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缬更昔洛韦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flyi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低剂量缬更昔洛韦方案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中心行首次肾移植的受者。根据术后预防药物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验组为缬更昔洛韦组,口服缬更昔洛韦450 mg,1次/d;对照组为更昔洛韦组,口服更昔洛韦1 g,3次/d。两种药物均于术后10 d内开始服用,持续3个月,根据肌酐清除率(CrCl)进行调整剂量。术后随访1年,并规律监测CMV-DNA、肾功能、血常规、肝功能等。比较两组的CMV感染率、CMV病发生率、首次CMV阳性时间、机会性感染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和受者存活及药物安全性评价。

结果

共纳入166例肾移植受者,实验组85例,对照组81例。实验组CMV感染率为14.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实验组首次CMV阳性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140.5 d(77.3~198.5 d),对照组为47.5 d(36.8~6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实验组CMV发病率下降(4.7 %比12.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实验组机会性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6 %比21.0 %,P=0.037)。实验组均未出现移植肾功能丧失,对照组6例(7.4 %)出现移植肾功能丧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肾移植受者死亡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低剂量缬更昔洛韦方案能够安全有效地预防肾移植受者术后CMV感染并显著推迟CMV感染时间。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特点。方法回顾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2月收治的2例肾移植术后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诊治经过,搜集病史、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及转归。2例受者均为中年男性,分别在移植后11个月和12个月发病,均以中低热起病,伴咳嗽、乏力,胸部CT提示双肺靠近胸膜磨玻璃及斑片状渗出影,早期合并了不同程度肾功能及心功能不全。结果例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器官捐献与肝移植围手术期工作策略调整,总结经验。方法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的指导意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制定了COVID-19疫情期间器官捐献及肝移植围手术期防控策略,并观察防控及诊疗效果。收集2020年2月4日至3月7日完成的8例器官捐献和7例肝移植手术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器官捐献前或移植手术前24 h 2
目的总结和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终末期呼吸衰竭患者行肺移植手术感染防控措施。方法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终末期呼吸衰竭患者,核酸转阴后实施了抢救性肺移植术。手术前所有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培训和模拟训练。手术在负压手术室内进行,术前30 min开启高净化和负压系统。手术人员均实施三级防护措施,佩戴电动送风正压防护面罩。术中按照医院感染防护流程管理。术后对环境和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处理。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对受者
目的探讨老年(60周岁以上)肾移植受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自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行肾移植术的119例老年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肾移植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受者分为感染组(40例)和非感染组(79例)。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受者的性别、年龄、供肾类型、体重指数、有无吸烟史、术前透析时间、术前透析方式、免疫诱导方案、免疫维持方案、有无移植肾功能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脏移植中冷缺血时间(CIT)及供者年龄对心脏移植院内及远期随访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4年至2018年间行原位心脏移植的761例受者,根据CIT时间长短分为>4 h组(502例)及CIT≤4 h组(259例),每组再根据供者年龄分为<40岁和≥40岁2个亚组。记录受者及供者的基本资料和术中及术后应用机械辅助的情况,统计院内死亡率以及随访生存率。结果供者年
期刊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风险评估表对器官捐献和获取相关风险的临床评估效果,降低供者来源性感染和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方法2020年1月20日至2月29日南部战区总医院器官获取组织在COVID-19疫情期采用风险评估表对8例潜在供者进行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临床评估,通过分析捐献医院风险等级、潜在供者的临床特点和接触史将潜在供者分为高风险、低风险、不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球肆虐大背景下,通过完善供者和受者感染状态评估、提高移植后感染的诊断水平、挖掘和开发新的治疗手段,进一步提高移植受者的存活率。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隐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9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肾移植术后隐球菌感染的17例受者,对隐球菌感染部位、临床表现、合并症、治疗经过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17例肾移植受者术后平均发病时间为移植后(7.9±5.4)年,基础肌酐中位数137 μmol/L(75~741 μmol/L),合并高血压者15例(88.2 %),合并糖尿
目的探讨器官捐献供者来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的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外科的1 120例器官捐献供肾临床标本的鉴定及培养结果。1 120例供肾行灌洗液培养(无菌管送检);451例供肾行灌洗液培养(无菌管+双血培养瓶送检);729例除灌洗液培养外,术前加做灌洗液GeneXpert快速细菌耐药酶检测。结果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