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确立了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在不增加课时、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又创办了英语社团——英语沙龙、环球采风、走遍美国、主流英语。英语社团的创办正是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活动阵地之一,是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下面笔者就通过英语社团如何促进素质教育谈一些浅薄的看法。
一、立足学生的个性需求,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语言活动的机会,使他们能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传统的英语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唯分是重,把学生的特长爱好束缚囚禁。而学生对某一学科的浓厚兴趣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成绩,因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英语社团活动的开展就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
案例:环球采风、走遍美国
选择科学化、趣味化、生活化,并与生活实际、社会热点及学生的心理世界密切关联的视听材料,每周末定时播放,参加本社团的学生在观看完毕后写出观后感,或摘录笔记合作交流,有时观完后立刻练习口语、交流看法。
学生通过自主体验更多地了解了英语知识,形成了跨国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扩大了国际视野,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多地体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课堂教学是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主渠道,而作为由有共同爱好和兴趣自愿参加的中学英语社团,则是一个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是英语课堂的有效补充,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另一个舞台。为此,我们举行了“VOTE FOR ME”(我选我)英语演讲比赛,来竞选社团干部,学生竞争上岗。当时学生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先后有十多位学生上台竞选社长、宣传、策划、外联等部部长。学生在竞选时都表达了共同的心愿,就是以此作为展示和锻炼自己的舞台,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这正与我们的初衷不谋而合。在社团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由教师牵头,具体工作则交给学生来做。
案例:主流英语
1.《二十一世纪报》阅读
该社团的学生通过阅读《二十一世纪报》培养阅读技能,以读、译、析、辩、悟、用等方法将原汁原味的英文材料swallow, digest or chew。以阅读促兴趣,以阅读促能力,以阅读促未来规划。
2.名师讲坛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教学中是有规律可循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若能掌握英语学习的规律和适合自己的正确方法途径,定能事半功倍。因此,我们每隔一周开一次名师讲坛,从英语学习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诸方面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翁。
三、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的全面铺开,“树立创造的志向、培养创造的才干,开展创造性的活动”是大势所趋。如何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我们中学英语教师在新形势下共同探讨的重大课题。
课堂教学虽然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但要提高英语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必须延伸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這样构成一个立体开放的教学体系,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
案例:英语沙龙
为使一些对英语特别感兴趣的学生来展示才华,谈谈英语,进而研究英语,我们开设了学生讲坛——英语沙龙。每周由二至三名英语学习成功者介绍学习经验,鼓励学生“乐学”、“巧学”、“苦学”,形成适合自己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并能进行不断调整。
英语沙龙的开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无论是台上讲的学生还是台下的观众,均受益匪浅。
除了英语沙龙外,我们还组织了年级间的辩论赛,开展英语剧表演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体现出了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兴趣、灵感、兴致积极参与,给校园文化带来了不少生机与活力。
丰富开放的社团文化活动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求知欲,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引导社团成员主动参加、主动策划、主动实施、主动思考,不断开发个人的潜能,在参加社团活动的实践中受到教育,从而不断地塑造自我和完善自我,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主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使校园社团活动成为英语课堂教学有益的延伸和补充,成为优化英语教育的重要措施和途径之一。
但是,目前,在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如下问题,急需解决:
⑴学生社团的水平和活动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由于基础知识薄弱,部分同学还停留在参与体验的初始阶段,自信心不足,语言运用能力筮待提高。此外,学校没有外教,也缺乏听说能力真正拔尖的人才,所以学生社团的水平和活动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⑵活动经费缺乏保障,活动场地不足。学生社团筹资能力薄弱,使社团发展受到限制。在活动场地方面,除一小部分社团有固定场地外,绝大部分社团没有固定场所,这给社团活动带来一定的困难,也不利于社团管理和活动的策划,这也是阻碍社团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立足学生的个性需求,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语言活动的机会,使他们能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传统的英语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唯分是重,把学生的特长爱好束缚囚禁。而学生对某一学科的浓厚兴趣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成绩,因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英语社团活动的开展就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
案例:环球采风、走遍美国
选择科学化、趣味化、生活化,并与生活实际、社会热点及学生的心理世界密切关联的视听材料,每周末定时播放,参加本社团的学生在观看完毕后写出观后感,或摘录笔记合作交流,有时观完后立刻练习口语、交流看法。
学生通过自主体验更多地了解了英语知识,形成了跨国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扩大了国际视野,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多地体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课堂教学是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主渠道,而作为由有共同爱好和兴趣自愿参加的中学英语社团,则是一个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是英语课堂的有效补充,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另一个舞台。为此,我们举行了“VOTE FOR ME”(我选我)英语演讲比赛,来竞选社团干部,学生竞争上岗。当时学生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先后有十多位学生上台竞选社长、宣传、策划、外联等部部长。学生在竞选时都表达了共同的心愿,就是以此作为展示和锻炼自己的舞台,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这正与我们的初衷不谋而合。在社团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由教师牵头,具体工作则交给学生来做。
案例:主流英语
1.《二十一世纪报》阅读
该社团的学生通过阅读《二十一世纪报》培养阅读技能,以读、译、析、辩、悟、用等方法将原汁原味的英文材料swallow, digest or chew。以阅读促兴趣,以阅读促能力,以阅读促未来规划。
2.名师讲坛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教学中是有规律可循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若能掌握英语学习的规律和适合自己的正确方法途径,定能事半功倍。因此,我们每隔一周开一次名师讲坛,从英语学习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诸方面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翁。
三、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的全面铺开,“树立创造的志向、培养创造的才干,开展创造性的活动”是大势所趋。如何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我们中学英语教师在新形势下共同探讨的重大课题。
课堂教学虽然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但要提高英语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必须延伸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這样构成一个立体开放的教学体系,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
案例:英语沙龙
为使一些对英语特别感兴趣的学生来展示才华,谈谈英语,进而研究英语,我们开设了学生讲坛——英语沙龙。每周由二至三名英语学习成功者介绍学习经验,鼓励学生“乐学”、“巧学”、“苦学”,形成适合自己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并能进行不断调整。
英语沙龙的开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无论是台上讲的学生还是台下的观众,均受益匪浅。
除了英语沙龙外,我们还组织了年级间的辩论赛,开展英语剧表演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体现出了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兴趣、灵感、兴致积极参与,给校园文化带来了不少生机与活力。
丰富开放的社团文化活动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求知欲,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引导社团成员主动参加、主动策划、主动实施、主动思考,不断开发个人的潜能,在参加社团活动的实践中受到教育,从而不断地塑造自我和完善自我,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主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使校园社团活动成为英语课堂教学有益的延伸和补充,成为优化英语教育的重要措施和途径之一。
但是,目前,在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如下问题,急需解决:
⑴学生社团的水平和活动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由于基础知识薄弱,部分同学还停留在参与体验的初始阶段,自信心不足,语言运用能力筮待提高。此外,学校没有外教,也缺乏听说能力真正拔尖的人才,所以学生社团的水平和活动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⑵活动经费缺乏保障,活动场地不足。学生社团筹资能力薄弱,使社团发展受到限制。在活动场地方面,除一小部分社团有固定场地外,绝大部分社团没有固定场所,这给社团活动带来一定的困难,也不利于社团管理和活动的策划,这也是阻碍社团发展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