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搞“地方自治”,民众为何恨之入骨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3599907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的自治运动,始于1905年。清廷正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地方自治”,则是在1908年。“地方自治”,顾名思义,其核心在于还权于民,理该得到民众的拥护。但实际却不然,清廷推行的地方自治,反成了民众深恶痛绝的东西。何以如此?
  其一,地方自治的实质是示好于绅,而非还权于民。在自治机构的选举中,清廷对选民和候选人的资格做了严格限制,在不动产、学历、年龄层面的限制门槛设得太高,以致选民的数量严重不足,所占人口比例极低。99.5%以上的民众既无选举权,也无被选举权。
  其二,“自治”范围微妙。在制度设计上,需要朝廷花钱的项目,往往放权让地方自治;可以帮朝廷增收的项目,则不在自治范围,一概仍由朝廷委派官员掌控。
  其三,以“自治”之名横征暴敛。启动所谓的“地方自治”后,清廷先是将内政上需要花钱的诸多事务,当成包袱扔给地方自治机构,随后又要求地方“自筹”自治经费,以减轻朝廷的财政负担。同时,清廷还在政策上,为地方自治机构的“自筹”大開方便之门。
  清廷所谓的“地方自治”,究竟加重了民众多少负担?以田赋为例。1902—1911年,四川各县的地丁银原额是1两,加派“自治经费”之后,一般州县的地丁银,普遍增到了6~8两。
  尤为吊诡的是,地方自治机构以发展教育为名,向民众收钱办新式学堂,结果是民众的钱越交越多,学堂也越办越多,民众自己的孩子却越来越上不起学。因为相比旧私塾,当时的新学堂学费实在太高。于是,清末自治期间,打砸新学堂的事情,在各地不断发生。
  (责任编辑:叶筱)
其他文献
旅游业是当下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尤其是近年我国农村区域实行政策改革后,乡村旅游信息化俨然已经成为未来推进智慧旅游的发展趋势,然而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旅游和互
财务档案是档案管理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而档案管理的内容主要记录的就是单位经济业务实施的重要史料与证据,可以说是企业进行各项决策的重要依据,所以如何确保财务档
伴随医疗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医院发展建设规模不断壮大,为人们就医问诊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保障.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医院工作内容与工作形势相对复杂,管理工作往往面对巨大挑
海关总署机关服务局党支部认真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建立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提出了党员先进性教育经常化的具体措施.
无论是应届院校毕业生,还是其他被聘用人员,初来乍到一家公司,自然希望了解公司大致情况,尽快搞清“公司能为我提供怎样的工作环境”、“我应当遵守哪些规章制度”、“若是努
摘要:用社会科学的方法来分析法律问题就是社科法学,社科法学是包含社会科学但是又高于社会科学的一种理论。但是目前我国社科法学者受到了法教义学的挑战,这是由于法教义学更为注重逻辑和体系的构建,但是社科法学则注重个案研究。因此社科法学看似杂乱无章、知识零碎,因此为了更好地打破社科法学的发展障碍,加强对社科法学的自我检讨来强化知识传统的认知。  关键词:社科法学;传统;挑战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核电是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核电的发展有利于减少排放,改善环境,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在当今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问题中,核电安全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金融监管在岁月中经历多次调整后逐渐体系化.从大一统、二元监管到分业监管的变革“三部曲”,再到2018年4月8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下文简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