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建设思考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在新课程理念的带动下,这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体现教师教育专业特色的有效方式,本文通过对新课程理念下“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建设分析,希望教育事业能够更加顺利地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学科课程;教学论;建设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科课程是知识与经验、活动的结合体,不仅要学习书本中的知识,更要将知识同实践相结合,形成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教材、教师、环境以及学生是新课程理念中的四个要素,学生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思想。“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为新课程理念的发展开辟道路,所以当下的重中之重是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重建。
  1.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及其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影响
  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资源以及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全新理念的四个方面,在新一轮教师培养计划中,要对这几个方面严加掌控,同时这也是培养教师队伍的重点内容,在教育教学中它对教师的行为准则起着指导性作用。有利于“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创新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将学生的整体发展作为课程目标,学生精神建构与知识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整体发展的具体内容,使学生的人格与智力得到协调性发展,改善了传统课程中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状态。新课程理念统一了过程与方法、技能与知识、价值观与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目的是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2.“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建设思考
  (1)“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建设现状。①课程内容陈旧阻碍了新课程的实施。教材与学科内容是传统课程的全部内容,使得人们提及课程不由自主就会想到教材,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人们从不同角度审视课程,深入研究课程理论,将课程扩展到经验、目标、计划等方面,而不是单纯的教材内容,同时对课程的诠释也开始从多个角度扩展,例如,从“文件课程”“理想课程”“经验课程”“实施课程”“理解课程”等多个层面进行诠释,进而延伸出新概念。但是课程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有效地反映出来,缺失了其研究的本质作用。“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是当下新课程理念下主要倡导的内容,对学习内容主动建构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学生主体中得到了具体体现,“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有效应用,由于传统观念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不能主动参与其中,采取听、记、背的方式,由此束缚了教学的发展,缺失了教学过程,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体现,使学生丧失了创新精神与探究欲望。②学科界定不明确。从学科教学教材法到学科教学法,再到学科教学论,整个过程是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相互融合的发展历程。对现行教材进行分析并讲授一些技术性的内容,是最初的学科教材教学法的主要方式。但是有专家经实践发现,学科教学理论要与学科的时间相结合,单纯技术性方法已不能满足教育需求。通过不断研究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理论,对学科教学法展开探索,经过不断发展衍生出学科教学论,其出现使学科指导功能和理论功能得到了增强,同时使学科理论变得更加丰富,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在传统课程与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有关学习论以及课程论的内容在学科课程教学论中很少涉及,最终结果就是导致学科教学论不完整。由于人们越来越重视学习过程,于是人们在学科教学论中引入学习理论与课程理论,此时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应运而生。
  (2)“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策略。①抛开陈旧的课程观念。“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具有可操作性和严密的理论逻辑性,同时集时代性与前瞻性于一身。将学科的特色完全展示出来,使教学论得到进一步发展。②对学科课程性质进行有效的界定。从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历程来看,以传授技术性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应用性学科已不再是该学科范畴,它属于理论应用性学科。应积累实践经验与建立学科自身理论是该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通过教学实践,展现出教育改革的成果,倡导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进而使教育改革实践更好地接受相关理论的指导。
  新课程理念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它有效地推动着教育教学发展,為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沈丽芬.关于构建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模式的思考[J].职教通讯,2007(9).
  [2]张文瀚.新课程理念下对教育学学科内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质疑和思考[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03(1).
其他文献
草原火灾一直是影响我国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对其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遥感技术的发展,为草原火灾的相关研究提供了详尽准确的数据,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师生是中学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图书馆的一切工作就是为满足师生对书刊资料的阅读需要创造基本条件。图书馆的一切工作,应以满足师生阅读需要为归宿。因此,了解中学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师生,研究他们的阅读需要、特点及基本规律,将成为中学图书馆制订发展规划,确定藏书构成和不同服务方式的重要基础。  1.教师读者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中学教育中,中学教师担负着传授知识和教育学生的重任。教师不仅对教学质量的提
<正>受河南省科技厅委托,洛阳市科技局组织国内相关专家日前对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中信重工)JGL—920十辊管材矫直机、高压辊磨机工艺技术与设备研究、特大型(80
<正> 《满目青山》专栏,大家知道是专登汉地寺院游记一类文章的。游记非得实地去游一通不可吗?自然未见得,中国古人是很讲究神游、卧游的。这中间不仅仅是增加一番高雅情趣,
摘 要:中国古代书院自春秋萌芽,唐代形成,宋元明清持续发展,直至清末被近代新式学堂取代,目前仍保留有中国古代大量的文化形式并培育了无数政界和学术界精英,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书院教育模式。书院教育教学自成体系、风格独特,其秉承的学术自由与创新、营造的情怀熏陶与氛围以及多样化的传播机制,对当今传统文化的传播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传播;书院模式;传统文化  1.古代书院的创立与发展  书院是我
<正>地西泮注射液为无色澄明液体,小剂量使用时即有抗焦虑作用,随剂量增加可产生镇静和催眠效应,并有抗‘惊厥、抗癫痫和中枢性肌松作用。浓氯化钠注射液为10%氯化钠溶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