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参加在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举办的职业教育研修班,实地体验了德国的教育体制及德国职业教育和校企合作的开展,对德国的双元制教学理论有了深刻的认识。本文对比中国和德国的职业教育理念,思考了我国的职教改革方向。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启示
1、德国的教育制度
通过实际的考察与接触,发现德国的教育制度是严谨和理智的,为什么用上理智这个词呢?因为这个即便是有能力让全国的学生都读上大学的国家,却没有让每个人都去读大学的想法。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德国的儿童六岁上学,这个和中国是一样的。但是他们的小学学制是4年,也就是说德国的孩子们10岁就上中学了。注意是中学,不是初中,德国不分初、高中,他们的中学有4年、5年、8年几种,看书去比较复杂。德国的中学有两大类,一个是文理中学,一个是普通的中学。文理中学学制8年,学生毕业后就拥有读大学的资格,他们不用高考,直接向心怡的学校投简历,学校觉得他不错就会录取他,如果学校不想收他,他可以向别的学校再投,本地的一句话是那么说的“总有一家适合你”。普通中学毕业的学生,国家认为他们将去从事非研究类别的工作,一般是参加职业学校的职业培训后去参加工作,按德国教授的话说,4年制中学毕业后的人可以去做屠夫、油漆工之类的手艺活,5年制中学毕业的人可以去做些机械加工、修理工之类的技术活。所以德国将读文理中学后读大学的教育称之为学历教育,将读完普通中学后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教育称之为职业教育,具体情况可以见图1。
看到这里我们来为德国人的理智击节赞叹,德国孩子们10岁的时候就要为未来的路选好方向了。其实,一个孩子在这个年龄是完全可以看出他的兴趣爱好、志向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的。因此相对中国孩子,德国的孩子很幸福,因为他们没有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压力,也没有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泡各式各样培训班的苦恼,10岁他们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了,比如去当个吊车司机。
2、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教育制度,双元制简单点说就是学校和企业一起来实施职业教育,学校教理论,企业教实践,学生一边做事一边学习,顺带的还能拿点工资。
德国双元制教育在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中都有体现,现在分别来看看:
2.1、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模式
通过图2可以看到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企业在教育里面的关系和学校是平行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组织的培训班里面的学员会来自不同的职业学校,到这个企业培训的学生和企业之间是个双向选择关系,也就是说学生与企业之间只是一个教育与被教育关系。另外,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的时间比例是1:3,同时学生会得到工作的报酬。学生是不用缴纳学费的,政府每年为学生支出的费用在2万欧元左右,这其中学生的工资大概占到了50%。
笔者在一家德国企业中参观的时候曾经问过一个主管,企业从中得到了什么。他的回答是,他们从中发掘出了爱好这个行业,对培训他的企业有好感、有忠诚度的好员工。另外,企业对自己培训的学生没有选择自己也很豁然,这位主管是这样说的“别的企业同时也在为我们培养员工”。
2.2、德国的双元制大学教育模式
德国在大学开展双元制教育,主要的目的是帮助企业获得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当然我们发现能够实施这种培养计划的企业主要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如宝马公司。
在德国不同州的双元制大学制度是不同的,但是归结起来主要是以下两种:
A、巴伐利亚州的应用技术大学承担方式
巴伐利亚州的双元制大学教育是让应用技术大学来承担这个任务,它的学制是,见图3:
也就是学生(员工)在企业工作一年后,企业决定要培养他,于是企业指定学生到自己认可的应用技术大学的相关专业去读大学,这个学生(员工)平时在学校读书和普通学生没有不同(学校也不会为了这些学生设置专门的课程),但是寒暑假必須回企业上班,在大学的第五学期也就是大学的实习期,也回企业上班,在毕业后回到企业工作。在学习期间,学生也可以获得工资。这里强调一点,学生是不用交学费的,工资是由企业出。
B、斯图加特州的纯双元制大学制
斯图加特州设立了专门的双元制大学,学生获得入学的资格是:
a)必须是文理中学的毕业生
b)毕业生找到企业的工作岗位,企业推荐到学校深造
c)毕业生找到学校,由学校帮助找到企业工作岗位再来学校读书
在专门的双元制大学里面,他们的学习是一半时间在学校一半时间在企业,具体情况见下图4。
目前在欧洲实行双元制教育的国家有德国、奥地利、瑞士,这几个国家实行双元制最大的好处体现在国家的青年就业率非常的高,几乎不存在青年失业现象。同在欧洲的西班牙没有实行双元制教育,他的青年失业率高达40%。美国等国也想效仿学习双元制教育体制。双元制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大的效果是因为企业的全方位参与,使企业能够选到符合其要求的职工,企业有句口号是“我们需要什么,就培养什么”,同时学生对企业高度了解,也会对企业有较高的信任度。这样的双元制有效的避免了学生找不到工作,而企业又招不到员工的尴尬局面。
3、德国的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毋庸置疑对于学校一方来说好处是极大的,下面两点对于学校来说是最大的好处:
A、校企合作能够促进学校和企业间的技术转换,从而提高学校的实力和提高学校的声誉。
B、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广大的实习岗位,让学生得以充分实践,继而获得工作岗位。
笔者在德国期间通过上课和参观接触到的德国校企合作由以下几个方面:
A、企业向学生提供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岗位
应用科学大学的学生必须完成实习方能毕业。实习由学生直接与企业联系。学校也设立“实习办公室”为学生提供实习信息和申请指南方面的帮助。德国企业一般会将所提供的实习岗位以招聘广告的形式发布在自己的网站上。应用科学大学60~70%的学生选择在企业中完成毕业论文或设计,即以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论文研究的题目。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时会得到企业方面相关问题领域专家的辅导。 B、企业是大学双元制专业的合作伙伴
前面说到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和双元制大学,企业和学校是平行的合作伙伴。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了双元制学生的教育工作。
C、企业参与大学的项目教学
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通常会安排不同的项目要求学生去完成,有的项目是由学生独立完成,有的是要求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5~8人的项目小组来甚至更大的学生组织来共同完成一个项目,项目题目可以由参与的合作企业提出,合作企业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在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他们的学生就展示了一个这样的项目——为世界大学生赛车大赛制作赛车,为此不同系的学生成立了赛车协会,设计并且制作了一部赛车。这部赛车的材料成本价值20万欧元,全部由企业提供,并且提供了工程师做技术支持。
D、企业是大学应用科研项目的资助者及合作科研伙伴
德国企业会选择单独资助或与其他相同行业的企业共同资助在某一所大学设立专门的实验室或研究机构。比如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的机械精密测绘技术项目。这个项目通过行业的基金会来完成,基金会提供100万欧元资金,基金會负责购买设备,学校的教授负责项目的开展。
E、企业在大学资助相关专业发展
企业出于自身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会向学校的相关专业提供资金资助。比如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就的一些专业就得到了Lindner公司的资助。
Lindner公司主要承担的是室内装修设备的制造。在全球有6个分厂,有6000名员工。公司的创始人Hans Lindner先生,他给予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5个专业以50% 的资金支持,这其中4个是和企业技术项目息息相关。
4、思考与启示
通过上述的情况可以看出,不论是中国的企业还是德国的企业永远是逐利的,不能指望他们放弃利益无条件的去服务社会。德国的企业能积极的开展校企合作,无非是为了两个因素-技术和员工。作为学校,如果想和企业开展长久的合作,就只能在这两个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因素上下大力气,如果学校能够提供给企业可以占领市场的技术和优秀的员工,那么企业又怎么不会为了和学校合作而趋之若鹜呢。
因此中国的职业教育要做好就必须和企业紧密的合作,而合作的前提是校企双方能够有共同的利益。而在此之前政府应该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使不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能在校企合作中得利。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启示
1、德国的教育制度
通过实际的考察与接触,发现德国的教育制度是严谨和理智的,为什么用上理智这个词呢?因为这个即便是有能力让全国的学生都读上大学的国家,却没有让每个人都去读大学的想法。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德国的儿童六岁上学,这个和中国是一样的。但是他们的小学学制是4年,也就是说德国的孩子们10岁就上中学了。注意是中学,不是初中,德国不分初、高中,他们的中学有4年、5年、8年几种,看书去比较复杂。德国的中学有两大类,一个是文理中学,一个是普通的中学。文理中学学制8年,学生毕业后就拥有读大学的资格,他们不用高考,直接向心怡的学校投简历,学校觉得他不错就会录取他,如果学校不想收他,他可以向别的学校再投,本地的一句话是那么说的“总有一家适合你”。普通中学毕业的学生,国家认为他们将去从事非研究类别的工作,一般是参加职业学校的职业培训后去参加工作,按德国教授的话说,4年制中学毕业后的人可以去做屠夫、油漆工之类的手艺活,5年制中学毕业的人可以去做些机械加工、修理工之类的技术活。所以德国将读文理中学后读大学的教育称之为学历教育,将读完普通中学后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教育称之为职业教育,具体情况可以见图1。
看到这里我们来为德国人的理智击节赞叹,德国孩子们10岁的时候就要为未来的路选好方向了。其实,一个孩子在这个年龄是完全可以看出他的兴趣爱好、志向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的。因此相对中国孩子,德国的孩子很幸福,因为他们没有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压力,也没有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泡各式各样培训班的苦恼,10岁他们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了,比如去当个吊车司机。
2、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教育制度,双元制简单点说就是学校和企业一起来实施职业教育,学校教理论,企业教实践,学生一边做事一边学习,顺带的还能拿点工资。
德国双元制教育在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中都有体现,现在分别来看看:
2.1、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模式
通过图2可以看到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企业在教育里面的关系和学校是平行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组织的培训班里面的学员会来自不同的职业学校,到这个企业培训的学生和企业之间是个双向选择关系,也就是说学生与企业之间只是一个教育与被教育关系。另外,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的时间比例是1:3,同时学生会得到工作的报酬。学生是不用缴纳学费的,政府每年为学生支出的费用在2万欧元左右,这其中学生的工资大概占到了50%。
笔者在一家德国企业中参观的时候曾经问过一个主管,企业从中得到了什么。他的回答是,他们从中发掘出了爱好这个行业,对培训他的企业有好感、有忠诚度的好员工。另外,企业对自己培训的学生没有选择自己也很豁然,这位主管是这样说的“别的企业同时也在为我们培养员工”。
2.2、德国的双元制大学教育模式
德国在大学开展双元制教育,主要的目的是帮助企业获得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当然我们发现能够实施这种培养计划的企业主要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如宝马公司。
在德国不同州的双元制大学制度是不同的,但是归结起来主要是以下两种:
A、巴伐利亚州的应用技术大学承担方式
巴伐利亚州的双元制大学教育是让应用技术大学来承担这个任务,它的学制是,见图3:
也就是学生(员工)在企业工作一年后,企业决定要培养他,于是企业指定学生到自己认可的应用技术大学的相关专业去读大学,这个学生(员工)平时在学校读书和普通学生没有不同(学校也不会为了这些学生设置专门的课程),但是寒暑假必須回企业上班,在大学的第五学期也就是大学的实习期,也回企业上班,在毕业后回到企业工作。在学习期间,学生也可以获得工资。这里强调一点,学生是不用交学费的,工资是由企业出。
B、斯图加特州的纯双元制大学制
斯图加特州设立了专门的双元制大学,学生获得入学的资格是:
a)必须是文理中学的毕业生
b)毕业生找到企业的工作岗位,企业推荐到学校深造
c)毕业生找到学校,由学校帮助找到企业工作岗位再来学校读书
在专门的双元制大学里面,他们的学习是一半时间在学校一半时间在企业,具体情况见下图4。
目前在欧洲实行双元制教育的国家有德国、奥地利、瑞士,这几个国家实行双元制最大的好处体现在国家的青年就业率非常的高,几乎不存在青年失业现象。同在欧洲的西班牙没有实行双元制教育,他的青年失业率高达40%。美国等国也想效仿学习双元制教育体制。双元制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大的效果是因为企业的全方位参与,使企业能够选到符合其要求的职工,企业有句口号是“我们需要什么,就培养什么”,同时学生对企业高度了解,也会对企业有较高的信任度。这样的双元制有效的避免了学生找不到工作,而企业又招不到员工的尴尬局面。
3、德国的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毋庸置疑对于学校一方来说好处是极大的,下面两点对于学校来说是最大的好处:
A、校企合作能够促进学校和企业间的技术转换,从而提高学校的实力和提高学校的声誉。
B、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广大的实习岗位,让学生得以充分实践,继而获得工作岗位。
笔者在德国期间通过上课和参观接触到的德国校企合作由以下几个方面:
A、企业向学生提供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岗位
应用科学大学的学生必须完成实习方能毕业。实习由学生直接与企业联系。学校也设立“实习办公室”为学生提供实习信息和申请指南方面的帮助。德国企业一般会将所提供的实习岗位以招聘广告的形式发布在自己的网站上。应用科学大学60~70%的学生选择在企业中完成毕业论文或设计,即以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论文研究的题目。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时会得到企业方面相关问题领域专家的辅导。 B、企业是大学双元制专业的合作伙伴
前面说到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和双元制大学,企业和学校是平行的合作伙伴。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了双元制学生的教育工作。
C、企业参与大学的项目教学
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通常会安排不同的项目要求学生去完成,有的项目是由学生独立完成,有的是要求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5~8人的项目小组来甚至更大的学生组织来共同完成一个项目,项目题目可以由参与的合作企业提出,合作企业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在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他们的学生就展示了一个这样的项目——为世界大学生赛车大赛制作赛车,为此不同系的学生成立了赛车协会,设计并且制作了一部赛车。这部赛车的材料成本价值20万欧元,全部由企业提供,并且提供了工程师做技术支持。
D、企业是大学应用科研项目的资助者及合作科研伙伴
德国企业会选择单独资助或与其他相同行业的企业共同资助在某一所大学设立专门的实验室或研究机构。比如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的机械精密测绘技术项目。这个项目通过行业的基金会来完成,基金会提供100万欧元资金,基金會负责购买设备,学校的教授负责项目的开展。
E、企业在大学资助相关专业发展
企业出于自身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会向学校的相关专业提供资金资助。比如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就的一些专业就得到了Lindner公司的资助。
Lindner公司主要承担的是室内装修设备的制造。在全球有6个分厂,有6000名员工。公司的创始人Hans Lindner先生,他给予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5个专业以50% 的资金支持,这其中4个是和企业技术项目息息相关。
4、思考与启示
通过上述的情况可以看出,不论是中国的企业还是德国的企业永远是逐利的,不能指望他们放弃利益无条件的去服务社会。德国的企业能积极的开展校企合作,无非是为了两个因素-技术和员工。作为学校,如果想和企业开展长久的合作,就只能在这两个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因素上下大力气,如果学校能够提供给企业可以占领市场的技术和优秀的员工,那么企业又怎么不会为了和学校合作而趋之若鹜呢。
因此中国的职业教育要做好就必须和企业紧密的合作,而合作的前提是校企双方能够有共同的利益。而在此之前政府应该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使不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能在校企合作中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