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永葆青春

来源 :现代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520y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到老年的时候,常爱聚在一起,说些家长里短,虽是家长里短,却都是经历世事沧桑后的人生感悟。
  一天,在家前的小花园里,不少老人聚在一起,谈起了“比”的话题,说法很多,但谈到最后集中到一点,都认为,现在活到咱们这个岁数了,比什么?比的就是健康。我听了,觉得的确言之有理,人到老年的时候,健康是第一位的,是任何高官厚禄、大房香车、美女娇妻都无法取代,无法比拟的。
  
  1 健康从何而来?
  现在的老人都重视体育锻炼,这是没有错的,“生命在于运动”,坚持体育锻炼,确实能够让老人健康长寿。但这只做对了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往往容易被忽略,那便是在于心理。过去有句老话叫做:“万病心中生,万境心中起”,这就是说大大小小所有的病根儿都是从自己的心里得来的。人的情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在自己的一生中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有的是引人高兴、欣慰和愉快,有的则是惹人烦恼、痛苦和失望,尤其步入老年,触景激思的事更多,因为他们中的一些人会在社会生活的某个侧面处于不适应状态,不善于适时调节,久而久之,会通过心理中介作用影响到身心健康。
  我国古代的养生学说,历来把精神养生放在重要位置,如《黄帝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其意就是养生之道,不应该只停留在锻炼、饮食、起居的一般保健上,精神的保健更重要。心理学家曾把情绪称为“生命的指挥棒”、“健康的寒暑表”。掌握了心理健康,就会拥有健康的钥匙。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是外表健壮,心理健康则是内在素质,健康的身体有赖于健全的心理,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动力。可见重视心理保健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心理活动,融洽的社会关系能使身体分泌出有益的物质,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使神经系统及时沟通骨骼与内脏,产生抵抗感染细胞,免受各种疾病的侵袭。那么,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健康呢?笔者谈几点肤浅的感想。
  
  2 要有朝气。
  人到老年,性情变化,易悲观。许多人把自己比喻成“落叶”、“枯荷”、“风前灯”、“瓦上霜”等等,以衰翁自叹的消极情绪,有了不良情绪,可引起机体机能紊乱,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致使缩短生命。朝气不是年轻人的专利,朝气即是早晨的空气,引申为精神振作、积极向上、蓬勃进取。朝气比年龄更重要,充满朝气,使人永远年轻、青春常驻;充满朝气,使人富有生机活力、激情盎然,给人以希望和憧憬。只要我们永葆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身心定能健康,精力定能旺盛,寿数定能延长。
  
  3 要想得开、放得下。
  老年人一般最容易想不开,其实都是些过往的陈芝麻烂谷子;或是眼前儿女的一些琐事;或是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自认为不尽人意的繁事……这些疙瘩解不开,有时会越系越紧,最后成为一个死疙瘩。所以,心情开朗,心境恬然,心情舒展,心里坦荡,人到老年的时候尤为重要。不要什么事都“往心里去”,为鸡毛蒜皮的琐事弄得焦躁不安,伤肝动脾。朱德元帅曾有诗云:“开心才见胆,破腹任人钻;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一个人有了如此宽广、豁达的心境,遇事就能“拿得起,放得下”,就能驱散忧虑、恐惧、烦恼、苦闷等等萦绕心头的乌云,不会有什么“想不开”的事,精神自然会轻松而愉快。人到老年,不该计较的东西更多,看淡的事情更广,过去争得你死我活的东西,现在只淡然一笑。这样,你就能够天天睡个踏实觉。我有位八旬老友,发现他耳聪目明,身板硬朗,还如此健康时,他微笑着向我介绍了他的养生要诀——“三不看”,即不往前看、不往后看,也不往左右看。我笑问:“那你看哪里?”他答道:“看眼前,想方设法把每一个今天过得开开心心、快快乐乐。”这话很有哲理,此招不失为一种“养心养生法”,值得一学。
  
  4 要知足常乐。
  一个人在工作上要有永不满足、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做人的心态上要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思想,要知足,尤其是人到老年。知足是一种境界,一种对洞悉世界以后的正确取舍自我行为的理性的表达。知足,使人心态平衡、安祥、达观、超脱。常乐,心情舒畅,身体健康。俗语说:储水万担,用水只一瓤;广厦千间,夜眠只六尺;黄金万两,一日只三餐。千万不要有“人心不足蛇吞相”的欲望,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记住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家里无病人,牢中无亲人”,要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平平安安退休,快快乐乐过日子。
  老人每天运动锻炼是必要的,但别忘了每天的心理保健。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相辅相成的,只要都去努力做好,就能让青春常驻寿而康。
  〖编辑:修远〗
其他文献
年轻时,为缴不起学费而尴尬,为学业紧迫而烦恼,为五斗米折腰,为前途、为婚姻、为房子、为职称……去拼搏和奋斗。沉重的负担、紧张的生活节奏,使人精疲力竭。那时候甚至天真地想,哪怕是生上点病,到医院病床上静静地躺躺也好。今年我已经74岁。老实说,60岁以前我认为去火葬场遥不可及,而在2000年9月的一天早晨,起床之后我去厕所时,感到胸部疼痛、憋闷、头冒冷汗,想呕吐又吐不出来,虽然不知道害了什么病,但感觉
公孙弘字季,生于公元前200年,西汉菑川薛(在今山东寿光南)人,年轻时为狱吏,因犯罪被罢免,当时家中贫困,为了生活他不得不以放猪为生。四十多岁时,他开始学习《春秋》杂说,六十岁时以贤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即贤良文学,简称贤良或文学)被征为博士。出使匈奴因不合汉武帝心意被免职,后来再拜为博士,曾任内史、御史大夫,官至丞相,封平津侯,公元前121年80岁时死于丞相任上。  他虽为高官,俸禄丰厚,
人到老年,凡事都不必太在意,不必苛求自己。“不必在意”正是在意健康,在意幸福,在意生活的表现。  不必在意手拄拐杖 即使腿脚没有毛病,带着一根拐杖在身边,时而摆弄戏耍,时而着地相助,如同伴侣,悠闲自得,更重要的是增加身体平衡,减少摔倒的可能性。  不必在意一日多餐 一般地讲,人年龄越大,肠胃功能越差,每天少吃多餐,可以减轻肠胃负担,增强消化,促进新陈代谢。  不必在意药品相伴 老年人家里必然
心理学家曾用两只羊做过一个实验:分别把两只羊关在两只笼子里,给它们相同的生存条件,有一只羊的笼子靠近狼窝。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同的生存条件下,那只靠近狼的羊因紧张、恐惧、忧虑,最后形成溃疡病。后来把患溃疡病的羊搬到没有狼的环境下,给予相应的治疗后溃疡逐渐愈合。再次把患溃疡病的羊放到狼窝旁,结果溃疡病又复发。上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精神因素的刺激对胃溃疡病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曾有专家通过人的胃壁造型直接
26岁的女子拔完牙的当天喊头痛,到了脑科医院一检查,得了精神分裂症;一位中年妇女在拔了牙以后每天怀疑自己已变成了大小脸……笔者发现现在牙患者的心理疾病还真的不少。案例一:拔了牙非说自己“大小脸”“你看看,我右边的脸真的比左边脸的脸大”。在口腔科门诊里,一位40多岁的妇女一边照着镜子一边对医生说,她已经不只一次来到这里了,自从一年前做了拔牙手术以后,她就变成了这个样子。医生对着电脑,看着她的片子慢慢
人立于世,每天都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他们给你的感觉也是千奇百怪、多姿多彩的。有时,你感到非常奇怪、迷惘、不可思议。与一部分人在一起的时候你会产生某种无聊感、困惑感、疲倦感、失落感;与另一部分人在一起的时候,你会觉得很轻松,很洒脱,很自在,很恬适,很随心;还有一部分人,当你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你则会感到很激动,很兴奋,很愉快,很惬意,也很紧张。为什么会使你产生这种迥然不同的感觉?原来,人与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