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psj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受教者的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智急速发展的阶段。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思想不落后,就必须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在这个阶段所收到的教育和所培养的思维模式对其今后的人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要靠创新教育,在创新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为了培养具有独立思维、分析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素质教育应该从小学开始抓起。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育应该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当前小学教育的现状
  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指标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得中小学生过早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中,小小年纪的小学生背负死记硬背大量客观性知识的重任。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试教育仍然主导者当前的教学工作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分数作为权重最大的指标对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在应试教育的“胁迫”下,素质教育几乎无“立足之地”很难得到教学和教学管理者的足够的重视,这也就使得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受到很大的阻挠。
  (二)教学资源的有限性
  教学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在操作上具有较大的难度。由于小学教师数量紧缺的问题和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大量优秀人才从小学教育系统流失。许多小学教师由于要应对上级对成绩名次的要求,很难进行考虑到创新思维的培养。再有的是小学教师从小受教育也都是应试教育,他们自己都无法有效进行创造性思维,自然就很难培养学生获得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三)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
  许多教师为了自己教的班级学生获得高分,在课堂上不是去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而是以填鸭的方式机械地传授知识,不顾学生的承受能力而对学生的学习横加干涉。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阻碍小学生思维的拓展,使得小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甚至对课堂和老师充满一种厭烦的情绪,对学习丧失了兴趣。
  二、全面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放下权威,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向权威挑战
  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就是探究学习,质疑是探究学习的本质特点。如果培养学生从小就要顺从,不同想法全被扼杀,时间长了,他们就不敢挑战了。没有了挑战精神,也就没有了创造精神。如果从小连向教师挑战的精神都没有,长大了怎么敢向权威挑战呢?开明、理智的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和意见,正常的反应应该是聆听、接受或者引导。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优化学生个性
  学生未来的发展取决于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而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核心是创造力的发展。因此,优化学习个性是发展创新精神所必需的,反之,创新精神和能力又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并影响着学生的命运。
  在教学中,我们要营造深思的氛围。要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深思能力。在与学生的交谈中,要经常以商量的口气进行讨论式的协商,留给学生自己深思的余地,要给学生提出自己想法的机会。当学生在想不出时,不要太热心、太性急,而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深思时间,尤其不要轻易直接地把答案告诉他们,学生答错了,可用启发他们自己去发现和纠正错误。教师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会使学生也能够以同样的胸襟对待别人,对待生活,这是教师情感对学生的渗透过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带来信服,理解带来真情,教育才可能起到春风化雨之效,学生才不会感到外部强加的约束,而是在自然轻松的气氛中接受道德濡染,陶冶情操。与此同时,教师也真正进入了极高的教育境界。
  (三)在鼓励学生创新的同时还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是不竭的动力。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我们要坚持允许和鼓励的原则,但这种鼓励应有正确的引导。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而言,教师的鼓励会增加他们成功后的信心;而缺乏指导的鼓励,会使他们盲目自信,从而偏离轨道。
  三、培养创新思维的途径
  当前,由于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教学师资能力有限等方面的原因,作为教育者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小学教育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尝试:
  (一)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做人的道理
  教育培养的目标不应该仅仅是善于考试的人,而是能够运用自己的能力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问题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该成为小学教育的首要目标。
  (二)要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性思考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绝对不止一个,可以采用多种办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同样需要教育学生,应该用最优化,最有效率的办法解决问题。
  (三)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
  小学生由于求知欲強,经验浅薄,加上家长的娇惯,容易在认识上走向执拗。这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也是不利的。
  四、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一)写作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热爱生活,让学生走出封闭的空间,去体验大自然的风雪雷电、日出日落,带他们走进多彩的生活,了解生活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社会的变化,带他们深入社会、深入生活,让他们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小学语文教师要以生活为基础多组织学生写假设作文、幻想作文、争论作文,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从而让学生在写作中进行创新时有扎实的生活基础,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
  (二)数学方面创造思维的培养
  教师要巧设情境,启发学生不断质疑问难。要布设问题悬念,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空,使其拓广思维角度,跨越学科界线,对问题穷追不舍,刨根问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疑激智,为创新思维的训练提供更广的时空。
  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创新思维对小学生的影响又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们应该付出巨大的努力争取能够提高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作为当代的小学教师我们应该迎难而上。
其他文献
一、资料和方法1.一般情况 :1993年~ 1999年 VEP异常 ,相对瞳孔传入障碍阳性确切的 ,确诊为神经视炎而住院的病例 2 0 1例 ,14~ 40岁 135例 ,占 6 7.16 % ,40岁以上者 31例 ,占
广西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人才小高地于2010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近年来,小高地始终坚持以“出人才、见成效”为指导方针,在引才、聚才、育才、用才机制方面大胆探索,持续实
期刊
西部中小企业是西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自主创新是西部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但目前西部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中遇到了困难和障碍,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和障碍,使西部中小企业更
在诗歌创作的构思阶段,通感作为诗歌结构的发展环节,虽不多见,但于结构构思中一经使用,马上使诗歌结构灵蕴生动,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很多人最早接触通感这种描写手法是在读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其实古代诗文中很多都使用了这种描写手法,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鸟抛软语丸丸落”、“问君能有几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的飞速发展,技术人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行业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此,阐述了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分析思想政治工作在实施过程
创新创业营销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是通过培训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个人能力.其本质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专业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以及技术应用型人才.此次论文主要探
摘要:人文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我国的(2014—2020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提出了人文城市建设新理念。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蓬勃发展,如何结合城市发展状况,将人文城市建设理念应用到各个城市的建设实践中,本文对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人文城市;文化软实力;城市病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
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兴趣和能力,本文对信息技术课上如何施差异教学进行了讨论,认为针对每个学生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在课堂上应因材施教,培优补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主体的缺失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文系统的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的主要表现,认为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