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阅卷实录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ha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1: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一整个奇异世界。美育就是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喜欢站在田埂上唱豫剧的7岁小男孩,在白洋淀麦田旁练芭蕾的12岁姑娘,总拿着父亲的旧手机录歌的初二学生……2019年年初,这些农村孩子因艺术而结缘,一起登上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舞台。
  材料2: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说:“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强调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希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青年一代能够通过美育涵养一颗“美丽心灵”。
  材料3:近年来,很多学校忽视美育的重要性,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美术课。有的老师说,高考竞争激烈,喜欢美术专业的考生可以自己去学习;有的家长说,美术是高大上的东西,孩子们最应该掌握的是生存技能;有的学生说,学美术需要很强的耐心,自己做不到。
  要求:结合上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反映时代发展的作文题。材料以“美育”为中心,表达了时代的呼吁。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构思立意:①美育,是教育的重要方面,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一环;②美育,为升学率的压力下的孩子多一种选择;③美育,可以塑造健康美好的心灵,提升孩子的品格。
  本次作文,一些同学对“美育”的理解不够深刻,个别同学大谈特谈“美”,而忽视了“育”。
   一类文
  心若静,众生皆美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 洪婧怡
  怀着纯净的心灵,阅读徐志摩的《曼殊菲儿》,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行字:“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真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入天堂的的一把秘钥。”
  因经历美育,怀揣纯粹,看万物万事皆美。抬头望白云朵朵,你看它变换万千,不囿于天空的限制,活得潇洒自在而自我负责,因它的洒脱而美。
  认识美,不在外表,常听说:“美在骨,不在皮。”美不为人类独霸,一花、一树、一菩提皆美。甚至,一只蜣螂也是美的。法国记录片《微观世界》中的一只蜣螂推着粪球,路途颠簸,但它推得并不慢,路上横着一颗植物的尖刺,不巧粪球扎了上去,它从正面推,从侧面推,粪球纹丝不动,我不禁为它愚钝发笑,多么卑小且智力低微的生物啊!然而,它忽然改变了策略,绕到刺的那端,只轻轻一顶,粪球成功“脱身”,没有脱险后的长吁短叹,更没有胜利后的欢呼雀跃,它又推着粪球匆匆远去。成功的头脑里,根本不懂什么输赢,只知全力以赴。一只黑甲蜣螂,也能因奋斗尽绽美丽。
  以自己的努力让生活尽善尽美,焕发光彩,成就的是生命之美。实现美,不需用脂粉、珠宝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而应该在社会中做出贡献,为国效力。
  消防员是美的代表之一,他们在生活中似乎无所不能,高温天背游客下山,高空营救轻生人员,积极配合120、110救人工作,专治各种卡头、卡手……其实,他们并不是超人,脱下救援服,他们也是谁的儿子,也是谁的丈夫,也是谁的爸爸,哪有什么无所不能,而是每次都竭尽全力。他们是群众的守卫者,是家园的保安,这种奉献之美,不露于表,却绽于心,众人皆能嗅其芬芳。
  寻找美,是不难的。它静待与何其芳的《秋海棠》中:“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夜中的秋海棠是更美的。他藏匿于米兰昆得拉的《慢》中:“我们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美藏于万物,带你发现,他漫步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月下一池荷花,引得作者流连忘返。当然美不止在散文中,只是这种美尤为生动。
  擁有美,不仅在作诗属文。人长大,会被生活的烟火气沉浸,但也要享受柴米油盐的平凡,享受风花雪月诗酒歌的浪漫,在寻常生活中拥有美。
  年华匆匆似水,岁月轻描淡写,美隐匿于其中,待你寻觅。
  评点:文章能够透过对“美”的理解,表达“美育”带来的生命意义,展示出立意的高度。分析过程中,作者充分运用典型事例及名言,对话题进行了全面深入论述,揭示出“美育”的时代影响,突出了写作中心。表达方面,作者能够以生动而充满诗意的语言,表达对话题的理解,文采斐然。不足之处,文中一些写作环节仍显得缺乏厚重感,认识上的个性化不足。
  内容19分 表达 19分 发展等级17分=55分
   一类文
  以何寻美?以心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 刘奕
  春日里的百花竟放,仲夏时的阳光正好,秋季里的黄叶飘摇,寒冬时的白雪皑皑。此自然之美,自然是名画,需沉心静赏。戍边军人脸上的汗水,学校老师眼中的急切,有志之士奋斗的身影。此生活之美,生活是天籁,需凝神倾听。美,随处可见,用心观察,方能寻得。
  以何寻美?以单纯之心,如孩子般,不带一丝杂念。
  稚子眼中,云非云,是天空之城;花非花,是绽放笑颜。我们心中都应有一个小王子,他爱着玫瑰,驯服了狐狸,甚至会在自己小小的星球上看四十三次日落。但在他眼中,一切皆美。即使玫瑰带刺也可爱,即使狐狸狡猾也温顺,即使看日落的人内心充满了苦闷。美在观者之心,以单纯之心观世界,便能发现世界的纯洁之美。
  以何寻美?以闲适之心。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如今生活的脚步日益加快,人们匆匆赶路。追名逐利时,却忘记了路边的野花开得正好,怨着“远芳侵古道”,错过了一路馨香。真是应了苏轼的那句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正是一颗对世俗淡然的心,让苏轼在深夜与挚友共赏月色空明之美,此中快感难以言喻。思索良久,心中唯留一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一颗对名利淡泊的心,让陶潜在穷困之时仍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赏菊之美。寻美,还需在浮躁的社会中,保持一颗闲适之心。
  然而,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放慢内心寻找美似乎带上了一抹贬义色彩。人们认为寻找美是不求上进,不务正业,没有活力的表现。甚至有些学校将音乐、美术这种能让学生最直观地感受美的课程都取消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对一个当代正能量青年的最基本要求。努力奋斗,是为了追寻更美好的生活。可若连美都不知为何,又在努力奋斗着什么呢?
  美,并非阳春白雪,也不在高贵殿堂。寻美,也不是一件凡人无法触及的高贵活动。一生太短,要去闯荡,去尝试,用双手去触摸世界的温度,用双脚走遍万水千山,怀着纯粹的赤子之心,用心地去感受这五彩斑斓的世界,也用心地去寻找这个世界的美。
  以何寻美?以纯粹之心,以闲适之心,以青春之热烈,以恢宏之想象。终有一天,你也能观得枫树披华纱,原野着红裳,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候鸟南飞,万河归海。
  评点:美,是充满诗意的,作者写美,同样表现出生动诗意。洒脱成文,灵活构思,文章展示出大气成熟的写作风格。开篇博取生活之美引出话题,然后小王子的思维解读了话题。主体部分,以不断地反转结构,表达对美的追寻,以典型的事例,具体的现实,深化了论述的中心。结尾点题,收束全文。不足之处,作者在行文过程中运用的事例不是很充分,对观点的支撑略显乏力。
  内容18分 表达19分 发展等级17分=54分
  (编辑:李跃)
其他文献
茶水凉,温度流连在小桌上,半盏茶香,氤氲了朝夕过往……  古銅色的灰尘在光影的散射下舞动,落地,铺开一地斑驳的时光。  哦,您还在那里。  满墙的藤蔓依旧在您的背后延伸、盘绕,安静地倾听您的沧海桑田。那青色的尖刺,也不知为您守护了多少年。  或许我数的过来,又或许,无数可计。  多想轻抚您身上缠绕的一根根藤枝,仿佛每一次环绕都有幸倾听您的故事。您的身上,到底承载了多少感动的余晖?我想知道。  或许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同盟的杰出领导人、北京大学原校长丁石孙,2019年10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他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享有盛誉。著名学者季羡林曾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感慨道:“在北京大学的历史上,有两位校长值得记住,一位是‘北大之父’蔡元培,另一位就是丁石孙。”丁石孙是1983年至1989年的北京大学校长。作为北京大学历史上唯一的民选校长,他的去世引发诸多怀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半个多世纪以前,我们以“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带有“阶级”的词语评价人的身份;十几年前,我们又以“白领”“蓝领”“金领”等带有“领”的词语区分人的身份;近一段时间,央视新闻的一篇公众号文章《早安啊,打工人》让越来越多的人以“打工人”自标身份……而“打工人”这一称呼也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赞同“打工人”这种提法的,说“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和技术劳动者的统
每个人因为禀赋、家庭、平台等因素,在生命中可能都会面临不同的困难,但不管这些困难有多大,都需要全力以赴,去克服、去超越,成就一段奋斗者的人生。  近日,广东云浮,14岁独臂少年张家城打篮球的视频走红。张家城说,2018年开始练篮球,起初连运球、投篮都不会,现在摸到篮球就不想放下来,有兴奋的感觉,打球后变得大胆,朋友也多了,还希望以后能打一场真正的比赛。前男篮国手朱芳雨看到视频后,鼓励他继续追梦,并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对待生活总有不同的观点和立场,有人相信理越辩越明,可以通过辩论统一认识;也有人认为即使你再有说服力也难以改变对方立场,不如选择沉默。  面对不同的观点和立场,我们应该展开辩论还是保持沉默?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例文评析】  综合来看,两文虽然观点迥异,但都是紧紧扣住材料,审题立意,观点也都鲜明突出,论证围绕观点紧密展开,较为充分,同时兼
袁隆平荣获“共和国勋章”的当天,他还在试验田里,查看“第三代杂交水稻”制种情况。这再次把这位科学家“网红”顶上热搜。  开篇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袁隆平在获奖当天还在试验田里,说明即使他满载荣誉、年届九旬,仍心系超级稻。用一个事件引出论证的中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42位模范人物被首次集中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在这份名单中,我们很容易找到像袁隆平一样的老科学家、老文艺家。他们是立
1.每个人都睁着眼睛,但不等于每个人都在看世界。许多人几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他们只听别人说,他们看到的世界永远是别人说的样子。人们在人云亦云中视而不见,世界就成了一个雷同的模式。一个人真正用自己的眼睛看,就会看见那些不能用模式概括的东西,看见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周国平说“要用自己的眼睛看”  2.作家薛峰说:“社会的文明进步不是等来的,它需要每一位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勇于担当。放弃表达自己意见
2019年的支付宝年度账单出炉了,微博、朋友圈一片欢腾。  说“欢”,是因为正如能够说出来的委屈不叫委屈,能够晒出来的“心疼”,背后其实是幸福与兴奋。  至于“我哪来的這么多钱”的灵魂拷问,除了猛一看到账单有点“震撼”外,更带有傲娇属性。因为花得多,说明有能力消费,也就说明有能力挣钱来支撑这种消费。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当然可以晒出来。  前不久,“年纪轻轻,精致穷,我错了吗?”的辩题,引发热议;2
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闪耀三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之光  2019年11月1日,一场引人关注的纪念活动一一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向长期致力于传承弘扬甲骨文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患伤寒请太医诊治,太医给他开的处方中有一味药叫“龙骨”。王懿荣惊奇地发现“龙骨”上有一些奇怪的划痕……“一片甲骨惊天下”,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古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未即位时,每听到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忧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他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武之地。  材料二: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宋代诗人来说,唐诗既是丰厚的遗产,也是巨大的挑战。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这两则材料引起了你什么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