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si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形式,课堂提问对于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适当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想学习,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有利于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该在课堂上适当地利用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效率。教师需要掌握各种提问技巧,在课前认真准备课上将问的问题,这些问题最好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问题要结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以下我就如何运用化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谈谈看法。
  一、课堂提问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调动学生积极性
  比如在“化学研究什么一课”时,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蜡烛燃烧入手,让学生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比如在燃烧时物质状态的变化,发光发热,以及形成烟和雾等现象。通过引导,学生回答:蜡烛融化,蜡烛发热并发出火焰,火焰熄灭后有白烟。这时就可以引入一连串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何生米一煮就会变成熟饭?为什么有的东西可以燃烧,有些则不可以?而这取决于什么?为什么铁会生锈?在同学们思考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提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两个概念:物理性质是物体不通过化学变化所呈现的如熔点沸点等性质;化学性质则是发生化学变化时如可燃等性质。
  二、问题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要能带动学生思考
  难度适宜、适合学生水平的问题才是有效的提问。太简单的问题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另外,难度过大的问题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会造成长时间无人回答的状态,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所以老师要准确拿捏提问的难度,在课前设计好难度适宜的问题。只有提出难度适宜的问题,学生才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发挥他们的想象,可以在力所能及的努力后得到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物质溶解一课中,首先要收集了解物质的分散现象,从而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什么因素可以改变溶解度,可以分辨出溶质和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这时我们可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什么是溶解?与融化的区别是什么?溶液由什么组成?有了这些问题后,学生就会联想自己的实际,发挥自己的想象,想方设法地去解决问题。但是如果问题超出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就会使大多数学生失去信心,对问题解答没有了兴趣。当上述问题全被解决后,可以接着提出一些后续的导入性问题,比如:生活中常用汽油清洗沾有机油的衣服,而不能用水为什么?为什么蔗糖在热水中比冷水溶解得快得多?这样由浅入深,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自己把难点解决。
  三、所提的问题要字字准确地表达
  提问题要简洁明了、切中要点,让学生很快了解教师在问什么,从而更快地进入思考问题答案的状态,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思考问题本身的内容上。假如问题的条件不易懂或条件和问题已超过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就很有可能答非所问或根本就无法下手。
  在学习物质的溶解度一课时,我们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消毒用的酒精中含酒精有多少?生理盐水中含氯化钠多少?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钙在水中是否都容易溶解?这些问题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重点和难点是每节课都有的,所以我们提的问题应该处处体现难点和重点,在学生思考的同时巧妙地把难点和重点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子里。
  四、提问要兼顾各类学生
  有效的提问可以有多种形式,要有层次性。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和学生的反应。简单的问题要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给他们更多的机会;稍微有难度的问题可以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鼓励他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以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问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要能够因材施教,给全体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以点带面,共同进步。
  五、在提问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
  学生在给出答案之前,要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因此,教师要注意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这样不仅使学生保持了注意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相反,如果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容易畏惧,不敢回答问题,就达不到探究学习的目的。
  教师应该给学生留多少时间思考才算合理呢?经过研究发现,思考的时间越短,学生的回答就越不全面;思考的时间越久,学生的答案就越全面。另外,学生思考的时间还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应当仔细观察学生的这些表现。在学生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的时候,要采取必要的提示、探寻等手段。学生如果没有正确回答问题或者思维方式存在问题时,就要及时、合理地给予提示。教师还应当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深入思考,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必要的时候也一定给学生积极的引导和启发。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提问就是这门艺术中相对重要的步骤。在新课程要求下,教师应当重视课堂提问,合理地设计要提出的问题,以加强课堂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快化学教学的进度。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并适当地给学生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普遍较低,学习的主动较弱,不少学生厌学,甚至有逃学现象。本文就培养学生探究物理的兴趣进行探讨,以便对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中学物理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偏远山区,85%学生是留守学生,又因受教育、教学设备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厌学,甚至有逃学现象,加之物理知识较难,知识点多等,因此,
摘 要: 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网络已经渗透包括物理化学教学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物理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它跨越时空限制,提供无限信息源泉适合各种知识层次的学习者,是学习者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进行同步或异步交流,富有现代气息,并使物理化学教学变得有声有色、生动形象,但网络教学也存在一些缺陷,它对教育的本土化提出挑战,使交流者物理意义上的拉远了,无法体现课堂教学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而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容量瓶使用、误差分析、称量仪器、粗配和精配、基准物质的使用等。  关键词: 容量瓶使用 误差分析 粗配和精配 基准物质 称量仪器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对化学课程的实施起着限制、指导和评价的作用,在其内容标准中对物质的量的有关内容是这样说明的:“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摘 要: 本文介绍计算机及辅助软件在结构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结构化学 实验 化学软件  结构化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微观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获得原子、分子及晶体结构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探索物质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它涉及面广,内容比较抽象,具有极强的理论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
摘 要: 在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是为了学生更好发展的需要。本文着重阐述在新课程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自主探究能力 培养方法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科学探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能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科研活动,从而形成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