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对高中生进行生物学事实学习策略、生物学概念学习策略、生物学规则学习策略的训练,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策略水平,增强学习能力。
关键词 生物学 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识码:A
认知策略处于学习策略系统的操作层面,它的作用在于直接加工信息。生物学认知策略包括生物学事实的学习策略、生物学概念学习策略、生物学规则学习策略。结合课堂教学强化学生生物学认知策略,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有效加工,而且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策略水平,并将这种学习策略自觉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去,增强学习能力,最终不断提高学习质量。
一、生物学事实学习策略的训练
生物学事实学习策略是指学习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外部特征等客观存在的事实知识所使用的学习策略。生物学事实知识内容繁多、包罗万象,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容易懂,但记忆量大,不同的事实之间容易混淆,因此,生物学事实知识学习策略显得尤其重要。按照信息加工理论,生物学事实知识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获取、加工、储存、提取四个阶段。在知识的获取阶段,学生刚接触事实知识时,大都能够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为事实知识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但在获取信息之后,还必须在头脑中对其进行积极的加工,因为只有经过加工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才会产生清晰明确的意义。因此,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增加例证、补充细节、联想、类比等方式对生物学事实知识进行加工。
二、生物学概念学习策略的训练
生物学概念学习策略是指学习反映生物学对象本质特征所使用的学习策略。生物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其中很多字词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意义的,它往往揭示了概念的本质特征,是生物概念的关键字词。要理解概念的本质,必须从理解关键字词入手,对概念进行加工,要能够将概念转换成自己的话进行复述,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背诵下来。例如,在“新陈代谢”的教学中,笔者就引导学生将新陈代谢的概念分成两部分,即“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让学生理解新陈代谢既包括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变化,也包括在生物体内的变化;再引导学生画出每一部分的关键词,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让学生体会物质和能量怎么进行“交换”,谁和谁进行交换, 物质和能量怎么进行“转变”,在哪儿发生转变的。这样,学生对新陈代谢概念的理解就更深刻更全面了。
三、生物学规则学习策略的训练
生物学规则学习策略是指学习生物体在生命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联系和规律所使用的学习策略。教育心理学把以命题形式所表现出的事物间的关系,称为规则。那么生物学规则是指以命题形式表现出的生物学事物或现象的一般关系,是生物公式、定律、法则、原理等的总称。在生物学规则的学习阶段,大多数学生能够利用归纳、演绎、类比推理等基本策略,通过典型例子来理解、记忆生物学规则。但学生运用生物学规则的能力不强,往往不能恰当地在新情境中应用生物学规则、原理去解释、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生物学规则解决新问题,就必须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即当遇到一个具体的生物学问题需要解决时,首先需要充分激活和联系相关知识;接着要将当前的问题映射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分析问题的目标和条件,明确问题的矛盾与障碍所在,抓住问题解决的关键;进而通过分析、综合、推理、联想等科学思维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美国航天飞机在太空中关于种子萌发的实验表明,根的生长无方向性,这是什么原因呢?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激活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学生很快联想到根的向性运动,根的生长方向主要受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影响生长素分布的因素有:单侧光和重力。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这个新问题的条件,即在“太空中”;明确问题的矛盾,即种子在陆地上萌发,根有方向性,在太空中萌发,没有方向性;确定“太空与陆地的不同”是问题的关键。再引导学生联想物理学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种子在太空和陆地上有什么不同;最后使学生明白航天飞机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重力的影响消失,生长素分布均匀,根的生长无方向性。所以,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才能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自觉并灵活将生物学规则运用于实际问题中,这必将明显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效率,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针对高中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以上三种生物学认知策略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掌握生物学知识,对于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湖南省澧县二中教师,高三生物备课组组长,中教一级)
参考文献:
[1]王保林.窦广采.科学—奇妙的生命科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
[2]刘电芝.学习策略一.学科教育.1997,(1).
[3]周美珍.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理论对生物学教学的启示.中学生物教学.1998,(1).
关键词 生物学 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识码:A
认知策略处于学习策略系统的操作层面,它的作用在于直接加工信息。生物学认知策略包括生物学事实的学习策略、生物学概念学习策略、生物学规则学习策略。结合课堂教学强化学生生物学认知策略,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有效加工,而且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策略水平,并将这种学习策略自觉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去,增强学习能力,最终不断提高学习质量。
一、生物学事实学习策略的训练
生物学事实学习策略是指学习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外部特征等客观存在的事实知识所使用的学习策略。生物学事实知识内容繁多、包罗万象,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容易懂,但记忆量大,不同的事实之间容易混淆,因此,生物学事实知识学习策略显得尤其重要。按照信息加工理论,生物学事实知识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获取、加工、储存、提取四个阶段。在知识的获取阶段,学生刚接触事实知识时,大都能够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为事实知识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但在获取信息之后,还必须在头脑中对其进行积极的加工,因为只有经过加工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才会产生清晰明确的意义。因此,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增加例证、补充细节、联想、类比等方式对生物学事实知识进行加工。
二、生物学概念学习策略的训练
生物学概念学习策略是指学习反映生物学对象本质特征所使用的学习策略。生物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其中很多字词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意义的,它往往揭示了概念的本质特征,是生物概念的关键字词。要理解概念的本质,必须从理解关键字词入手,对概念进行加工,要能够将概念转换成自己的话进行复述,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背诵下来。例如,在“新陈代谢”的教学中,笔者就引导学生将新陈代谢的概念分成两部分,即“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让学生理解新陈代谢既包括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变化,也包括在生物体内的变化;再引导学生画出每一部分的关键词,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让学生体会物质和能量怎么进行“交换”,谁和谁进行交换, 物质和能量怎么进行“转变”,在哪儿发生转变的。这样,学生对新陈代谢概念的理解就更深刻更全面了。
三、生物学规则学习策略的训练
生物学规则学习策略是指学习生物体在生命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联系和规律所使用的学习策略。教育心理学把以命题形式所表现出的事物间的关系,称为规则。那么生物学规则是指以命题形式表现出的生物学事物或现象的一般关系,是生物公式、定律、法则、原理等的总称。在生物学规则的学习阶段,大多数学生能够利用归纳、演绎、类比推理等基本策略,通过典型例子来理解、记忆生物学规则。但学生运用生物学规则的能力不强,往往不能恰当地在新情境中应用生物学规则、原理去解释、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生物学规则解决新问题,就必须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即当遇到一个具体的生物学问题需要解决时,首先需要充分激活和联系相关知识;接着要将当前的问题映射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分析问题的目标和条件,明确问题的矛盾与障碍所在,抓住问题解决的关键;进而通过分析、综合、推理、联想等科学思维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美国航天飞机在太空中关于种子萌发的实验表明,根的生长无方向性,这是什么原因呢?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激活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学生很快联想到根的向性运动,根的生长方向主要受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影响生长素分布的因素有:单侧光和重力。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这个新问题的条件,即在“太空中”;明确问题的矛盾,即种子在陆地上萌发,根有方向性,在太空中萌发,没有方向性;确定“太空与陆地的不同”是问题的关键。再引导学生联想物理学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种子在太空和陆地上有什么不同;最后使学生明白航天飞机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重力的影响消失,生长素分布均匀,根的生长无方向性。所以,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才能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自觉并灵活将生物学规则运用于实际问题中,这必将明显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效率,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针对高中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以上三种生物学认知策略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掌握生物学知识,对于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湖南省澧县二中教师,高三生物备课组组长,中教一级)
参考文献:
[1]王保林.窦广采.科学—奇妙的生命科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
[2]刘电芝.学习策略一.学科教育.1997,(1).
[3]周美珍.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理论对生物学教学的启示.中学生物教学.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