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广西那坡的“黑衣壮”,是广西壮族中颇具特色的一个分支①.“黑衣壮”的命名,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由音乐学研究员冯明洋在其论文《壮族“双声”的腔调类论》中提出(他称为“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那坡的“黑衣壮”,是广西壮族中颇具特色的一个分支①.“黑衣壮”的命名,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由音乐学研究员冯明洋在其论文《壮族“双声”的腔调类论》中提出(他称为“黑衣壮人”),但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一些学者就已经注意到“黑衣壮”的存在,并且在陆陆续续记录下来.或许是这些文献在当时发表时并未引起学界注意,然后政局变化的缘故(从这些文献发表的20世纪40年代到接下来的五六十年代都是政治运动颇为频繁的时期),而且这些“新桂系”时期的文献并未使用80年代之后广西学术界的通用称谓“黑衣壮”,而是用了“黑衣”“黑衣人”“黑衣族”,甚至“黑衣瑶”等称谓.
其他文献
在我硕士论文的致谢词中有这样一段话:“每当我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来到走廊窗边、让植物的火焰充满我的肺叶,我会进入一种思索之中:近处的校园球场、远处的CBD中心和我二十五
钱锺书与杨绛先生都是以学者角色而投身小说创作,两人的小说多少带有一点学者作文的共性:一是因为学者对“义理”追求的惯性,表现为故事的筋脉比较紧绷,给人物活动的弹性空间
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回望1978,那的确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历史时刻,不仅政治领域开始拨乱反正,与之相伴的是文学界也出现了许多标志性的事件,停刊多年的文学期刊相继复刊
张燕玲(《南方文坛》主编):各位师友,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我的故乡贺州,首先感谢远道而来的五位北京专家,感谢他们不辞辛劳来给我们把脉点评广西“抗战桂林文化城”的相关研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提高,现代雷达技术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宏观角度来看,这对于一个国家的军事防御是必不可少的;从微观角度来看,可以在生活的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