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

来源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alone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7年1月-2008年10月符合EBV感染IM诊断标准的住院患儿150例。按年龄分〈6岁组和≥6岁组。比较二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150例患儿中男86例,女64例;中位数年龄为6岁(11个月~17岁),其中〈6岁71例(占47.3%),≥6岁79例(占52.7%)。发热、颈淋巴结大和扁桃体炎是IM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其阳性率分别为82.7%、94.7%和88
其他文献
弓形虫病是儿科常见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先天性感染以眼、中枢神经系统、肺脏、肝脏最常受累。免疫活性完全的儿童其原发感染大多数为无症状性,部分感染可引起淋巴结大;免
目的探讨儿童声带息肉组织的形成病因及发生发展机制。方法收集39例儿童声带息肉组织(试验组)及9例尸检正常声带组织中的上皮组织(对照组),测量其上皮厚度与上皮下Reinke′s间隙
目的探讨体外阿奇霉素诱导肺炎支原体(MP)耐药的发生机制。方法在含亚抑菌质量浓度阿奇霉素的MP培养基中,诱导培养MP国际标准株FH株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株;应用体外药物
目的探讨纳米α-亚麻酸对病毒性心肌炎(VM)小鼠组织蛋白酶B(CB)表达的作用。方法 8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心肌炎组、低剂量干预组及高剂量干预组,每组20只。
摘 要: 新的《课程标准》和《课程纲要》指出:外语教学把研究的中心从教学转移至学生,即从研究教转至研究学,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课程要关注,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变勤于学习为善于学习。作为教学工作的每一位实践者必须与时代合拍,及时转变观念,开阔视野,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更好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