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与假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lazy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猜想作为探索物理规律、本质特征的一种策略,是建立在已有事实的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理。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科学结论的先导,如果猜想与假设一旦能得到实验结果的支持,它就成为科学结论。因此,通过猜想能切实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一、猜想与假设的运用方法
  1.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经验跟探索物理规律结合起来,提出“猜想”。在教学中可采用采用“日常积累—引导猜想—实验探索—归纳总结”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分析能力。例如,学到《滑动摩擦》时,可以启发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提出滑动摩擦大小可能会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猜想,这样,学生就会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如与物体的重量、接触面粗糙程度和接触面积等有关,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在学到《杠杆平衡条件》时,可先出示生活中常用的杆秤和跷跷板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猜想:杆秤与跷跷板是不是杠杆?怎样才能使它们平衡呢?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呢?
  2.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猜想”,这就是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原有知识作为猜想的基础。例,在教学《物质的密度》时,为了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探索与研究,可先出示两块不同体积的铁块。学生很快得出了“铁块的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的结论。这时,让学生猜想: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是否存在正比关系?同时,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3.运用类比联想或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例如,研究电阻大小的决定因素时,可采取的过程如下:提出问题后,先讨论另一个问题:许多人过隧道,什么因素能影响人的顺利通过?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隧道的长度、宽度、隧道是否平坦等因素。将上述的结论与导体类比,把自由电荷比作行人,导体比作隧道,从而提出猜想: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等因素有关。
  4.运用逆反思维进行猜想。在学习了最大摩擦的方法之后,对于减小摩擦的方法研究可采取如下过程: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回忆最大摩擦的有关方法:增大压力、使接触面粗糙、变滚动为滑动等。然后让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想法的思考,提出减小摩擦方法的猜想: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光滑、变滑动为滚动等等。
  二、猜想与假设的运用场合
  1.猜想与假设在新课引入中应用。在新课引入的各种方法中,猜想以其独特的魅力,能很快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步入学习的高潮。例如,在《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一节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看“死海不死”的故事,进而让学生猜想:俘虏为什么没被淹死?当学生回答了俘虏是由于受浮力作用后,我又拿出了木块和铁块,让学生猜测放入水中后,会不会受浮力?如果收到浮力,那么那个物体收到的浮力大?浮力的大小又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这些问题的猜想为学生勾勒出知识的框架和线索,从整体上了解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及重点和难点,启发了学生思维,使其思维处于亢奋状态。
  2.猜想与假设在新知识学习中的运用。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猜想作为一种催化剂,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多角度思维和多方面讨论,更好地获取知识的感性认识,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得出结论,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在讲气化的一种方式蒸发之后,引导学生看“生活、物理、社会”介绍的“坎儿井”,并提出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让学生猜想,学生会进行大胆的猜想:与时间、质量、温度、接触面接、风灯有关。这样,既能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又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3.猜想与假设在新旧知识联系中的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因此,教师可采用有效的手段,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疏通学生潜能的通道,使学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如,初三学生在学习了“电产生磁”的知识后,我提出了猜想“那么磁能否产生电呢”?学生一下子陷入了深深地思索,进而引起了争论。于是,我不失时机进行追问:“你课后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结论呢?”后来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课后预习了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并做了探索,从而使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想象是创新的法宝,猜想与假设正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过去的经验进行加工,对现有的现象作出初步的合理的理解,是具有创新的心理活动过。例如,在学习了重力和摩擦力后,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假如没有这两个力,猜一下我们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平面镜成像规律后,我要求学生设计一种方案,如何测量我校旗杆的高度。而逆向思维就是突破思维定势,从对立、颠倒、相反的角度去思考,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创造出杰出的结论。如,在知道了电路中的断路将引起用电器不工作的知识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能否根据用电器的工作情况来猜测电路的状况呢?又如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我提出我们能否从像的状况来分析物体所处的位置和状态。
其他文献
新课标下的教学理论主张通过学生个体活动、生生活动、师生活动的交替协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生过程呢?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创设能激发学生动脑、动口 、动手的情境,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因此,我在教学中为实现目标做了多方面的探索。  一、良好的问题情境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国商业史学会海外华商分会副会长、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太平天国研究会常务理事沈雨梧教授撰写、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浙江师范教育>最近问世,读后我确实感觉有某种责任推
国家教委在《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除了改善体育方面的实施条件之外,关键是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但是,由于苏北地区经济欠发达,办学条件、工资福利待遇等问题导致了教育的发展滞后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影响了体育师资队伍的稳定,影响了体育师资队伍的素质,也影响了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此,笔者对苏北某县184所中小学进行了走访调查,
在德育成为学校教育重点的今天。体育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体育教育具有较强的德育功能,在加强学生德育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如今学校的德育工作依然受传统的“应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原肺心病心衰35例青海省中医院(810000)余花,李秀莲[关键词]高原肺心病心衰,中西医结合自1989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心衰35例,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