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来源 :福建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川崎病(KD)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的变化以探讨PCT对于川崎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8例川崎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组),同时选择31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间以及观察组内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前后患儿血清PCT、CRP、WBC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98例患儿在IVIG治疗后PCT均值(0.23±0.09)μg/L,较治疗前[(1.23±0.40)μg/L]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87 0,P<0.05),且患儿IVIG治疗后体温均恢复正常,口唇皲裂,结膜充血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CPR及WBC治疗前后也分别由(68.12±19.36)g/L和(13.82±5.9)×109/L下降至(11.64±7.72)g/L和(8.21±3.71)×109/L,与PCT值变化相符;观察组治疗前PCT值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53 7,P<0.05)。98例川崎病患儿中合并冠状动脉病变65例,其PCT阳性率(43.07%)与冠脉正常者(39.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病变组PCT均值(1.421±0.791)与冠脉正常组(1.218±0.88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能够反映川崎病的免疫性炎症改变,但其数值高低与冠状动脉损害之间无必然联系。
其他文献
<正>针对近年来出现的高端白酒涨价风潮,近日,全国人大代表、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季克良说,"企业和流通领域都要自律,要加强协调、监管,摒弃高价奢侈路线。"与此同时,季克良也
自然遗产保护和开发中存在着大量的矛盾和冲突,其中自然遗产保护和开发与当地原住居民间的利益冲突显得尤为突出。社区参与机制是解决这些冲突的最佳方式,同时也是自然遗产保护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一直备受各国政府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也通过各种途径逐步加强了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
目的探究头孢拉定、利巴韦林结合中医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72例小儿麻疹合并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