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变化,随着电力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电力企业已经转型成为市场化的强竞争压力下的企业。而随着社会不断的扩张,一系列新型行业的崛起,所需要供电的范围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结果便是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当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凸显,而且随着电力企业的市场化,其面临的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使得其必须约束自身行为从内部财务管理控制上做到高效率、高竞争化的运营模式以面对行业的竞争压力。文章就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相关性阐述,并提出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帮助电力企业改善财务管理现状,帮助企业谋求长远发展。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要对供电企业财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保证电力的安全运行。随着我国经济飞速飙升,呈现出几何指数增长以来,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也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供电企业的财务问题也成为供电企业发展的根本,只有做好了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才能推动供电企业向前发展。
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概念与电气企业实际情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企业的理念和文化,它是由于社会不断发展,对社会分工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分工要求越来越高而衍生出来的管理模式,旨在将基础的管理模式引导成深入的管理模式,最大程度的减少管理占用的资源、降低管理所耗费的成本。根据企业特点引入电力财务管理中精细化预算模式贯穿于财务预算的方方面面,做好精分的细节、精管的细用,精确的细实,精考的细核等确保管理效果。企业的预算管理方法的落后性以及預算管理人员思想的落后性,方法落后源于缺乏先进的预算软件,编制的方法偏离实际,管理人员对电力公司的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财务预算的主体是制定者、利用者、执行者、也是被考核者,预算会影响到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经济效益,因此存在一定的不公正性。
电力企业构建财务预算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转变预算管理观念,提升企业资源统筹能力
想要实现电力且财务预算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就必须要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并且可以依托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对每个部门之间的工作进行有效的协调和配合,引进一些相对比较先进的财务预算管理模式,并对现有的管理方式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革,对各个端口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和处理,从而逐步实现整个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和配合,进一步不断提升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在具体操作过程当中,可以建立起响应的董事会管理机构来对下属的各个分公司和部门实施一体化的财务预算管理,最终更好地实现对整个电力企业各季度财务预算的有效管理。
建立科学化的财务管理机制
针对供电企业的财政管理,供电企业要拟定专门的财政制度,保证供电企业的正常运转。财政管理部门留意对新信息的搜集和整理,以供决策层参阅和分析。供电企业往往都是大型供电企业,有的乃至是中外合资供电企业,这些大型供电企业的账目往往比较复杂,这就需要供电企业树立比较科学的采纳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根绝财政危险。财政管理是供电企业管理中的大事件,只要财政管理工作到位,才能使供电企业健康发展。供电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提高供电企业的财政管理人员才能,不断更新财政管理的认识和观念。
加强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
在供电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只有加强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才能够提高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为供电企业的决策者提供更加准确的决策信息,方便决策者进行决策,提高供电企业的运行效率。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供电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也要加深供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对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财务管理人员要多学习多思考,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化水平,不断加深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和认识,不断增进财务管理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财务管理中的精细化预算运用新客户开发
将既定的销售目标作为起点,通过汇总各阶段的平均转换率计算企业各个阶段需要达成的潜在客户数量。2个深入谈判的潜在客户可产生1个正式签约客户、5个有意向客户可产生2个深入谈判的潜在客户;10个合格潜在客户可以产生5个意向潜在客户;100个接触性客户可以产生10个合格潜在客户。从这层关系而言也就是从一开始接触性的客户到最后正式签约的客户,综合转换率为1%,简单的来说也就是企业为了获得一个正式签约的客户需要接触100个接触性客户,在进行财务预算执行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客户存量、平均转换率是评价绩效管理的指标。为了提高综合转换率以及客户的交易额度,应用电力财务管理中的精细化预算是必然要求。
结束语
总之,电力企业的内部财务预算管理控制管理对于企业的内部经营以及外部形象来说都十分重要,必须予以重视。并且要在相应制度以及原则的坚持实施下进行相关工作的开展,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变更与时俱进,对企业的员工以及企业的管理层、各个相关的参与人员都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
参考文献:
[1]林岱玲.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分析——基于信息质量评价视角[J].工程技术研究,2017,(9):16-18.
[2]胡振驰.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南方农机, 2017,48(20):152.
[3]李明明.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7):43-44.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要对供电企业财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保证电力的安全运行。随着我国经济飞速飙升,呈现出几何指数增长以来,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也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供电企业的财务问题也成为供电企业发展的根本,只有做好了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才能推动供电企业向前发展。
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概念与电气企业实际情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企业的理念和文化,它是由于社会不断发展,对社会分工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分工要求越来越高而衍生出来的管理模式,旨在将基础的管理模式引导成深入的管理模式,最大程度的减少管理占用的资源、降低管理所耗费的成本。根据企业特点引入电力财务管理中精细化预算模式贯穿于财务预算的方方面面,做好精分的细节、精管的细用,精确的细实,精考的细核等确保管理效果。企业的预算管理方法的落后性以及預算管理人员思想的落后性,方法落后源于缺乏先进的预算软件,编制的方法偏离实际,管理人员对电力公司的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财务预算的主体是制定者、利用者、执行者、也是被考核者,预算会影响到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经济效益,因此存在一定的不公正性。
电力企业构建财务预算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转变预算管理观念,提升企业资源统筹能力
想要实现电力且财务预算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就必须要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并且可以依托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对每个部门之间的工作进行有效的协调和配合,引进一些相对比较先进的财务预算管理模式,并对现有的管理方式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革,对各个端口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和处理,从而逐步实现整个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和配合,进一步不断提升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在具体操作过程当中,可以建立起响应的董事会管理机构来对下属的各个分公司和部门实施一体化的财务预算管理,最终更好地实现对整个电力企业各季度财务预算的有效管理。
建立科学化的财务管理机制
针对供电企业的财政管理,供电企业要拟定专门的财政制度,保证供电企业的正常运转。财政管理部门留意对新信息的搜集和整理,以供决策层参阅和分析。供电企业往往都是大型供电企业,有的乃至是中外合资供电企业,这些大型供电企业的账目往往比较复杂,这就需要供电企业树立比较科学的采纳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根绝财政危险。财政管理是供电企业管理中的大事件,只要财政管理工作到位,才能使供电企业健康发展。供电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提高供电企业的财政管理人员才能,不断更新财政管理的认识和观念。
加强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
在供电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只有加强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才能够提高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为供电企业的决策者提供更加准确的决策信息,方便决策者进行决策,提高供电企业的运行效率。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供电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也要加深供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对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财务管理人员要多学习多思考,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化水平,不断加深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和认识,不断增进财务管理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财务管理中的精细化预算运用新客户开发
将既定的销售目标作为起点,通过汇总各阶段的平均转换率计算企业各个阶段需要达成的潜在客户数量。2个深入谈判的潜在客户可产生1个正式签约客户、5个有意向客户可产生2个深入谈判的潜在客户;10个合格潜在客户可以产生5个意向潜在客户;100个接触性客户可以产生10个合格潜在客户。从这层关系而言也就是从一开始接触性的客户到最后正式签约的客户,综合转换率为1%,简单的来说也就是企业为了获得一个正式签约的客户需要接触100个接触性客户,在进行财务预算执行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客户存量、平均转换率是评价绩效管理的指标。为了提高综合转换率以及客户的交易额度,应用电力财务管理中的精细化预算是必然要求。
结束语
总之,电力企业的内部财务预算管理控制管理对于企业的内部经营以及外部形象来说都十分重要,必须予以重视。并且要在相应制度以及原则的坚持实施下进行相关工作的开展,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变更与时俱进,对企业的员工以及企业的管理层、各个相关的参与人员都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
参考文献:
[1]林岱玲.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分析——基于信息质量评价视角[J].工程技术研究,2017,(9):16-18.
[2]胡振驰.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南方农机, 2017,48(20):152.
[3]李明明.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7):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