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蚕病防治现状及控制措施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eb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结合歙县蚕病发生的现状,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控制的对策,以促进该县蚕桑产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蚕病现状;原因;控制对策;安徽歙县
  中图分类号 S8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276-02
  隨着我国蚕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歙县的蚕桑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的很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养蚕的基本是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人,对新技术的应用难以掌握,对先进蚕业科技的了解和使用跟不上生产的发展,防病意识淡薄,导致养蚕生产上蚕病不断发生,造成较大的损失。蚕病的危害,严重困扰歙县蚕桑生产的发展,也是张种效益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歙县蚕桑生产中各地均有病害发生,主要的病害种类包括家蚕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等,对蚕业的安全生产危害极大,因此一定要认识到蚕病的危害,认真做好防治工作[1]。现结合笔者多年在基层从事蚕桑生产的工作经验,对蚕病发生的原因及控制对策介绍如下。
  1 蚕病发生的原因
  1.1 消毒过程不符合要求
  养蚕时,农户重视程度不够,对蚕病的预防工作不到位。由于近年来我国蚕茧市场低迷,歙县的蚕茧价格不稳定,存在较大幅度的波动,加上劳动力缺乏、人工费用过高等,很多农户不愿意在消毒上投入太多的成本,存在减少药物用量或者根本不使用药物进行消毒的现象,导致蚕病不断发生。此外,当前市场上对蚕药的管理较为混乱,蚕药的种类很多,甚至有些经营商利欲熏心还混入假冒蚕药,面对种类繁多的蚕药,农户很难选择,一旦选择了不合适或者假冒的蚕药,不仅会贻误蚕病的最佳防治时间,甚至还会对蚕体产生危害,加重蚕农的损失。
  1.2 养蚕过程中管理粗放
  部分农户在养蚕的过程中,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管理较为粗放,如蚕座过密、眠起蚕不加眠网、不及时将病蚕清理出去、没设单独的桑叶储藏室而是放在蚕室内等,增加了健壮蚕体感染病害的几率,造成反复感染;日常没有做好通风排湿工作,导致蚕室内的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对蚕体的生长不利,降低其抵抗病害的能力[2]。除去的蚕沙和病蚕未及时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处理,而是随便堆在一起,有的为了节约资源,甚至用垫蚕沙的蚕具装桑叶,使各种病原进一步扩散,污染养蚕环境;蚕茧收获后,很多农户没有对折簇和方格簇进行消毒,或者消毒不彻底,导致下茬蚕病害的发生。为了方便,农村里往往是很多农户在同一个死水塘内清洗蚕具,造成病菌再次蔓延扩散,反复传播。
  1.3 缺乏对桑园的管理
  近年来市场蚕茧价格降低幅度较大,农户对栽桑养蚕是否会有较好的收益不能确定,对桑园的管理上也几乎处于任其自然生长的状态,导致桑园内病虫害常有发生,不仅使桑叶的产量和质量降低,还造成害虫与蚕病的病原交叉感染,对蚕体的生长极为不利,降低其抵抗力。
  2 蚕病有效控制的措施
  目前,蚕桑生产中除了蝇蛆病、细菌病等用药剂可以有效防治,其他很多病害防治效果不理想,只能通过提前做好消毒措施降低发生的几率。因此,养蚕的过程中,要在农村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户认识到消毒防病的重要性,有机地实现防病与日常管理的结合,才能达到有效控制蚕病的效果。
  2.1 做好预防措施
  一是在养蚕之前将蚕室及周围的环境、蚕具、储桑室等进行彻底的清洗,并选择浓度适宜、效果佳的药剂进行消毒,如毒消散、蚕用漂白粉、石灰粉等。在消毒的过程中切记一定要按照标准操作。二是也要做好蚕饲养过程中及回山后的消毒工作,对长势弱小、发病的蚕体要及时淘汰,并用鲜石灰进行消毒,避免其他蚕体感染发病;清理的蚕沙不可直接堆放在蚕具室附近,要及时进行堆肥发酵,以用作田间肥料,切记未充分腐熟的蚕沙一定不能作为肥料;用过的蚕具要经过消毒处理晾干后才可再次使用,塑料折簇清洗消毒药剂可选择漂白粉等,方格簇等再次使用前选择熏烟的方式进行消毒。三是饲养中在给桑前、除沙后一定将手清洗干净;进出蚕室要更换衣服和鞋子;采桑袋和除沙袋要严格分开并定期消毒;蚕室门口散上鲜石灰,进入蚕室前脚在上面踩几下。四是一旦发现桑树上有虫害发生,一定要及时防治,以防蚕病与桑树上的病原交叉感染;随时将有虫害或者有害虫粪便污染的桑叶清理出桑园;桑叶采回后不可直接放在养蚕室内,要储藏在专门的房间内,在给桑前要用漂白粉等溶液喷洒在桑叶的表面,以消灭桑叶上携带的病原,防止污染蚕体[3-4]。
  2.2 加强饲养管理
  虽然消毒可以有效地对蚕病进行预防,短期内病原菌的数量可以维持在较低水平,但是不能彻底消灭病原,在饲养过程中病原数量会逐渐增加,因此饲养过程中要加强管理,改善饲养条件,使通风条件良好,不可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以确保蚕儿体质强健。要根据饲养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局,尽量与农业上的用药时期相错开;品种选择上要确保具有对病害抗性强等特性;桑园内要加强管理,提高肥力水平,以产出熟期适宜、没有污染、营养丰富的新鲜桑叶。
  2.3 蚕病发生后及时进行防治
  一旦蚕病发生后,不可病急乱用药,首先要确定病害的类型,找出发病的原因,结合当地的气候等综合条件选择适宜的药剂进行防治。常见的蚕病害主要包括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蝇蛆病等。真菌病的防治上,要将病蚕清理干净并集中处理;控制蚕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在适宜的范围;蚕沙要勤清理,每日喷洒防菌灵等药剂对蚕座进行消毒,直至有效地控制住该病。病毒病的防治上,目前只能采取消毒的方式进行预防,还没有效果明显的药剂,因此一定要做好日常的消毒。此外,要将病蚕及时清理出去并放在装有石灰粉的钵里,然后进行集中处理;每天用石灰对蚕座进行消毒1次,如果遇到阴雨天气,要早晚分别消毒1次;也可在桑叶的表面喷适宜浓度的石灰水。蝇蛆病的防治上,可现配合适浓度的灭蚕蝇,防治效果较好。细菌病的防治上,先将病蚕拣出,然后用抗生素类药剂如盐酸诺氟沙星等进行防治,效果较好。此外,对于因桑园内使用化学农药而发生的中毒症状,要及时将中毒蚕体清理出来并仔细核实导致中毒的药剂;如果中毒的症状很轻可通过加强管理、改善饲养室的环境条件等措施进行改善;若导致中毒的药剂为有机磷类,可用适宜浓度的石灰浆处理桑叶后再给桑,可有效地缓解中毒的症状。
  3 参考文献
  [1] 闭立辉.广西当前主要蚕病与防治[J].广西蚕业,2005(4):10-14.
  [2] 刘挺,黄可威.蚕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蚕业科学,2000,26(Z1):10-12.
  [3] 何丽华.谈蚕病发生的原因与防治对策[J].中国蚕业,2003(3):65-66.
  [4] 方广生.蚕病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0):208.
其他文献
2004年度"中国安装之星"申报,初评、评审活动已于2004年12月22日结束.该年度"中国安装之星"从2004年6月份开始申报,10月底申报结束.协会质量安全部对申报项目的资料进行了审
期刊
介绍了高平市有利于黄梨生长的自然条件,分析了高平市大风低温雨雪天气对黄梨开花的影响,并提出了低温冻害的防范与补救措施,以期为高平市黄梨抵御低温冻害提供参考。
针对钢烟囱细长比大、刚度小、结构稳定性差、高空拼接校正困难的特性,介绍了一种实用的超高型烟囱吊装工艺。
在集约化养殖的今天,在饲养密度的增大、夏季极端高温天气及全球变暖趋势背景下,热应激对养殖业的负面影响及应对措施的研究与认识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环境温度对畜禽采食量
卢翠萍是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的一名女职工,她作为福建省惟一的代表,应邀参加了“全国见义勇为英雄事迹报告团”,在大学进行巡回演讲,自2006年5月24日至6月15日分别在7个
针对江西省峡江县烟区的稻田土壤严重酸化和板结、主要微量元素缺乏、影响烟叶质量等现状,选择当地典型植烟土壤类型,对常用的生石灰和白云石粉作为植烟土壤改良剂对当季烤烟生
动物系谱档案是记录动物系谱及其基本信息的一份基本资料,在生产工作中有识别个体差异、避免近亲繁殖、分析遗传多样性等积极作用。主介绍了构建动物的个体系谱档案的具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