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inyu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种新兴教育模式,它对于培养大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的合理分布,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受各种条件限制及大众对高等职业学校缺乏正确理解,导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缓慢。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在目前技术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趋势下高等职业教育该如何定位。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学校 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b)-0011-01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单一的人才结构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呈现多样化及多层次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普通类型高校着重培养的是高水平的理论型人才,而高职院校则是着重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在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了大众化的顺利实现。
  
  1 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及存在的必然性
  1.1 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
  高等职业教育是指以高等教育学校为基础,培养具有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证书的高等教育,是培养实用型、专业型人才的专业教育。
  1.2 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必然性
  国家教委在《关于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原则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是属于在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一类专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高层次,其培养目标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这类人才的主要作用是将已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变成现实的生产和服务,在第一线从事管理和运用工作”。高职教育对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减轻就业压力,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目前正处于高速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阶段,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育各类技能人才,是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从中国目前人力资源市场供大于需、劳动力技能素质与市场要求不匹配的国情来看,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也是改变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的重要举措。
  
  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高职教育取得的成绩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9年,全国独立设置高等职业院校1215所,招生313万人,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639万人的49%,在校生965万人。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基础力量。
  (1)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初步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真正确立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投入职业教育,提升并发展职业教育层次”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共识。
  (2)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快速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促进了高等学校入学机会公平。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2009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数比1999年增长了8.2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已有1246所,占普通高校的52%。每年招收全日制新生超过300万人。近10年来,高职招生数占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的比率从8.8%上升到49%。
  (3)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力量逐渐加强。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大力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在提高对职教师资认识的基础上,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有力地支撑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4)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高等职业教育坚持贴近地方产业,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10年来培养了近1300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5)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联系经济社会,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在探索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共享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面改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2 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仍然是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吸引力不强,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在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的问题比较突出;(2)职业教育经费紧张,投入不足,相当多的学校办学条件简陋;(3)师资严重不足,特别是缺少双师型的教师;(4)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普教和职教的沟通还有若干不畅通的地方;(5)职业教育必须有企业参加,但是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缺乏制度的保障,一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6)职业教育现在还是多头管理,需要系统地整合,达到最优化管理,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管理的体制、机制;(7)从整体职业教育的质量来看,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技能人才。
  
  3 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
  (1)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2)坚持科学定位,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工业化进程,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将培养目标定位为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只有坚持科学定位,明晰培养规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才能充满生机活力。(3)坚持政府主导,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袁森.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6(4).
  [2] 董操,张素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探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6(3).
  [3] 匡瑛,石伟平.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职发展的影响[J].职教通讯,2007(2).
  [4] 孙芳仲,黄鸿鸿,林若红.扩招对职业大学办学的影响及其发展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2(3).
其他文献
经过一学期课改的教育实践和探索,我逐渐找到了支撑美术教育的理论根据和方法。我希望通过美术的课堂教育引导孩子求真、向善,让他们在蓬勃生长的历程中自然而然地体验成长的
运用问卷调查,座谈.分析归纳等方法,以山东省七所本科院校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他们心目中优秀“两课”教师形象进行了抽样调查,总结出优秀“两课”教师的形象特征。调查结果对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出现,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样,各种高精尖的技术与企业的发展模式相接触并且产生融合,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前所未有地推动作用,信息时代的产生为这种融合创造了充分的条件。电力系统中电信技术与通讯技术地融合是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大稳定、更加可靠,保证了我国电网系统的高速发展。由于电网系统的复杂和特殊,往往需要承担大量的信息资源的传输和处理,以及,及时将传输和处理结果以通讯设施送
摘 要: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策略是现代图书馆资源建设一个途径,有效地推动了独立学院的持续性发展。本文结合独立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展开对馆文献资源共享策略实施的必要性分析,并对如何实现文献资源共享提出一点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 图书馆文献资源 文献资源共享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253-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充满艺术的工作。我们要真正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读懂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巧妙、灵活的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和技巧,用我们的爱心、真心、耐心、良心去对待工作。
近年来农村学生离农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期望通过教育实现阶层的流动,摆脱农村人的身份。“离农”成为了其奋斗的动力,但也给学生带来了双重边缘化的风险。学生“离农意识”产生的
中学物理作为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数理化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改革,中学物理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摘要】 光通信是解决低轨卫星与定点卫星间高码率通信瓶颈的最佳途径,其中高频调制时的速率和大功率光源技术是技术中的关键。本文分析了空间卫星光通信链路的关键技术,探讨了空间卫星光通信链路关键技术解决方案,目的在于为空间卫星光通信链路关键技术的实现提供参考,确保空间卫星间的光通信质量。  【关键词】 空间卫星 光通信链路技术 技术方案  空间卫星光通信链路主要包含LEO-LEO、LEO-MEO,LEO
初中物理新课标从教学理念到教学的内容与旧的教学大纲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必须寻求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要求。几年来,我在工作中亲身体会到了新课改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做过一些探索,感觉有所收获,下面谈几点做法和想法。    1 联系生活进行物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要求教育要面向生活,即:面向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以及未来生活
摘 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有:优化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优化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可接受性;优化教学过程,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优化教学方法策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关键词:优化 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223-01  优化课堂教学,能高效整合课堂教学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