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fy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历史与现实之间关系的反思一直是库切小说的特点之一。本文选取了库切的两部小说《幽暗之地》和《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单线历史的复线化改写、现实历史的寓言化改写两个角度,分析库切小说中大历史与小历史的关系、历史与事实的关系。
  关键词:库切;新历史主义;历史与现实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01
  一、引言
  杨金才教授在《当代英国小说研究的若干命题》指出,“迷思与历史交织”、“都市意象主题”、“文化杂糅”、“病症叙写”已成为当代英国小说家的主要创作命题[1]。而在这些命题里,历史题材文学的复兴是当代英国小说艺术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流。因此,和许多英国当代小说家一样,对历史与现实之间关系的反思一直是库切关注的焦点。本文选取库切的两部小说《幽暗之地》和《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单线历史的复线化改写、现实历史的寓言化改写两个角度,分析库切小说中大历史与小历史的关系、历史与事实的关系。
  二、单线历史的复线化改写——《幽暗之地》中的小写历史
  颠覆传统的意识形态的历史,库切从他的第一部小说就开始了。《幽暗之地》(1974)是库切的首部作品,小说由两部中篇组成。上篇《越南计划》讲述了尤金·唐恩在越战中为官方撰写战争计划,并最终走向精神崩溃的经历。下篇《雅各·库切之讲述》中,库切伪造了序言、后记和先祖的证词,用“先祖”雅各·库切的名义创作了一部自述性小说,讲述了其作为白人殖民者对当地土人的殖民经历。
  可以说,整部小说是一部文本汇编,它包括五个层面的叙述:(1)尤金·唐恩的战争计划;(2)雅各库切对旅行的第一人称叙述;(3)“雅各·库切的叙述”的编辑者S.J.库切所作的序言(在文本中体现为编后记);(4)附录,即由官方出具的关于雅各·库切的旅行的具结书;(5)“雅各·库切的叙述”和S.J.库切演讲的英文翻译、作为作者的库切对“雅各·库切的叙述”的再编辑。在小说中,库切将以往由殖民帝国撰写单线的大写的历史(History),分解成众多复现的小写的历史(histories);从而把“非叙述”、“非再现”的历史(history),拆解成一个个由叙述人讲述的历史(his-stories)。通过对单线历史的解构和复线历史的挖掘,库切意在说明,由殖民者撰写的历史往往只记录被殖民者的苦难,炫耀殖民者的“文治武功”,剥夺被殖民者的话语权。然而,殖民过程却是一把双刃剑,野蛮与暴力不仅给被殖民者造成无可估量的伤害,也给殖民者自身带来难以弥合的精神创伤。
  三、现实历史的寓言化改写——《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中历史戏仿
  《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1983)延续了笛福、卡夫卡和贝克特的文学传统,库切凭借这部小说首次赢得了布克奖。主人公迈克尔·K是一位残障人士,在时局动荡、内战迫近的时刻,他打算带着患病的母亲离开大城市,回到儿时生活过的乡村去过宁静的生活。一路上母子二人备受折磨,出发没多久,母亲就去世了,K独自一人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直到小说结束,K也没有回到故乡,而是重新回到了大城市的海滩,一切似乎都回到了原点,一切对于命运的抗争似乎都没有任何意义,K留给读者的只有一副踽踽独行的西西弗斯式的背影。
  库切在这部小说中采用寓言的形式,架空了時代背景,通过一个天生兔唇、智力残缺的小人物上演了一幕后现代语境下奥德修斯返乡记,被评论界誉为“后基督时代神话”。小说通过一系列诸如孤独、逃逸、异化、荒诞等卡夫卡式寓言主题,展示了K作为普通人的最简单的诉求——有尊严的活着。然而,即使是这样简单的诉求也不能够达成。如同《城堡》中的主人公K最终也没有进入城堡,库切笔下的K也没有返乡成功。通过对历史的戏仿,库切将视角转移到处于暴力碾压下的沉默的小人物,关注历史动荡中个人命运的变迁和心灵的创伤,以讽刺处于权威地位的现实中正在发生的历史,替普通人仗义执言。
  此外,库切在小说中从未设定人种或肤色,K和他周边的人可能都是白人,也可能都是黑人,或者两者混杂。库切有意模糊欧洲背景或南非背景、白人身份或黑人身份,超越传统的二元对立的观点。库切认为,“当代人的经验本质上都是属于殖民主义的,都处于殖民者/被殖民者的二元结构中”[2]。与之相对应的,当代历史和政治话语也正是建立在一系列类似的二元对立基础之上。库切塑造K这个人物形象意在打破这种二元对立,意在说明在强权和暴力面前人类的境遇和感受都是相似的,表现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所以《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写的虽然是K一个人的生活,背后蕴含的却是一个时代的寓言。
  四、小结
  作为一个无法从政治角度定义其国籍归属的流散作家,库切一直以超然的姿态冷静地审视着过去以及正在发生着的人类历史。不管是《幽暗之地》中对大写历史的解构,还是《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中对历史话语的寓言试戏仿,都体现出库切对于历史和现实关系的反思,对传统历史话语的质疑,对异质历史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杨金才. 当代英国小说研究的若干命题. 当代外国文学, 2008, 3.
  [2]Coetzee, J. M. Doubling the Point: Essays and Interview. Ed. David Attwell.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其他文献
摘 要:废名是文学史上别具一格的小说名家,他在内在诗意的挖掘和外在审美的表现上既体现了自身卓尔不群的创作气质,同时也契合了京派的文化心理,成为京派代表性作家。因此在京派视域下观照废名的小说创作,从而探讨出废名在京派中产生的“呼应”和“共鸣”对于研究废名与京派之间的创作联系则显得十分有意义。  关键词:废名;京派;诗化小说;距离的审美;出世与入世  作者简介:李晶晶(1991-),女,汉,安徽池州人
作者简介:郭道荣(1981.3-),男,汉族,笔名:步缘,广东湛江人,硕士、博士生,三级作家(中级职称),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诗歌创作、地域文学、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01  兰语是个感性的女子。在她的博客上,有一句话“我的诗歌,只书写生命中,美好的部分。”我将这句话理解为诗人的写作定位
我不知怎样称呼您  我只比您仙逝的娟子大一岁  您只比我故去的父亲小一岁  我们是痛失亲人的父女吗  我是不是该叫您父亲  您一辈子都没离开过一个叫扎龙的村子  您一辈子就在这片大湿地上养鹤  身上沾满泥土头上落满芦花  身子与大地紧紧贴近  近得只有丹顶鹤一样高  近成了丹顶鹤的同类  我是不是该叫你鹤父  您一生都和鹤有关  一辈子与鹤共舞为鹤而歌  您的身上一定长满仙气  但也没有将您优雅成
摘 要:文学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文学类作品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行为,是翻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学翻译工作者来说,是否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借助信息化工具辅助翻译,提高翻译质量与效率,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合格翻译工作者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结合笔者在翻译《张马丁的第八天》过程中使用的辅助翻译工具,对互联网辅助文学翻译方法举例说明。  关键词:互联网;文学翻译;辅助工具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在《人间喜剧》中,“高老头”几乎成为了父爱的代名词,纵观全文,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可以看出这种“父爱”是生存在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和资产阶级的金钱原则的夹缝之中的一种带有悲剧性质的爱。郁达夫曾说:“每个作家的作品都是他的自序传”,因此,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形象,亦必然与其自身的思想经历密不可分。  关键词:高老头;思想经历;封建宗法思想;金钱至上;夹缝中的悲剧  作者简介:季雯静,华南农业大学
老父是一辆破旧的老水车  载着这个家和我的童年  默默地  就这样行进着  木轮吱吱呀呀的  划出一道歪歪扭扭的泥痕  父亲累了  喘着粗气  停下来歇歇脚  和我一起仰望著远处的星空  不知道是第幾次这样一起仰望  好像从我有记忆的那一刻吧  习惯了  老水车行进着  木轮吱吱呀呀的  划出一道歪歪扭扭的泥痕  那一刻  绳断了  轮碎了  水漏了  我的梦也不在了
少年时,跟着我的长兄,  沿着这条自东向西流淌的河去写生。  折一束柳枝烧一捧炭笔,  画板支在膝上,美丽迷了眼睛。  远处的浪花绽了,  一群绿头鸭在戏水打闹;  近处的野花放了,  几只绿蜻蜓找到停机坪。  流不盡的一河欢悦,  淌不尽的一河青葱;  流不尽的一河委婉,  淌不尽的一河宁静。  在一册作业本的背面,  我画了多少稚嫩,  给五十年后的自己,  留下等待翻拣的梦。
蓝天与白云,一天天描出季节的高度  酷暑已被踢到秋的脚后跟  雨和風变成常客,不请自来  用暖色调的水彩点缀出壮阔的江山  枫叶跳动火焰的艳红,菊桂清香出黄灿灿的媚态  落叶在飘飞的归宿里,默念着佛的禅意  庄稼们在五谷丰登的褒义里懂得了世间大爱  知了们在最后的歌唱中走进自己神圣的葬礼  我从粮食昆虫们的舍与得中,聆听到秋天的颂词  它们正用雷电磨亮的修辞,雕饰着每一个行走的影子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韩国电影正以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头迅速发展壮大,不仅在亚洲影坛,更是在全世界兴起了一股韩国电影热潮。而导演朴赞郁正是这股热潮中的重要导演之一,作为韩国影坛风格最为个性突出的导演,他坚守着自身独特的韩国式本土邪典电影风格,以复仇为载体,创造了一系列兼具艺术与商业价值的个性之作。  关键词:朴赞郁;韩式邪典电影;复仇  作者简介:张荷(1990.7-),女,曲阜师范大学
摘 要: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中,麦克白夫人是除了主人公麦克白之外的另一重要且值得探究的角色,她的发疯和自杀一直令众多读者困惑。通过深入细读文本,文章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她复杂的性格特征和命运发展走向,认为她是一个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又覆灭的悲剧性人物,因无力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而发疯自杀。  关键词:麦克白夫人;发疯;女性自我意识;理想与现实  作者简介:张雪燕(1990-),女,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