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的内向吗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ia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经常听到同事们说:“这节课××坐着像个木头一样,一句话不说。我刻意让他起来回答问题,他也闭口不言,真是拿他没办法。”“内向的孩子就是这样,他们不爱说话不爱表现,做什么都不积极,这是天生的性格,我们也没办法啊!”
  我班的小李同学就是这样一个内向的孩子,成绩不好,平时和同学之间也不怎么交流,像一个生活在外星球的人。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改变了我对内向孩子的看法。
  一个课间,我和班里的几个孩子聊天,问他们最喜欢吃什么。话音刚落,一个孩子就反过来问我:“老师,你最喜欢吃什么?”我说:“我最喜欢吃苹果,因为它温和,还能减肥。”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开了。这时,小李突然拿着一个超级大的苹果递过来说:“老师,给你吃苹果。”我吃了一惊,心想:看来他也不完全是个“闷葫芦”呀!于是,我接过苹果说:“谢谢你!我们把这个苹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吧!”他点了点头。
  我对孩子们说:“谁喜欢吃苹果?咱们一起吃。”大家都说自己喜欢吃,我借机问小李怎么分。他笑笑说:“不够分的话我还有梨。”我说:“我们先把这个苹果吃了,然后再说梨。”小李又笑笑说:“那就平均分。”“对对对!”听到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小李很开心,羞涩地说:“老师,这还是同学们第一次喜欢我的想法。”看着他那高兴劲儿,我借机表扬他:“孩子,只要把你的想法说出来,我相信大家都是愿意听的。”“真的吗,老师?”小李兴奋地问。
  原来,其实孩子都是爱交流的,看似内向的孩子,并不是“闷葫芦”,他们一直在旁边默默观望着。
  借着这件事,我利用周五放学后的时间和小李妈妈进行了深入交谈。原来小李是家里的独子,由于父母工作繁忙,从小是由保姆带大的。这个孩子很听话,但从小玩伴就少。周日返校,当其他同学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自己在家发生的趣事时,他却拿着一本书默默地坐在座位上看。我也仔细观察过几次,发现小李看书其实是装的,根本就没有看进去。看到别人说话,他就转过去笑笑,然后继续看书;看到别人下棋,他也转过头看看,然后继续看书。也许,像小李这样内向的孩子心里,也住着一个不安分的小人儿?那究竟需要怎么做,才能使这个小人儿蹦跳出来,让孩子放开自我呢?
  于是,我上网查了很多有关内向孩子的资料,知道了造成孩子内向的很多因素,也学到了一些方法。
  我和小李的爸爸妈妈共同商定:在家父母尽可能多抽出时间带孩子到朋友家拜訪,或是参加一些社会团体活动,为孩子拓展人际关系及社交空间,增加孩子的交往机会;在学校,我专门安排几个比他开朗的孩子和他玩。
  渐渐地,我发现小李的表现越来越棒了,他不仅课间能和同学一起开心玩耍了,而且连作业也写得更干净、工整了,课堂上他也经常参与发言。妈妈反馈说:“最近小李特别开心,回家都给我们讲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听了妈妈的话,我真心为小李感到开心。
  小李表现出的“内向”差一点掩盖了他真实的儿童世界!事实上,无论孩子们外在的表现是怎样的,其实在内心里,没有几个孩子是真正内向的。社交需求是人的天性,被关注是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的欲望。我们需要多多观察那些“内向”的孩子,从他们的言行来看看他们内心真实的世界!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郑中国际学校小学部)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这天的晚自习课间休息时间,孩子们和往常一样围在我的身边和我聊天。  小张忽然问我:“吕老师,你的梦想是什么?”我还没反应过来,涛涛就替我回答了:“当然是当老师啦!”我笑着摸摸小张的头:“那你的梦想呢?”他一时语塞,竟不知怎么回答我。我又问大家:“你们的梦想是什么?”谁知,学生都沉默了。  见状,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作家”两个字。  “吕老师,你为什么写这两个字呢?”涛涛忍不住问我。  “你们猜一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