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b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4)02-0122-02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中国的传统教育历来主张“德育为先”的思想,陶行知也强调“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进一步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还应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各方面和谐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德育教育呢?
  一、抓住文本的关键词语,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喜欢老师以讲故事、猜谜、游戏等形式将教学内容贯穿于课堂中。在学习《燕子专列》这篇文章时,我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谈对燕子的认识,为学生能走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作好铺垫,在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人们对燕子的关爱时,让学生抓住关键词“纷纷、冒着、踏着、顶着、踏着”等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并让他们表演:此时的你就是一个瑞士的居民,为救护燕子而焦急万分。果然,学生的兴致很高,很快进入角色,朗诵得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我紧紧抓住这个契机问:“你们为什么这么着急呢?”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因为燕子是益鸟,我们要保护它呀”“因为燕子和我们是好朋友”“人和动物应该和睦相处”……一石激起千层浪,我立即进行引导:“是呀!你们看,瑞士政府,下命令救助这些遇到困难的燕子,居民们又自发组织冒着寒冷的天气去寻找濒临灭亡的燕子,更难能可贵的是一个小女孩也加入了寻找燕子的队伍。现在,如果你就是那只被救的燕子,你会对人们说点什么呢?”学生们纷纷答道:“谢谢你们,善良的人们,我不会忘记你们的恩情,明年我一定要多捉害虫,保护你们的庄稼”“你们永远是我们的好朋友”……
  通过入情入境的角色朗读,老师的巧妙引导,文本为学生所渗透的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教育就与语文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寓道于文,使语文教学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目的。
  二、讲究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们获得品德升华
  作为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语文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并仔细思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把握好渗透的关键时机。在渗透德育内容时,一定要因文而异,选择适当的渗透方法,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品德熏陶。小學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如:《小鹰学飞》《狐假虎威》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他们用心理换位的方式,从情感上体验文中角色,与之产生情感共鸣。还有一些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如:《黄山奇石》《桂林山水》等,都描写了祖国秀丽无比的自然景观。通过此类文章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抽象的文字还原成具体事物,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都是十分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通常将德育渗透意图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与品德教材相比,品德教材的德育渗透意图几乎是直述给学生的,单从课文标题上看,就十分明显。比如《做人要正直》《热爱祖国》等等。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利用教材进行渗透时,既要深刻挖掘教材的德育内容,又要设计好巧妙的渗透方法,使学生在接受课文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接受品德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对课文非常地熟悉,并且能根据课文中所渗透出来的德育内容,巧妙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比如,在教学《有趣的发现》《问银河》时,这些文章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些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和挂图,变抽象为形象,变无形为有形,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只有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渗透,才能取得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真正发挥出教材内容的作用。
  三、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巧妙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用博大精深的知识,高尚的师德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应注重在社会实践中把德育有机地融入其中。如: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清明节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上街打扫街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参观禁毒图片展,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等等。
  四、运用习作训练的特殊功能,突出思想品德培养
  学生可以在日记和作文当中尽情倾吐自己的心声,挥洒自己的才情,教师则可通过评改学生的习作,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班上曾有这样一个女学生,她性格内向,学习一般,以前几乎不和任何人交往交流,就连做操都不动弹,总是呆呆的站在原地,任凭你怎么说就是不动,孩子们都喊她“木头人”。后来我尝试了很多方法想要走进她的内心,效果都不太理想。今年,我考虑到她的数学不错,让她做了数学组长。后来在一次工作小结中她写道:别人都说我笨,可老师却让我做了组长,我真高兴啊!我今后一定要努力,决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看到这里,我不由得在文章后面写下了这几个字:老师相信,你会成为班级小明星的。事实证明,我的批语奏效了。从不发言的她,那天竟然举起了手。尽管她的声音很小,但还是得到了同学们自发响起的掌声。韩愈强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业。”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写作技巧,还要在作文中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引导学生。有时,我们的一句鼓励,一声叮嘱,会帮助学生,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可见,作文教学也同样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责任。
  总之,语文学科渗透德育要适时、适度、适宜,不能多说,不能少说。多说了成了政治说教,学生烦了;少说了,不到火候,作用不大。要适时、适宜,点到为止。德育教育不能大水漫灌,疾风骤雨;也不能长期干旱,一年不给水。要渗透,就像雨水渗透泥土,时间长,持续不断,这是一种隐性的德育灌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政治教学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责无旁贷。创新能力就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新型教育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关键是弹好“激发兴趣、自主探究、营造氛围”三步曲。  关键词:创新 激发兴趣 自主探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4)02-0122-01  新年到了,办公室多了许多漂亮的贺卡。悬挂在那里,像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纯真的笑脸。我班一直没有动静。  今天,我刚来到班里,就看见教桌上有一张精美的贺卡,掩饰不住高兴的心情,想看看这可爱的孩子是谁?  轻轻地翻开,赫然写着:祝老师新年快乐。原来是写给数学老师的。心里猛得一惊,下意识的看了看名字,是一位
IL-10为重要的免疫抑制因子,具有多种活性,通过对不同免疫细胞的作用,对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抑制作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反应既可使病毒清除或长期存在,也常引起组织病理性损伤.近来在其它慢性病毒性感染模型中的研究提示,IL-10 有可能在多种慢性病毒性肝炎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研究后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极具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4)02-0124-01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对高中学生来说,生物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常见的仪器、器具、药品的使用能力 ,还有对实验程序的理解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等。  一、让学生明确仪器的原理和药品的特性,是培养学生使用它们的能力的基础  “知其然,应该知其所以然”。对仪器的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尝试建立的“自主参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指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  一、模式产生的背景  我近几年来听了很多的语文课,发现比较成功的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学生的参与率高、参与度深、参与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4)02-0128-01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新的世纪呼唤创新人才,祖国建设需要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现代教育的目的。把学生从堆山积岭的作业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是学生进行创新的首要条件。从这个目标出发,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怎样进行作业设计呢?  一、作业目的要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