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活的有心人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te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习作指导中,老师们都普遍遇到学生无事可叙、无话可写的情况,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不是生活的有心人,没有养成留心生活的习惯。他们总认为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影响颇大的大事,而对于鸡毛蒜皮、琐碎小事则感到无必要写,没有内容写。这也说明了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心中缺少对生活真切的感受。因此,常常一节课过后,有的学生作文本上仍然孤零零的躺着一个题目。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要帮助学生养成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的好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形成生活积淀。
  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宝库。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着不可计数的新鲜事,可惜大部分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怪不得学生,因为我们老师没有刻意地引导和训练。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训练”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使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而细腻。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引导学生做到“暮想”
  新教育强调学生每天要进行“晨诵、午读和暮想”,此“暮想”不是“吾日三省吾身”,而是对当天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一次回忆,想想有什么人或事触动了自己,可以成为作文素材。对“暮想”的要求即入睡前,把一天中的经历在脑海里演一遍电影,把有价值或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思考可以把它写成什么。为了带动全班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暮想”,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或比赛,看看谁说的数量多,质量高。比赛时,老师总是以身作则,先带头说一说今天或昨天有哪些事可以写成作文的。他们听了,心悦诚服,大受启发,纷纷聚首讨论,争相举手发言。也有的学生觉得事情不少,可惜没有意义,不能写成作文。因为他对“有意义”理解很狭隘,以为只有好人好事才算有意义。其实不然,凡是对自己或他人具有教育作用,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有所提高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比如:因为“我上课和周围同学讲话,开小差,不遵守纪律,被老师批评了,这是坏事,但是有意义,他使‘我’认识到我做错了;班里的两名同学打架,这是坏事,但是他使‘我’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要求学生把这些事情记敘下来,积极动脑,写成一篇篇有血有肉,棱角分明的佳作。老师的指导打破了学生思想认识的局限,使他们纷纷开始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会变得有意义起来,这就为作文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宝库,不再为无事可写发愁了。
  二、引导学生抓住细节
  有事情却写不具体,是因为学生只把握住了事情发展的情节过程,却没能留心事情经过中的人、物、景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尤其是一些细节。例如两个孩子打架这件事,许多孩子只注意到是谁和谁打,以及打的结果怎么样,却很少有人能说出他们打架时的动作、语言、神情等变化,所以介绍起来只能是简单的几句话而已。为此,要让学生真正地有话可写就必须关注细节。这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是利用阅读课,抓住教材中的细节部分进行品析,使他们认识到细节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好处和重要性。如《第一朵杏花》一课中,对竺可桢爷爷观察杏花有没有开放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以及和那个孩子之间的对话,极为传神地表现了竺可桢对待科学研究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使读者产生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这样的例子,教材中比比皆是。教学时,可抓住这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讨论这样写的好处,再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片段进行仿写练习。二是品读课外阅读中令人感动的细节。首先由教师从课外读物中寻找一些精彩的细节在班上读给大家听,让同学们议议好在哪,还有些什么好的建议。经过一段时间的启发,再发动学生自己动手从课外阅读中寻找,然后到班上汇报交流。第三,让学生讲讲身边的人和事,要像讲故事一样,抓住细节,讲出精彩。在讲的过程中,其他同学进行评议和补充。这一步可以采用情境复原的方法。就是在学生讲之前或之后请部分同学再现一下事情发生时的情境,使说的同学和听的同学能对一些关键细节有清晰的把握。
  三、引导学生关注内心
  每天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人和事在作用于我们的感观的同时也会或深或浅地影响着我们心灵成长,有些会带给人强烈的震撼,会留下较深的印象;有些则像过眼云烟,过后就忘记了。而生活中能给人强烈震撼的人和事毕竟很少,绝大部分都是平平常常的。因此不去留心关注就会像没发生过一样,不会在心中留下波纹。我们在让学生关注这些平凡的人和事之后,更要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并尝试着将这种感受说出来,写下来。这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引导学生走向自己的心灵深处,学会反思,学会与自我对话。生活中有许多让人感动的瞬间:夏日午后的阳光,雨水垂打树叶的声响,空气中花朵的清香,一个陌生但温暖的笑脸……这细微而平常的时刻并不会总是带给所有人莫名的感动,只有那些学会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学会和自己心灵相处的人,才能捕捉到内心深处细微而敏锐的感觉。当孩子们有一天真正喜欢上了记日记时,他们就会变得敏感而多情,他们的内心将一定会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到那时,写作将会变成一件多么简单而愉悦的事!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英语写作是中学生英语教学中的难点,但写作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只有在平时就抓好基础训练,学生在考试时才能取得良好成绩,笔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了几点,认为广泛阅读、加强课文背诵、安排英语活动以及为学生创设一个英语环境可以有效的促进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英语写作;阅读;背诵;活动  英语写作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难点,但是在过去的多年的英语教学中,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急着
全国普通高中语文科新教材新大纲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普通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开拓视野,培养人文素质、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笔者认为在实现这一培养目标过程中,古诗鉴赏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获取生活经验,培养语言能力  我国古典诗歌,“千汇万状,穷天地民物之变”,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活的体验,所描写和反映的社会生活是十分广泛而深刻的
有些同学写文章,内容单薄,叙事平淡,不够生动形象,记叙文写得像流水账,干巴巴的,连句有文采的话也没有。有许多老师想了不少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要学生多观察生活,多读书,写作时内容要具体,要多使用修辞方法,引用一些古诗词等,这些方法都很好。不过谈关于歌词在作文中的运用的还较少。本文试图谈谈这方面的内容。现在的学生对歌曲都很感兴趣,尤其是流行歌曲,随口都能哼上几句。其实歌词是一个比较丰富的作文材料
听课是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桥梁。学习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课堂上听课效率的高低。要提高听课的效率,就要认真做好各种准备,就要心、眼、耳、手、脑、口、笔并用。我们可以教学生从以上方面做起:  一、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课前做好各种听课准备,是提高听课效率的前提。  (1)用品准备  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如课本、练习本、笔记本,铅笔、钢笔、
【摘 要】让幼儿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尝试、体验与交流,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这种教法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它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实质不谋而合,是幼儿园实施教育的一条最佳途径。  【关键词】科学活动 主动探究式学习    21世纪需要主动探索,不断创新的人才。而科学活动是一种融合操作性,思考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它为幼儿主动探究提供了路径
计算教学,可谓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头戏”。新教材对计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计算正确、迅速,更突出计算方法是否合理、简便,灵活,注重口算、笔算、估算等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使用各种计算方法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但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并不高,相反,由于计算错误而导致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多,有的甚至因此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为
摘 要: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现状,采取有效方法实施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合一”,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不仅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会计专业理论,还为学生毕业后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奠定了基礎。  关键词:中职;会计教学;理实一体;教学模式    我国中小企业的飞速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在实践中那些进入角色快,学习和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出色的人才倍受企业亲赖,因此我校提出“面向市
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意识,培养创新探究潜能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和条件。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列举古今中外的数
【摘 要】英文作文在高考中占的分值很高,其地位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认真研究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高考加分。  【关键词】英语写作 存在问题 教学策略  一、英语写作的重要性  在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写作技能占有重要作用,写作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对学生激活灵感,激发兴趣、整理思路、组织素材、规划结
我们每个人在工作和学习中都需要激励,这种激励的力量无论来自自己还是他人,都会使我们信心倍增,容光焕发。我们的学生也是如此。无论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是后进生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赏识与赞美能让他们产生无比的幸福感,从而更加主动而有效的学习。因此作为老师,我们更应积极研究与尝试激励教育,从正面来引导我们的学生发挥他们的各种才能。中国有句古话:“责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对于身心正在不断发展的学生,尤其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