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前中断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女性妊娠结局的影响

来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kycc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妊娠前中断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08年11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生育的CHB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中断核苷(酸)类药物治疗至少1个月后妊娠者纳入观察组,妊娠期持续替比夫定治疗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妊娠期肝病进展情况、孕产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胎儿结局,并记录替比夫定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纳入分析的患者共265例。观察组94例,年龄21~45岁,平均(29±4)岁;对照组171例,年龄20~43岁,平均(31±4)岁。首次孕检时观察组患者中HBeAg阳性、ALT异常、HBV DNA>1×105 IU/ml者占比和全组患者ALT中位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1.9%(77/94)比70.2%(120/171),P=0.036;40.4%(38/94)比9.4%(16/171),P<0.001;83.0%(78/94)比3.5%(6/171),P<0.001;78 U/L比15 U/L,P<0.001]。妊娠期间,观察组94例患者中有26例出现肝病进展,25例入院治疗,1例发生肝衰竭致胎儿早产后死亡,1例发展为肝癌,60例在妊娠12~33周再次开始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治疗。对照组171例患中仅1例因替比夫定耐药出现肝病加重而入院,改用替诺福韦酯治疗后好转。2组患者孕产期糖尿病、妊娠胆汁淤积症、中/重度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的胎儿结局除了观察组新生儿胎龄小于对照组 [(38.4±1.7)周比(38.8±1.2)周,t=2.352,P=0.019]外,出生缺陷发生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和早产儿/低体重儿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中各有1例发生替比夫定相关不良反应,分别为血清CK水平升高和周围神经病。

结论

接受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CHB患者在未达到停药标准时中断治疗,妊娠期间有肝病进展的风险。未发现妊娠期应用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导致孕产期并发症增加或胎儿异常。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测定膀胱血管阻力指数(RI)在女性原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测定40例女性原发性OAB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膀胱RI,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OAB患者的膀胱RI为0.81 ± 0.06,健康对照者膀胱RI为0.64 ± 0.0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OAB患者膀胱RI较健康女性明显升高,提示膀胱血流减少和OAB的发病可能相关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