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摆脱作文平淡如水,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必须做到五点:
一、立意要深
作文离不开写人、叙事和抒情、议论,无论是一篇什么样的作文都要做到主题突出、中心明确,这其实就是指文章的立意。作文中的立意构思有两种情况,一是文章未行立意先行,即在写作动笔之前设计好立意,在文中适时“露脸”;二是在写人、记事中渗透立意。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忌讳浅显的立意,反对“就事论事”。因此,在写作中要深挖掘,透过现象看清本质;要善于总结和归纳,找出带规律性和普遍价值的内涵。韩寒凭借《杯中窥人》一文在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一鸣惊人。韩寒参加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复赛迟到,别人都己交卷,监考老师爱惜人才,同时也要试探一下在初赛中表现突出的作者,于是一合计,向桌上的一杯白開水投入一纸团,让其以此作文。韩寒看到纸团慢慢浸润,渐渐与水融为一体。于是他提笔写下《杯中窥人》,人亦如杯中纸团,在环境的影响和熏陶下受到同化。阅卷老师无不为韩寒绝妙、深刻的立意折服。
二、角度要巧
作文不同于日记,要工于技巧。一件再普通的事件要找准切入点,一个再普通的人要找准人物的靓点,一篇再普通的作文只要变换一种方式,一定会如出水芙蓉。写作的角度包括表达方式、写作方法、表现形式、写作思路等。一般来说,写作的角度既要根据材料的特征确定,又要结合文章的表现需要决定。举一案例说明。材料:某乞丐艰辛乞讨,一天他在深山路遇一仙人,这名仙人同情乞丐,询问乞丐需要什么,乞丐说想得到金子,于是仙人用手向脚下的石子一指,居然点石成金。乞丐十分欣喜,捧金在怀。仙人问乞丐还有什么要求,乞丐说要仙人的手指,这样他就会拥有更多的金子。话一说完顷刻仙人飘然而去,乞丐再回头一望发现手中的金子又变成了一块冰冷的石头。要求:根据这则材料写一篇作文。大部分学生都会从材料中悟出乞丐的贪婪,认为乞丐活该得到报应。这样写本没有错,只是流于一般。有同学这样写,他从乞丐要“金手指”的角度拓展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名同学把乞丐的思维拓展转换到“方法”、“技巧”的层面来,别开洞天,很有新意。
三、选材要新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每天也是新的。佛语说,今天的你不是昨天的你,明天的你也不是今天的你。因为人的每一天看似生活内容相似,其实每天你看到的人,遇见的事都有不同,事物都在发展着细微、缓慢的变化,只是人们没有留心觉察而已。所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就是说明这个道理。即使今天的生活是昨天的重复,但是人的思想有没有变化呢?因此,在写作中要善于观察和发现,抓住细节,留心新的生活痕迹。如,写作“我的爸爸(妈妈、老师……)”这一作文,很多同学把目光聚焦在他们关心爱护“我”—辅导作业、生病送医院、办生日宴、买礼物、讲故事……这是生活中的真实内容,爸爸(妈妈)对你的爱的本质是一样,但未必关心的细节都相似,未必每个家庭、每个班级的生活都雷同。我们完全可以选择那些情感真挚、富有生活细节的点点滴滴来表现。而且要尽量规避常见的人和事,出现频率高的素材,尽可能选用有个性、独特、典型的新素材,这是作文富有新意的重要特征之一。
四、语言要精
“精”即“精炼”、“精神”。作文语言忌平淡,但也反对华章丽句,提倡朴实、精炼、内涵丰满的语言。有不少同学认为华丽的词藻十分养眼,喜欢在网络和书刊中寻章摘句、故弄玄虚,以显示写作水平高。有的文句一知半解,只讲“文诌诌”,其结果只会弄巧成拙。作文语言只有建立在作者深厚的文字素养之上才会自然流露,“文章本天成”就有这个意思在里面。有人认为,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早年的文章语言上矫情的成分较多,晚年的作品语言则成熟稳健,如《背影》、《荷塘月色》等就是很好的范例。可见作文的语言不在外表的华丽上,而在于其内质的魅力和感染力。
五、内容要真
作文内容贵在真实,真实是作文的生命。无论是生活的真实还是文学的真实,其本质都必须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之上。中小学生年龄尚幼,生活经历和阅历不够,人生经验也不丰富,创作的能力十分有限,写作中要以亲身经历的事情为主要写作内容,当然也可以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东西有选择的加工成文。虚假的文章内容是没有生命力和不堪一击的。如,2010年春节晚会小品《捐款》其艺术表现力很强,然而小品中的被捐款人携两瓶昂贵的国窖1573酒感谢捐款人却倍受争议。这主要缘于作品内容脱离了生活实际,被捐款人家庭生活贫困,读书靠社会捐款,母亲拿这么贵的酒送礼不符合生活实际,作品被人诟病在所难免。
一、立意要深
作文离不开写人、叙事和抒情、议论,无论是一篇什么样的作文都要做到主题突出、中心明确,这其实就是指文章的立意。作文中的立意构思有两种情况,一是文章未行立意先行,即在写作动笔之前设计好立意,在文中适时“露脸”;二是在写人、记事中渗透立意。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忌讳浅显的立意,反对“就事论事”。因此,在写作中要深挖掘,透过现象看清本质;要善于总结和归纳,找出带规律性和普遍价值的内涵。韩寒凭借《杯中窥人》一文在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一鸣惊人。韩寒参加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复赛迟到,别人都己交卷,监考老师爱惜人才,同时也要试探一下在初赛中表现突出的作者,于是一合计,向桌上的一杯白開水投入一纸团,让其以此作文。韩寒看到纸团慢慢浸润,渐渐与水融为一体。于是他提笔写下《杯中窥人》,人亦如杯中纸团,在环境的影响和熏陶下受到同化。阅卷老师无不为韩寒绝妙、深刻的立意折服。
二、角度要巧
作文不同于日记,要工于技巧。一件再普通的事件要找准切入点,一个再普通的人要找准人物的靓点,一篇再普通的作文只要变换一种方式,一定会如出水芙蓉。写作的角度包括表达方式、写作方法、表现形式、写作思路等。一般来说,写作的角度既要根据材料的特征确定,又要结合文章的表现需要决定。举一案例说明。材料:某乞丐艰辛乞讨,一天他在深山路遇一仙人,这名仙人同情乞丐,询问乞丐需要什么,乞丐说想得到金子,于是仙人用手向脚下的石子一指,居然点石成金。乞丐十分欣喜,捧金在怀。仙人问乞丐还有什么要求,乞丐说要仙人的手指,这样他就会拥有更多的金子。话一说完顷刻仙人飘然而去,乞丐再回头一望发现手中的金子又变成了一块冰冷的石头。要求:根据这则材料写一篇作文。大部分学生都会从材料中悟出乞丐的贪婪,认为乞丐活该得到报应。这样写本没有错,只是流于一般。有同学这样写,他从乞丐要“金手指”的角度拓展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名同学把乞丐的思维拓展转换到“方法”、“技巧”的层面来,别开洞天,很有新意。
三、选材要新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每天也是新的。佛语说,今天的你不是昨天的你,明天的你也不是今天的你。因为人的每一天看似生活内容相似,其实每天你看到的人,遇见的事都有不同,事物都在发展着细微、缓慢的变化,只是人们没有留心觉察而已。所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就是说明这个道理。即使今天的生活是昨天的重复,但是人的思想有没有变化呢?因此,在写作中要善于观察和发现,抓住细节,留心新的生活痕迹。如,写作“我的爸爸(妈妈、老师……)”这一作文,很多同学把目光聚焦在他们关心爱护“我”—辅导作业、生病送医院、办生日宴、买礼物、讲故事……这是生活中的真实内容,爸爸(妈妈)对你的爱的本质是一样,但未必关心的细节都相似,未必每个家庭、每个班级的生活都雷同。我们完全可以选择那些情感真挚、富有生活细节的点点滴滴来表现。而且要尽量规避常见的人和事,出现频率高的素材,尽可能选用有个性、独特、典型的新素材,这是作文富有新意的重要特征之一。
四、语言要精
“精”即“精炼”、“精神”。作文语言忌平淡,但也反对华章丽句,提倡朴实、精炼、内涵丰满的语言。有不少同学认为华丽的词藻十分养眼,喜欢在网络和书刊中寻章摘句、故弄玄虚,以显示写作水平高。有的文句一知半解,只讲“文诌诌”,其结果只会弄巧成拙。作文语言只有建立在作者深厚的文字素养之上才会自然流露,“文章本天成”就有这个意思在里面。有人认为,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早年的文章语言上矫情的成分较多,晚年的作品语言则成熟稳健,如《背影》、《荷塘月色》等就是很好的范例。可见作文的语言不在外表的华丽上,而在于其内质的魅力和感染力。
五、内容要真
作文内容贵在真实,真实是作文的生命。无论是生活的真实还是文学的真实,其本质都必须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之上。中小学生年龄尚幼,生活经历和阅历不够,人生经验也不丰富,创作的能力十分有限,写作中要以亲身经历的事情为主要写作内容,当然也可以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东西有选择的加工成文。虚假的文章内容是没有生命力和不堪一击的。如,2010年春节晚会小品《捐款》其艺术表现力很强,然而小品中的被捐款人携两瓶昂贵的国窖1573酒感谢捐款人却倍受争议。这主要缘于作品内容脱离了生活实际,被捐款人家庭生活贫困,读书靠社会捐款,母亲拿这么贵的酒送礼不符合生活实际,作品被人诟病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