为牙列缺损的修复方式。  [关键词]智齿;自体牙
[摘要]目的:观察皮下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Autologous platelet-rich plasma,PRP)改善眶周皮肤老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获取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均匀注射(单次)至志愿者眶周皮下,使用VISIA图像分析系统对治疗前后不同阶段的皮肤相关特征进行检测,将所得分值进行对比分析,并计算其差异性。结果:治疗前、治疗后30d、60d皱纹、纹理、斑点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
[摘要]目的:探讨经颌后切口入路法在髁突中低位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进一步临床推广提供实践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经影像学确诊髁突中低位骨折的21例患者资料,采用颌后切口入路法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术后张口度、咬合关系、涎瘘、面神经症状以及颞下颌关节复位等情况。结果:21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解剖复位,X线复查骨折断端无成角或裂开。临
目的:探讨联合切口结合内镜辅助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9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56例颧骨颧弓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