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骨科全麻手术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期的影响,探索合适的Dex静脉滴注的剂量和方法. 方法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
【机 构】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450052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骨科全麻手术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期的影响,探索合适的Dex静脉滴注的剂量和方法. 方法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全麻骨科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25例):D1组、D2组、D3组和C组,D1、D2组和D3组患者全麻诱导前10 min静脉滴注负荷量Dex 0.6 μg/kg,再分别静脉滴注Dex 0.2、0.4 μg· kg-1·h-1和0.8 μg· kg-1·h-1,C组全程静脉滴注等量生理盐水,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静脉滴注Dex.以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作为麻醉镇静深度指标,术中根据BIS值调节丙泊酚用量以维持麻醉.记录用药前、插管前1 min、插管后1 min、切皮、拔管前1 min及拔管后1 min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参数及丙泊酚用量,术后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术后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期间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D1组、D2组和D3组患者的心率(heart rate,HR)在插管后1 min和拔管后1 min均明显降低(P<0.01),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在插管后1 min、切皮时和拔管后1 min均明显降低(P<0.05).在相同镇静条件下,C组、D1组、D2组和D3组丙泊酚用量分别为1 180、1 095、822、696 mg,Dex以剂量依赖方式降低术中丙泊酚用量(P<0.05).4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1组、D2组和D3组患者术后在PACU期间躁动、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但D3组患者嗜睡发生率较高(P<0.05). 结论 术中持续静脉滴注0.2 μg·kg-1·h-1~0.4 μg·kg-1·h-1 Dex可维持骨科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预防气管插管、切皮和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降低术后副作用.
其他文献
氧化介导的组织损伤是ALI/ARDS的重要发病机制。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是ROS最主要的来源。在各种病理情况下,ROS与血管内皮和肺上皮损害有关。抗氧化治疗后在
目的 探讨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留置尿管患者的导尿效果。方法选取住院的留置尿管的患者1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8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析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尿管后舒适度、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留置尿管后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
目的 探究脓毒症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时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参与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
随着靶向药物研究的深入发展,靶向治疗在晚期肾癌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本文就晚期肾癌患者的组织学类型、临床特征、药物的毒副反应、生物标记物等,综述靶向药物在晚期肾癌中的
气道平滑肌上存在多种钾通道,它们决定膜的静息电位,超极化细胞膜,复极化动作电位。ATP敏感性钾通道是其中重要的一种钾通道。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KATPCOs)通过降低气道高
目的 调查非心脏手术全麻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可能原因和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术中知晓的策略. 方法 随机选择非心脏手术全麻患者1 0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肾细胞癌是肾脏恶性肿瘤最常见类型.本文就减瘤性肾切除术联合靶向治疗在mRCC中的应用;新辅助靶向治疗在局部进展性肾癌中的应用以及辅助靶向治疗在高危复发转移肾癌中的应用
血红素氧合酶(HO)在应激状态下激活,催化产生的副产品一氧化碳、胆红素、铁参与HO 1的细胞保护作用,可对抗氧自由基、缺氧对机体的损伤,因而在炎症、缺氧导致的呼吸疾病中有
目的 探讨持续改进护理模式对改善脑梗死康复期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康复期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康复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以持续改进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1、4w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1、4w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