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山东省各类市场主体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有的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甚至停产倒闭。为摸清各类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研究提出帮扶企业解困渡难关的对策措施,2009年2月25日至3月25日,省工商系统开展了“大走访”活动。活动中共召开各类座谈会4000多次,填写回收调查表lO万多份,走访党委、政府及相关经济管理部门5530个:走访各类市场主体10万多户,其中:企业(包括公有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41494户、个体工商户6018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877家。通过走访,基本摸清了金融危机形势下各类市场主体的经营现状,并针对有关问题提出了应对的建议。
一、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山东省市场主体运行的基本态势
经过对走访活动中获取的有关数据分析,山东省各类市场主体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基本情况是:
(一)从基本层面看,大部分市场主体发展态势良好。统计显示,接受走访的各类市场主体中,经营正常的为80114家,占全部走访市场主体的77.4%:经营困难的为21503家,占20.8%;停产1935家,仅占1.8%。从市场主体属性看,经营困难的公有制企业占所走访的公有制企业总数的17.2%。外商投资企业占20.8%,私营企业的比例比公有制企业高7.6个百分点。比外商投资企业高近4个百分点,达到24.8%,个体工商户(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比例为30.8%。
(二)从所属行业看,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受冲击较大。走访显示,在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企业中,困难企业占走访本行业企业总数的比例从高到低排在前几位的是:采矿业29.6%,制造业25.4%,商品供应商25%,房地产业2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3.4%,建筑业23.1%,批发和零售业20.9%,以上属于劳动或资本密集型行业。而在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市场主体中,困难企业占走访本行业企业总数的比例,从低到高排在前几位的是:金融业6%,教育业9.5%,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2.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3.1%,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4.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4.7%,科学技术、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17.7%。
(三)从经营规模看,中小型企业是受影响最大的群体。经营困难的企业中,注册资本10万元以下的占走访户数的25.7%,注册资本10-100万元的占23.3%,注册资本在100-1000万元的占22%,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占20.4%,困难企业比例随企业注册资本提高呈逐渐递减趋势。个体工商户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销售额在5万元以下的业户,经营困难的占走访户数的41.6%,5~10万元之间经营困难的业户占29.7%,10万元以上的占28.7%。个体工商户的规模越大,所受影响程度越小。
(四)从产品销售方向看,外向型市场主体受影响程度远大于内向型市场主体。数据显示,在走访的企业中,经营困难的外向型市场主体占走访户数的36.1%,外销为主、内销为辅的市场主体占34.4%,内销为主、外销为辅的市场主体占28.2%,内销的市场主体占23.6%。可以看出。随着外向度的减小,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也逐步降低。
(五)从竞争优势看,拥有自主品牌、信誉良好、掌握高新技术的市场主体抵抗冲击能力较强。调查中,共有18082家企业对品牌和信用状况进行了反馈。其中经营正常的13814家企业中,共拥有注册商标13014件、省著名商标821件、中国驰名商标153件、地理标志43件,拥有率分别为94.2%、5.9%、1.1%和0.3%。而经营困难的4268家企业中,注册商标、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及地理标志的拥有率分别为41.2%、1.9%、0.03%和0.02%。经营正常的企业中,获得“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的有2271家,获得“消费者满意单位”称号的有1691家,争创率分别达到16.4%、12.2%,经营困难企业的争创率只有8.1%、6.2%。个体工商户的情况也大致相同。
此外,一些掌握核心技术、居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因其较强的竞争优势,也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山东华特磁电有限公司在行业整体市场需求出现较大萎缩情况下,凭借自身技术的高端型,不仅经受住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且借机整合梳理了客户资源,产品订单相当可观,赢利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山东省市场主体带来的不利影响
调查影响和制约市场主体发展的11个主要因素中,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资金不足和市场需求萎缩,其他因素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一)资金流动不足,企业融资环境恶化。金融危机爆发后,尽管国家和省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大部分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而这些领域主要是国有大型企业,惠及中小企业的很少。据统计,经营困难的各类市场主体中,有资金缺口、急需融资的8982家,占41.8%,其中企业占51%、个体工商户占36.6%。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担保机制和其他融资平台,市场主体融资渠道狭窄。所以,在金融危机到来后,市场主体除运用自有资金外,83.4%的选择向金融机构贷款,15.3%的则运用动产抵押融资渠道,仅有0.9%和0.4%分别运用了股权质押和商标权转让、质押。
(二)消费信心下降,市场需求严重萎缩。金融危机严重削弱了国内外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特别是外向型市场主体受金融危机贸易传染效应和金融传导效应共同作用,外部订单大幅减少,而内向型企业特别是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市场观望情绪严重,成交量萎缩,直接减少了对其上游产品的需求,使其原材料和服务供应商等受到影响。走访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市场主体有8924家,占经营困难全部市场主体的38.7%,其中市场需求萎缩造成困难的企业占50.5%、个体工商户占36.4%,市场需求严重萎缩已成为制约市场主体正常经营的重要因素。
(三)原料价格波动较大,企业成本大幅上升。2008年上半年,由于原材料涨幅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市场主体利润空间被压缩,许多企业为保证生产计划顺利完成,不惜高价储存原料。而下半年原料、产品价格同时暴跌,库存原料大幅贬值,市场主体短时间内难以消化原材料价格急剧下降的影响,亏损严重。调查显示。有15.8%的经营困难企业反映由于产品出厂价格下降给企业带来了不利影响,有14.1%的经营困难 企业反映因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导致经营困难,有14.2%的经营困难个体工商户反映由于原材料涨价影响了正常生产经营。
(四)创新经营不力,企业生产风险加大。技术创新最终表现为品牌竞争力和市场认同度,提高品牌竞争力和市场认同度是市场主体提高产品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手段。从调查的市场主体情况看。拥有自主品牌或拥有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的经营正常企业比例远大于经营困难企业的比例。在拥有注册商标、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及地理标志的企业中,经营正常的分别占88.1%、90.8%、92.2%和82.7%。而经营困难的企业所占比例仅为11.9%、9_2%、7.8%和17.3%,反映出一些企业品牌意识的薄弱。据统计,有5%的经营困难企业、9.4%的经营困难个体工商户,是由于创新能力不足造成的。
此外,决策失误、产品质量不高、人才缺乏、受零售商限制等因素也是不少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反映的问题。
三、山东省市场主体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
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山东省各类市场主体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采取多种应对措施以降低经营风险。
(一)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金融危机虽然造成了国内外市场需求的萎缩,但是国内外的经济仍在运行,那些技术含量高、符合消费者要求的产品仍有巨大的需求空间。经过金融危机的考验,有相当多的企业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统计表明,分别有28%和24%的走访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和改善产品质量。同企业选择一样,也分别有20.8%和15.4%的个体工商户选择调整商品结构和提高商品质量。
(二)寻求资金扶持,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在走访市场主体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中,有22.2%的企业、18.4%的个体工商户选择向政府及相关部门寻求资金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主体依靠自身力量复苏的信心不足,希望政府部门为其提供更多的融资担保和融资平台。自2008年以来,淄博市银行贷款1400亿左右,80%以上面向大企业,对中小企业放贷规模只有100亿元,其中经担保公司担保的不到10亿元,在严峻的金融危机面前,作用甚微。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的统计也显示。今年1-2月份,全省信用增量创历史新高,但新增贷款基本上都是“瞄准”大项目,对于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则少之又少。
(三)压缩运营费用,降低生产成本。针对金融危机给市场主体带来的困难,全面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原料使用效率、压缩日常开支成为许多市场主体的选择。调查显示,分别有17.6%和11.6%的经营困难企业选择减员增效和降薪,12.7%和6.8%的经营困难个体工商户也有同样选择。许多市场主体尤其是国有企业和一些社会责任意识较强、生产经营影响不大的私营企业,坚持不裁员、不降薪,通过减少产量、减缓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强化内部管理、控制支出降低运营费用。
(四)大力招聘人才,积极开拓市场。由于原有市场萎缩,销售困难,许多企业对招聘人才、开拓新市场的需求比较强烈。调查中,有5%的经营困难市场主体抓住当前人才成本较低的机遇积极吸纳人才加盟,有16%的经营困难企业打算开拓新的市场。
(五)打造自主品牌,强化信用管理。金融危机使一些没有自主品牌、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信用不良的企业损失严重,也使企业更加认识到树立自主品牌、进行技术创新以及提高信用的重要性。调查显示,有6.8%、5%和4.1%的企业选择要通过加强信用管理、加大科研投入和树立自主品牌来获得更好地发展,而个体工商户也有10.2%、3.1%的选择通过提高商业信誉和树立品牌来谋求发展。金晶公司充分利用中标奥运会鸟巢和水立方工程的影响,进一步强化品牌管理和技术创新,今年1-2月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6%,出口增长35.5%。
此外,也有部分经营困难的企业被迫裁员、转行、重组甚至停业。
四、国际金融危机给山东省市场主体经营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尽管金融危机给我省市场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但危机中也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只要各类市场主体在危机中能够不断地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和产品结构,在技术创新、人才培训、内部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苦练内功,进一步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必将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政策实现新发展。近一个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4万亿的投资计划以及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进行了燃油税等改革,加大了出口退税的比例:我省召开了产业振兴大会,确定了重点扶持和发展的项目,这为很多产业和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受惠于国家家电下乡、摩托车、电脑下乡的政策,我省轻型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受益匪浅。据统计,今年2月份我省生产轻型货车41532辆,环比增长89.4%,同比增长75%:生产微型客车21920辆,环比增长42.6%,同比增长188%。
(二)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市场份额。金融危机中,持有高新技术、掌握本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利用金融危机对本行业的洗牌作用,进一步加大了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2008年浪潮集团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全年共申请专利338项,多款产品一经推出就取得很好的销售业绩,尤其是2009年3月推出的售价仅为5万元的国内首款万亿次桌面超级计算机“倚天”,受到许多基层科研单位、企业研发中心的青睐。
(三)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重组。金融危机发生的过程,也是企业加快实施战略重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难得机遇。企业核心能力强、业绩好、资金丰裕的优势企业,可以用较低成本进行横向并购,扩大规模经济。各类市场主体为抵御市场冲击而采取抱团作战、联合发展的战略,也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发达国家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步伐,将一些附加值较低的一般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这对于我省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机遇。
(四)积极推进外向型企业不断拓展国外市场。我省外向型市场主体出口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美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出口环境的恶化促使很多外向型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开拓具有更大发展潜力的市场,如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地市场。而国家对于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也有利于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企业发展。今年1-2月份,东营市石油装备企业完成出口6032万美元,同比增长157.6%,增幅列全省第一。
五、推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应对 金融危机、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的建议
金融危机对我省各类市场主体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为引导我省各类市场主体有效应对危机,抢抓机遇,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提振企业信心。在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全国各地纷纷出台经济刺激计划的形势下,我省必须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举措,建立完善激励政策,强化政策扶持作用。要加大政策落实的执行力度,畅通政策执行绿色通道,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二)拓展融资渠道,保障资金供给。积极推进银企合作,鼓励金融部门对高成长型、科技型企业在利率、期限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加强规范民间融资行为,探索适合民间融资的有效方式。创新融资渠道,通过动产抵押、股权出资和股权出质等方式扩大融资范围。开展小额贷款公司登记工作,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充分利用国家即将推出的创业板,争取更多的中小企业利用创业板上市融资,
(三)加强企业品牌和诚信建设,以竞争优势开拓市场需求。引导企业重视品牌建设和信用培育,以品牌和信誉提升产品竞争力,开拓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引导企业积极注册并使用自主商标、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引导企业以诚信赢得市场,积极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文明诚信”企业、“消费者满意单位”的评选和争创活动,提高消费者对诚信经营企业产品的市场认同度,以信用优势开拓市场。
(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继续加大财政、税收等方面对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在开展创新研发方面加大投入。鼓励企业加强对关键技术、高端产品的自主研发,努力掌握核心技术,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实现从低端生产向高端制造的转变,促进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转型。依托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平台,通过发展产业联盟等形式加强技术联合攻关,共同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链。
(五)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同舟共济渡难关。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心,不仅要承担起为社会创造财富、为政府提供税收的经济责任,更要承担其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扶贫济困、热心公益、创造就业岗位、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等社会责任。特别鼓励国有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消费者满意单位”、文明诚信业户带头承担社会责任,增强市场各方主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信心与勇气。
(六)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生产和消费环境。进一步加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增强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加大社会服务力度,主动深入基层为企业送服务、解难题。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准入秩序、交易秩序和竞争秩序,依法取缔无照经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商标侵权、虚假违法广告、合同欺诈及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为企业的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深入开展消费教育,健全消费指导和咨询服务体系,引导消费者主动科学消费,更好地刺激和扩大消费需求。
一、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山东省市场主体运行的基本态势
经过对走访活动中获取的有关数据分析,山东省各类市场主体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基本情况是:
(一)从基本层面看,大部分市场主体发展态势良好。统计显示,接受走访的各类市场主体中,经营正常的为80114家,占全部走访市场主体的77.4%:经营困难的为21503家,占20.8%;停产1935家,仅占1.8%。从市场主体属性看,经营困难的公有制企业占所走访的公有制企业总数的17.2%。外商投资企业占20.8%,私营企业的比例比公有制企业高7.6个百分点。比外商投资企业高近4个百分点,达到24.8%,个体工商户(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比例为30.8%。
(二)从所属行业看,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受冲击较大。走访显示,在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企业中,困难企业占走访本行业企业总数的比例从高到低排在前几位的是:采矿业29.6%,制造业25.4%,商品供应商25%,房地产业2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3.4%,建筑业23.1%,批发和零售业20.9%,以上属于劳动或资本密集型行业。而在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市场主体中,困难企业占走访本行业企业总数的比例,从低到高排在前几位的是:金融业6%,教育业9.5%,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2.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3.1%,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4.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4.7%,科学技术、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17.7%。
(三)从经营规模看,中小型企业是受影响最大的群体。经营困难的企业中,注册资本10万元以下的占走访户数的25.7%,注册资本10-100万元的占23.3%,注册资本在100-1000万元的占22%,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占20.4%,困难企业比例随企业注册资本提高呈逐渐递减趋势。个体工商户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销售额在5万元以下的业户,经营困难的占走访户数的41.6%,5~10万元之间经营困难的业户占29.7%,10万元以上的占28.7%。个体工商户的规模越大,所受影响程度越小。
(四)从产品销售方向看,外向型市场主体受影响程度远大于内向型市场主体。数据显示,在走访的企业中,经营困难的外向型市场主体占走访户数的36.1%,外销为主、内销为辅的市场主体占34.4%,内销为主、外销为辅的市场主体占28.2%,内销的市场主体占23.6%。可以看出。随着外向度的减小,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也逐步降低。
(五)从竞争优势看,拥有自主品牌、信誉良好、掌握高新技术的市场主体抵抗冲击能力较强。调查中,共有18082家企业对品牌和信用状况进行了反馈。其中经营正常的13814家企业中,共拥有注册商标13014件、省著名商标821件、中国驰名商标153件、地理标志43件,拥有率分别为94.2%、5.9%、1.1%和0.3%。而经营困难的4268家企业中,注册商标、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及地理标志的拥有率分别为41.2%、1.9%、0.03%和0.02%。经营正常的企业中,获得“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的有2271家,获得“消费者满意单位”称号的有1691家,争创率分别达到16.4%、12.2%,经营困难企业的争创率只有8.1%、6.2%。个体工商户的情况也大致相同。
此外,一些掌握核心技术、居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因其较强的竞争优势,也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山东华特磁电有限公司在行业整体市场需求出现较大萎缩情况下,凭借自身技术的高端型,不仅经受住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且借机整合梳理了客户资源,产品订单相当可观,赢利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山东省市场主体带来的不利影响
调查影响和制约市场主体发展的11个主要因素中,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资金不足和市场需求萎缩,其他因素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一)资金流动不足,企业融资环境恶化。金融危机爆发后,尽管国家和省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大部分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而这些领域主要是国有大型企业,惠及中小企业的很少。据统计,经营困难的各类市场主体中,有资金缺口、急需融资的8982家,占41.8%,其中企业占51%、个体工商户占36.6%。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担保机制和其他融资平台,市场主体融资渠道狭窄。所以,在金融危机到来后,市场主体除运用自有资金外,83.4%的选择向金融机构贷款,15.3%的则运用动产抵押融资渠道,仅有0.9%和0.4%分别运用了股权质押和商标权转让、质押。
(二)消费信心下降,市场需求严重萎缩。金融危机严重削弱了国内外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特别是外向型市场主体受金融危机贸易传染效应和金融传导效应共同作用,外部订单大幅减少,而内向型企业特别是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市场观望情绪严重,成交量萎缩,直接减少了对其上游产品的需求,使其原材料和服务供应商等受到影响。走访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市场主体有8924家,占经营困难全部市场主体的38.7%,其中市场需求萎缩造成困难的企业占50.5%、个体工商户占36.4%,市场需求严重萎缩已成为制约市场主体正常经营的重要因素。
(三)原料价格波动较大,企业成本大幅上升。2008年上半年,由于原材料涨幅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市场主体利润空间被压缩,许多企业为保证生产计划顺利完成,不惜高价储存原料。而下半年原料、产品价格同时暴跌,库存原料大幅贬值,市场主体短时间内难以消化原材料价格急剧下降的影响,亏损严重。调查显示。有15.8%的经营困难企业反映由于产品出厂价格下降给企业带来了不利影响,有14.1%的经营困难 企业反映因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导致经营困难,有14.2%的经营困难个体工商户反映由于原材料涨价影响了正常生产经营。
(四)创新经营不力,企业生产风险加大。技术创新最终表现为品牌竞争力和市场认同度,提高品牌竞争力和市场认同度是市场主体提高产品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手段。从调查的市场主体情况看。拥有自主品牌或拥有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的经营正常企业比例远大于经营困难企业的比例。在拥有注册商标、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及地理标志的企业中,经营正常的分别占88.1%、90.8%、92.2%和82.7%。而经营困难的企业所占比例仅为11.9%、9_2%、7.8%和17.3%,反映出一些企业品牌意识的薄弱。据统计,有5%的经营困难企业、9.4%的经营困难个体工商户,是由于创新能力不足造成的。
此外,决策失误、产品质量不高、人才缺乏、受零售商限制等因素也是不少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反映的问题。
三、山东省市场主体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
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山东省各类市场主体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采取多种应对措施以降低经营风险。
(一)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金融危机虽然造成了国内外市场需求的萎缩,但是国内外的经济仍在运行,那些技术含量高、符合消费者要求的产品仍有巨大的需求空间。经过金融危机的考验,有相当多的企业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统计表明,分别有28%和24%的走访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和改善产品质量。同企业选择一样,也分别有20.8%和15.4%的个体工商户选择调整商品结构和提高商品质量。
(二)寻求资金扶持,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在走访市场主体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中,有22.2%的企业、18.4%的个体工商户选择向政府及相关部门寻求资金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主体依靠自身力量复苏的信心不足,希望政府部门为其提供更多的融资担保和融资平台。自2008年以来,淄博市银行贷款1400亿左右,80%以上面向大企业,对中小企业放贷规模只有100亿元,其中经担保公司担保的不到10亿元,在严峻的金融危机面前,作用甚微。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的统计也显示。今年1-2月份,全省信用增量创历史新高,但新增贷款基本上都是“瞄准”大项目,对于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则少之又少。
(三)压缩运营费用,降低生产成本。针对金融危机给市场主体带来的困难,全面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原料使用效率、压缩日常开支成为许多市场主体的选择。调查显示,分别有17.6%和11.6%的经营困难企业选择减员增效和降薪,12.7%和6.8%的经营困难个体工商户也有同样选择。许多市场主体尤其是国有企业和一些社会责任意识较强、生产经营影响不大的私营企业,坚持不裁员、不降薪,通过减少产量、减缓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强化内部管理、控制支出降低运营费用。
(四)大力招聘人才,积极开拓市场。由于原有市场萎缩,销售困难,许多企业对招聘人才、开拓新市场的需求比较强烈。调查中,有5%的经营困难市场主体抓住当前人才成本较低的机遇积极吸纳人才加盟,有16%的经营困难企业打算开拓新的市场。
(五)打造自主品牌,强化信用管理。金融危机使一些没有自主品牌、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信用不良的企业损失严重,也使企业更加认识到树立自主品牌、进行技术创新以及提高信用的重要性。调查显示,有6.8%、5%和4.1%的企业选择要通过加强信用管理、加大科研投入和树立自主品牌来获得更好地发展,而个体工商户也有10.2%、3.1%的选择通过提高商业信誉和树立品牌来谋求发展。金晶公司充分利用中标奥运会鸟巢和水立方工程的影响,进一步强化品牌管理和技术创新,今年1-2月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6%,出口增长35.5%。
此外,也有部分经营困难的企业被迫裁员、转行、重组甚至停业。
四、国际金融危机给山东省市场主体经营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尽管金融危机给我省市场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但危机中也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只要各类市场主体在危机中能够不断地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和产品结构,在技术创新、人才培训、内部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苦练内功,进一步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必将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政策实现新发展。近一个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4万亿的投资计划以及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进行了燃油税等改革,加大了出口退税的比例:我省召开了产业振兴大会,确定了重点扶持和发展的项目,这为很多产业和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受惠于国家家电下乡、摩托车、电脑下乡的政策,我省轻型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受益匪浅。据统计,今年2月份我省生产轻型货车41532辆,环比增长89.4%,同比增长75%:生产微型客车21920辆,环比增长42.6%,同比增长188%。
(二)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市场份额。金融危机中,持有高新技术、掌握本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利用金融危机对本行业的洗牌作用,进一步加大了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2008年浪潮集团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全年共申请专利338项,多款产品一经推出就取得很好的销售业绩,尤其是2009年3月推出的售价仅为5万元的国内首款万亿次桌面超级计算机“倚天”,受到许多基层科研单位、企业研发中心的青睐。
(三)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重组。金融危机发生的过程,也是企业加快实施战略重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难得机遇。企业核心能力强、业绩好、资金丰裕的优势企业,可以用较低成本进行横向并购,扩大规模经济。各类市场主体为抵御市场冲击而采取抱团作战、联合发展的战略,也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发达国家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步伐,将一些附加值较低的一般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这对于我省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机遇。
(四)积极推进外向型企业不断拓展国外市场。我省外向型市场主体出口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美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出口环境的恶化促使很多外向型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开拓具有更大发展潜力的市场,如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地市场。而国家对于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也有利于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企业发展。今年1-2月份,东营市石油装备企业完成出口6032万美元,同比增长157.6%,增幅列全省第一。
五、推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应对 金融危机、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的建议
金融危机对我省各类市场主体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为引导我省各类市场主体有效应对危机,抢抓机遇,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提振企业信心。在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全国各地纷纷出台经济刺激计划的形势下,我省必须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举措,建立完善激励政策,强化政策扶持作用。要加大政策落实的执行力度,畅通政策执行绿色通道,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二)拓展融资渠道,保障资金供给。积极推进银企合作,鼓励金融部门对高成长型、科技型企业在利率、期限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加强规范民间融资行为,探索适合民间融资的有效方式。创新融资渠道,通过动产抵押、股权出资和股权出质等方式扩大融资范围。开展小额贷款公司登记工作,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充分利用国家即将推出的创业板,争取更多的中小企业利用创业板上市融资,
(三)加强企业品牌和诚信建设,以竞争优势开拓市场需求。引导企业重视品牌建设和信用培育,以品牌和信誉提升产品竞争力,开拓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引导企业积极注册并使用自主商标、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引导企业以诚信赢得市场,积极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文明诚信”企业、“消费者满意单位”的评选和争创活动,提高消费者对诚信经营企业产品的市场认同度,以信用优势开拓市场。
(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继续加大财政、税收等方面对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在开展创新研发方面加大投入。鼓励企业加强对关键技术、高端产品的自主研发,努力掌握核心技术,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实现从低端生产向高端制造的转变,促进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转型。依托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平台,通过发展产业联盟等形式加强技术联合攻关,共同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链。
(五)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同舟共济渡难关。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心,不仅要承担起为社会创造财富、为政府提供税收的经济责任,更要承担其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扶贫济困、热心公益、创造就业岗位、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等社会责任。特别鼓励国有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消费者满意单位”、文明诚信业户带头承担社会责任,增强市场各方主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信心与勇气。
(六)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生产和消费环境。进一步加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增强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加大社会服务力度,主动深入基层为企业送服务、解难题。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准入秩序、交易秩序和竞争秩序,依法取缔无照经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商标侵权、虚假违法广告、合同欺诈及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为企业的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深入开展消费教育,健全消费指导和咨询服务体系,引导消费者主动科学消费,更好地刺激和扩大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