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画家笔下的灵猴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画猴在中国画中属走兽一科。两宋时期,易元吉所作的画,尤以獐猿特别生动逼真,呼之欲出,他因此而名闻天下(图一至图三)。刘松年、法常所画猿,造型严谨、形象准确(图四至图六)。
  明清以降,专门以画猴著称者,并不多见。就现存作品而论,明清画家中有猴画传世者,大多为职业画家或佚名者,只有少数文人画家参与了猴画的创作。“猴”因与“侯”谐音,故明清猴画中,多有将“蜂”与“猴”合绘为一体,有“封侯”之意;也有将“猴”画于“马”背,则有“马上封侯”之意。无论是哪种表现形式,猴画大多与封侯拜相有关,寄寓着传统士人的美好期许,是吉祥寓意的重要素材。从传世的明清猴画便可看出此点。
  明宣宗(1399-1435)朱瞻基热衷于生肖绘画的创作,传世的大量作品中,不乏羊、鼠、猴、犬……等走兽类生肖作品,是明清画家中所绘走兽品种最多者。虽然他日理万机,并未有太多闲暇精于绘事,有论者据此认为他的作品中不乏代笔者,但现在托名而存世的作品中,大多有共同的特点,比如每幅画大多较为细腻,尤其对走兽的刻划方面,精细入微,与职业画家相比,亦未遑多让;作品多有“宣德xx年,御笔戏写”等题款,并钤“广运之宝”朱文大方印于其上;其作品多经明清官廷鉴藏,并有多方鉴藏玉玺。《戏猿图》(图七)便是如此。此图所绘三只猿猴嬉戏于树上岩石间,为猿猴三口之家的生动再现,表现其天伦之乐。作者署款“宣德丁未御笔戏写”,钤朱文方印“广运之宝”和“御府图书”。“宣德丁未”为1427年。此图经清官鉴藏,有“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等宫廷鉴藏印记,同时尚有“钦赐臣”、“臣荦”等印记。此图曾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一件流传有序的明宣宗佳作。
  与明宣宗大致同时的“浙派”是明代重要的绘画流派,其代表画家为戴进、吴伟等人。《行旅图》(瑞典东亚博物馆藏)(图八)虽然没有署款,但从画风看,与戴进(1388-1462)极为接近。所绘一高士拄杖行于山间小桥,书童携琴紧随其后。这类构图与题材在明代山水画中极为常见,是典型的携琴访友、溪山行旅等惯用素材。所不同的是,画面中苍老的松树上出现两只猴子,一只双臂悬于树枝上,作荡秋千状;一只伏于树干上,作栖息状。虽然只是衬景,但猴子的顽皮,已活灵活现地在画中表现出来。图中山石,多为斧劈皴,为典型的浙派画风。
  比《行旅图》稍晚的《罗汉白猿图》(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图九)也是一件佚名画作。从画风看,时代当为明代后期或接近清代前期。所绘一罗汉坐于蒲团,右手拈须,左手拈花,一只白猿仰头注视着罗汉。罗汉的雍容淡定,白猿的憨态可掬,在画中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人物的衣纹线条与晚明时期的陈洪绶(15991652)接近,但其赋色与格调则与陈洪绶迥异。
  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马猿猴图》(图十),系其所谓唐绘手鉴《笔耕园》中的一幅。时代约为15-16世纪。作品描绘了猿骑马的样子,有祈愿加官封侯的寓意。所绘的马和猿呈睡姿,一副“有福不用忙”的样子。原本应画猴但实际画猿,故推测此图也许是一幅销往日本的宁波画,可能考虑到了当时的日本社会喜爱法常(牧溪)猿图的情况。
  到了清代,文人画家笔下相继出现了猴子的形象,猴子由明代的衬景走向画中的主角。这在张问陶的《双猴图》(四川泸州博物馆藏)、王云的《松猴图》(广东省博物馆藏)、居廉的《狨猴》(香港艺术馆藏)、倪田的《松猴图》(四川美术学院藏)、程璋的《猴石图》(广东省博物馆藏)、《猴雪景图》(广东省博物馆藏)和姜牧的《猴戏图》(广东省博物馆藏)等作品中可看出来。
  张问陶(1764-1814)兼具诗人与书画家双重身份。他字仲冶,一字柳门,号船山,自称“老船”,因擅画猿猴,故自号“蜀山老猿”,四川遂宁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江南道监察御史、吏部郎中、山东莱州知府等职,晚年辞官寓居苏州虎邱山塘,有《船山诗草》行世,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绘画方面山水、花鸟、人物兼工,在清代中期画坛独树一帜。其《双猴图》(图十一)是其水墨写意代表。该图所绘两只猴子坐于树干之上,一只抓耳挠腮,一只若有所思。作者纯用水墨晕染,将苍劲的古树与历经沧桑的猴子融为一体,或为作者之自况,也或者是传递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人生感叹。
  居廉(1828-1904)是晚清时期名重岭南的花鸟画家,因其弟子高剑父、陈树人创立了享誉20世纪画坛的“岭南画派”,其名字也随之广为人知。他字士刚,号古泉、隔山樵子、隔山老樵等,广东番禺人,擅画花鸟、草虫,兼擅人物、山水,与从兄居巢(1811-1865)并称“二居”,对晚清以来的岭南画坛影响甚大。其弟子遍及岭南,晚清民国时期广东地区从事美术教育者,大多出于居氏门下,一时有“居派”之称。他长于写生,其绘画以撞粉之法著称,其画清新自然、生动有趣,《狨猴》(图十二)便是其代表作。该图并无作者款识,仅钤白文方印“居廉印信”和“古泉”。所绘一只狨猴坐于树上,其孤独无助的性情跃然纸上。画上有居廉弟子伍德彝(1864-1928)的长题:“丙戌人日,余与居隔山、杨添茅、何一山、萧伯瑶诸老泛舟花埭,为遨头雅会。至翠林园。见此兽状类小猴,高仅六寸,重不十两,头圆眼大,毛作黄金色,细密如绵絮,不食人间烟火。最奇者,饲之以果,则口中双舌并出,众所未睹,莫能举其名。隔山老人归而图之,至数十纸,以资考博。后有识者,谓此豆蔻狨也,产自波斯国,因名之。此帧乃随意之笔,然形神毕肖,栩栩欲活,尤为超妙。俊民二兄得于画肆,出以质余,忽触老辈旧游之感,越今二十三载矣!是会有诗,故犹记年日也。戊申九月,德彝识。波斯国下漏嗜食豆蔻四字”,钤朱白文相间印“伍德彝”和朱文方印“逸叟”。据此可知此图实为写生之作。伍德彝称其“乃随意之笔,然形神毕肖,栩栩欲活,尤为超妙”,可谓的评。
  倪田(1855-1919)是晚清时期“海上画派”画家,初名宝田,字墨畊,别署墨畊父,号墨道人、墨翁,又号璧月盒主,江苏江都人,寓居上海,擅画人物及走兽,尤擅画马,《松猴图》虽然不是其代表性作品,但亦可看出其大致画风。所画四只猴子群栖于松树之上,或抬头望月,或低首探视,或长啸当歌,或静坐冥思,各具情态,不一而足。倪田很好地表现了“海上画派”画家雅俗共赏、由文人画向世俗画转型的画风,从这件作品中便可看出。作者署款日:“光绪乙未六月之吉,邗江墨耕倪田写于沪上”,“光绪乙未”为1895年,时年作者四十一岁,乃其盛年力作。
  清代猴画中,也不乏佚名之作,《灵猴祝寿图》(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和《罗汉猿羊图》(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便是其例。《灵猴祝寿图》(图十三)所绘一只白猿肩背寿桃、菊花、松针,手持灵芝,如人行般前行。猴子的形态,几乎与人无异。寿桃和灵芝,都是祝寿的祥瑞之物,故此图的用意在于祝寿。而白猿的形象,也似为百年老猴,苍老而神采奕奕。以它来表达祝寿之意,可谓别出心裁。画中衬景之山石、云彩、瀑布等,其画法则为清代中后期风格。《罗汉猿羊图》(图十四)分别绘猿猴和山羊向罗汉献花,“羊”代表吉祥,“猴”则为“封侯”,敢此图也是一件具有吉祥寓意的人物画。罗汉的画法,承继了宋元以来的罗汉图范式,而衬景之松树,则为清代中后期画风。此图并无作者署款钤印,但裱边右下角有朱白文相间印“吴荣光”和朱文方印“石云山人”。两印为清代鉴藏家吴荣光常用。按,吴荣光(1773-1843),字伯荣,一字殿垣,号荷屋、可庵,晚号石云山人,别署拜经老人,广东南海人,清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历任御史、湖南巡抚兼湖广总督、福建布政使等,富藏金石、书画,兼擅书画,著有《历代名人年谱》、《筠清馆金石录》、《筠清馆帖》、《辛丑销夏记》、《帖镜》、《石云山人文集》、《绿枷楠馆录》、《吾学录》等。据此可知,此图流传有序。
  当然,明清画家笔下的灵猴远不止以上诸图。笔者仅从寓目的数件作品中窥视明清画家画猴的大致风貌。由于“猴”在民间文化中所表现出的吉祥寓意,故在明清绘画中,除写生之外,所绘的灵猴多寄托了作者的吉祥用意。在明清时代,文人画开始走向衰落,代之而起的是以迎合大众审美需求的世俗画。所以,包括灵猴在内的绘画题材大量出现,是这一时代大众美学与文人画此消彼长的一个缩影。虽然世俗画并未压倒性居于上风,但确乎反映出当时的绘画风尚。
其他文献
【摘 要】所谓产后出血,指孕妇将胎儿娩出1d时间内出现严重失血现象,一般失血量>500ml,大约有80%的产后出血是在产后2小时内发生,在分娩期中最为严重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孕妇的生命安全。当孕妇出现产后出血时,未能很好的进行处理而导致休克,则有可能致成DIC,从而让孕妇快速死亡。虽然能够抢救成功,也会由于垂体缺血而坏死,且并发并发席汉氏症,给予妇女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关键词】宫缩乏力;产后
【摘 要】由于腹部手术创伤较大,全身麻醉及手术的刺激使全麻腹部术后患者易引起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系统生理功能的改变,正常生理状态改变, 机体抵抗力降低,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通过与传统的护理观念相比较,针对其原因进行分析,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首先应缩短术前禁食时间、防治术后低温及高血压、尽早给予半卧位、有效控制术后疼痛。以上几方面仅是影响全麻术后机体康复的部分因素,此外加强对围手术期呼吸
【摘 要】目的:探讨母乳和配方奶微量喂养在早产儿早期经胃肠道喂养后对后期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32例早产儿随机分成母乳微量喂养组和配方奶微量喂养组,然后对两组出现的呕吐、腹胀、胃储留的量与性质、到全胃肠喂养的时间、便秘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母乳微量喂养组对胃肠道运动的发育促进作用明显优于配方奶微量喂养组。结论:早期母乳微量喂养可以明显促进胃肠道运动的发育,增加经胃肠道喂养的成功率。  【文
【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B超影像资料,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45例和子宮腺肌病患者27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B超检查,观察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45例子宫肌瘤患者,40例患者经B超确诊,确诊率为88.89%。27例子宫腺肌病患者,23例患者经B超确诊,确诊率为85.19%,两组患者的确诊率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