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文学对于开发小朋友智力和引导他们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有着极大的作用,因此必须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关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时就曾受到教育界和儿童文学界的极大关注。新版小学语文教程集合各家之言加入了许多儿童文学色彩,能够帮助小朋友在启蒙初期就接触较为简单的文学知识,这对于其后期关于文学素养的提升是非常有用的。尽管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课中得到了重视,但其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探讨了当前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教学现状及其改进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
一、序言
儿童文学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教育部也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提升小学语文课本中儿童文学分量。在新版小学语文课程的指导下,已经有许多老师已经展开了有关儿童文学的教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由于当前小学语文老师本身文学素养的缺乏和其运用的有关儿童文学教学方式的不适合,现阶段有关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教学并小朋友文学素养的提升和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改善并没有明显作用。
二、小学语文中儿童文学教学现状
1.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缺乏
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儿童文学课程效果。然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学历水平和文化知识素养普遍偏低。教育部为了提升小学语文老师的整体文学素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一严峻问题,例如在有些师范学校开设儿童文学教学课程,开展了规模不一的针对儿童文学的培训班。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基本素养,但在许多相对偏远的地区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依然很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首先,有关儿童文学的理论和观念相对缺乏;其次教师对儿童文学的阅读不够,视野不够开阔。
2.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方法不够恰当
儿童文学是针对提升小朋友文学素养的一门文学,由于其读者的特殊性不能与成人文学教学相统一。教师在开展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教学活动时要充分结合小朋友的理解能力和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设置适合儿童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儿童文学的美学进行趣味性教学,引导小朋友感知简单的美与丑的概念。然而当前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教学却忽略了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同时也没有考虑到教学对象的教授能力和认知水平,儿童文学整体教学都缺乏美学分析,趋于成人化、世俗化。
小学阶段语文老师对于儿童文学体裁认知存在偏差,他们本身儿童文学素养就极度偏低,对于儿童文学文体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因而他们在讲解儿童文学时经常错误地把不同文体的儿童文学作品归为同类体裁,也因此他们常常将不同的儿童文学作品用同一种方式教学,比如对于诗歌和儿歌都采取叙事方式教学,显然这种教学方式无法准确无误地传达两种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内涵。
三、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开展儿童文学教学有效措施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课中的传播取得的效果之所以不明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对儿童文学了解不够,因此要提升儿童文学教学质量首先要加强小学阶段语文老师对儿童文学的认知和领悟。同时当前儿童文学教学方式存在诸多不足,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小朋友认知水平采取合适教学手法传播儿童文学知识。
1.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儿童文学相关理念有正确认识
小学语文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文学思想观,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随时了解和更新对儿童文学精髓的认知。教师要明确儿童文学教学的宗旨是满足儿童对于童话故事的特殊需求,要正确认识其教学对象是认知水平和感知能力较低的儿童,而不是有着独立审美和思考能力的成人,还要根据小朋友的对儿童文学的接收和领悟能力设计浅显、简单的教学方式。
2.增加小学语文教师有关儿童文学的阅读量
目前许多小学语文老师自身关于儿童文学的了解、阅读和感悟都还不够,其自身儿童文学素养也极度缺乏,为了加强对自身文学素养的锻造,小学语文教师要自主地扩大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大量阅读国内外著名儿童文学作品,如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的小说《小橘灯》,张天翼创作的《宝葫芦的秘密》以及杰克·罗琳的《哈利·波特》。老师只有通过阅读丰富的儿童文学作品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对儿童文学的认知和鉴赏能力,才能在以后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指引小朋友对儿童文学有正确的认识和领悟。
3.结合儿童天性展开趣味性教学
小学语文老师在讲授相关儿童文学知识时要结合儿童天真烂漫的天性,设计轻松愉悦的教学模式吸引小朋友对文学作品阅读和思考的兴趣。比如老师在讲授人教版第二册文学作品《小狐狸卖空气》时要尝试用儿童独特的简单思维方式去去体会小狐狸的心情,并激发学生对小狐狸行为的思考,增加儿童文学教学的趣味性。
4.针对不同儿童文学文体采取差异教学法
小学语文老师在开展儿童文学作品教学之前要对所有儿童文学体裁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把握,明白各种体裁的类别和不同文体的侧重点。不同于成人文学体裁的严谨和呆板,儿童文学为了适应儿童爱玩的天性大都显得风趣、诙谐。比如儿诗大都朗朗上口,儿歌大都极具音韵美。儿童文学为了适应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好玩天性在内容和体裁的选取都是经过仔细推敲和斟酌的。因而教师在传授儿童文学相关知识时要“因裁制宜”设计符合儿童接收能力的教学模式。
四、结语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育的开展对学生后期文化素养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充分重视。当前小学语文中儿童文学教育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若是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将对小学生儿童文学的吸收及文学素养的塑造产生不利的影响。故而小学语文老师要结合小学生特性和儿童文学内容开展有效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儿童文学的把握程度。
参考文献:
[1]黄江虹.学语文教学现状与对策浅析[J].考试周刊.2011(28)
[2]王东凯.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林区教学.2011(09)
[3]孙建国.儿童文学视野下小学语文中的儿童哲学教育[J].教育导刊.2011(03)
[4]王科.中国儿童文学语境下的儿童年龄限阈探析[J].昆明学院学报.2011(02)
[5]朱立芳.儿童文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教学与管理.2006(33)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
一、序言
儿童文学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教育部也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提升小学语文课本中儿童文学分量。在新版小学语文课程的指导下,已经有许多老师已经展开了有关儿童文学的教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由于当前小学语文老师本身文学素养的缺乏和其运用的有关儿童文学教学方式的不适合,现阶段有关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教学并小朋友文学素养的提升和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改善并没有明显作用。
二、小学语文中儿童文学教学现状
1.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缺乏
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儿童文学课程效果。然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学历水平和文化知识素养普遍偏低。教育部为了提升小学语文老师的整体文学素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一严峻问题,例如在有些师范学校开设儿童文学教学课程,开展了规模不一的针对儿童文学的培训班。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基本素养,但在许多相对偏远的地区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依然很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首先,有关儿童文学的理论和观念相对缺乏;其次教师对儿童文学的阅读不够,视野不够开阔。
2.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方法不够恰当
儿童文学是针对提升小朋友文学素养的一门文学,由于其读者的特殊性不能与成人文学教学相统一。教师在开展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教学活动时要充分结合小朋友的理解能力和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设置适合儿童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儿童文学的美学进行趣味性教学,引导小朋友感知简单的美与丑的概念。然而当前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教学却忽略了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同时也没有考虑到教学对象的教授能力和认知水平,儿童文学整体教学都缺乏美学分析,趋于成人化、世俗化。
小学阶段语文老师对于儿童文学体裁认知存在偏差,他们本身儿童文学素养就极度偏低,对于儿童文学文体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因而他们在讲解儿童文学时经常错误地把不同文体的儿童文学作品归为同类体裁,也因此他们常常将不同的儿童文学作品用同一种方式教学,比如对于诗歌和儿歌都采取叙事方式教学,显然这种教学方式无法准确无误地传达两种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内涵。
三、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开展儿童文学教学有效措施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课中的传播取得的效果之所以不明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对儿童文学了解不够,因此要提升儿童文学教学质量首先要加强小学阶段语文老师对儿童文学的认知和领悟。同时当前儿童文学教学方式存在诸多不足,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小朋友认知水平采取合适教学手法传播儿童文学知识。
1.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儿童文学相关理念有正确认识
小学语文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文学思想观,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随时了解和更新对儿童文学精髓的认知。教师要明确儿童文学教学的宗旨是满足儿童对于童话故事的特殊需求,要正确认识其教学对象是认知水平和感知能力较低的儿童,而不是有着独立审美和思考能力的成人,还要根据小朋友的对儿童文学的接收和领悟能力设计浅显、简单的教学方式。
2.增加小学语文教师有关儿童文学的阅读量
目前许多小学语文老师自身关于儿童文学的了解、阅读和感悟都还不够,其自身儿童文学素养也极度缺乏,为了加强对自身文学素养的锻造,小学语文教师要自主地扩大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大量阅读国内外著名儿童文学作品,如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的小说《小橘灯》,张天翼创作的《宝葫芦的秘密》以及杰克·罗琳的《哈利·波特》。老师只有通过阅读丰富的儿童文学作品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对儿童文学的认知和鉴赏能力,才能在以后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指引小朋友对儿童文学有正确的认识和领悟。
3.结合儿童天性展开趣味性教学
小学语文老师在讲授相关儿童文学知识时要结合儿童天真烂漫的天性,设计轻松愉悦的教学模式吸引小朋友对文学作品阅读和思考的兴趣。比如老师在讲授人教版第二册文学作品《小狐狸卖空气》时要尝试用儿童独特的简单思维方式去去体会小狐狸的心情,并激发学生对小狐狸行为的思考,增加儿童文学教学的趣味性。
4.针对不同儿童文学文体采取差异教学法
小学语文老师在开展儿童文学作品教学之前要对所有儿童文学体裁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把握,明白各种体裁的类别和不同文体的侧重点。不同于成人文学体裁的严谨和呆板,儿童文学为了适应儿童爱玩的天性大都显得风趣、诙谐。比如儿诗大都朗朗上口,儿歌大都极具音韵美。儿童文学为了适应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好玩天性在内容和体裁的选取都是经过仔细推敲和斟酌的。因而教师在传授儿童文学相关知识时要“因裁制宜”设计符合儿童接收能力的教学模式。
四、结语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育的开展对学生后期文化素养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充分重视。当前小学语文中儿童文学教育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若是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将对小学生儿童文学的吸收及文学素养的塑造产生不利的影响。故而小学语文老师要结合小学生特性和儿童文学内容开展有效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儿童文学的把握程度。
参考文献:
[1]黄江虹.学语文教学现状与对策浅析[J].考试周刊.2011(28)
[2]王东凯.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林区教学.2011(09)
[3]孙建国.儿童文学视野下小学语文中的儿童哲学教育[J].教育导刊.2011(03)
[4]王科.中国儿童文学语境下的儿童年龄限阈探析[J].昆明学院学报.2011(02)
[5]朱立芳.儿童文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教学与管理.20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