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心脏病的真正元凶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excu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那些看上去很健康的40~60岁中年男性而言,心脏病是他们最危险的杀手。59岁的侯耀文最终也没能躲过去。
  人类关注心脏病的历史并不长,因为在100年前,心脏病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疾病,当时就连很多从医多年的医生都没遇到过一个心脏病人。可是,自上世纪20年代开始,心脏病的发病率突然来了一次突升。也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医学界终于见识了心脏病的厉害,并开始研究它。
  只要做几次解剖就能发现,心脏病人的冠状动脉内壁有粥样物质,阻塞了为心脏供血的通道。进一步分析表明,粥样物质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很多激素的前体。大部分胆固醇是由肝脏合成的,也有部分胆固醇来自食物中的动物脂肪。于是有人猜测,垃圾食品的流行会不会是心脏病发病率突然上升的原因呢?
  首先试图寻找答案的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安西尔·基斯(Ancel Keys)。他曾受美军委托,发明了“K氏野战口粮”(KPation),里面包括香肠、饼干、了克力和香烟。二战时美军大量配备了这种口粮,很多士兵连续几个月都靠这玩意儿活着。
  “K氏口粮”的危害在朝鲜战争的时候终于被揭示了出来。当时美军曾经派遣了一个医疗小组,在战场实地解剖死去的士兵,试图比较不同类型的子弹对人体组织的伤害。可是,医生们惊讶地发现,大约有四分之三的美军士兵的冠状动脉里都不同程度地堆积了粥样物质。换句话说,这些人即使没有死于战场,也会在中年的时候死于心脏病。
  于是,“K氏口粮”几乎成了“垃圾食品”的代名词。作为它的始作俑者,基斯开始着手研究动物脂肪、胆固醇和心脏病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从自己的家乡招募了500名男性商人(基斯假设商人比较有钱,吃动物脂肪的机会更多),对他们的生活习惯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吸烟、高血压和血液中的高胆固醇含量是影响心脏病发病率的三大原因。
  既然如此,减少动物性脂肪的摄取量是否能够降低胆固醇含量,继而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呢?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因为在人身上进行这种实验是相当困难的。那么,有没有别的办法验证这个理论呢?
  1951年,基斯去罗马参加学术会议,一位意大利同行提醒他注意那不勒斯人的饮食习惯,因为那里的心脏病发病率极低。基斯去了一看,发现那不勒斯人平时只吃面包、面条、蔬菜和橄榄油,他们的食物中几乎不含动物性脂肪。基斯又测量了那不勒斯人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发现比明尼苏达商人低三分之一!这一发现激起了基斯的兴趣,从此他开始对世界各民族的饮食习惯和胆固醇含量进行普查。
  基斯重点研究了两个极端的例子。其一是芬兰。基斯注意到芬兰人喜欢吃奶酪,并且经常在面包上抹一层厚厚的奶油。研究发现,芬兰人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极高,心脏病的发病率也很高。
  另一个例子是日本。众所周知,日本人喜欢吃米饭,除了生鱼片以外很少吃肉。研究表明,日本人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极低,而日本人中的心脏病发病率也很低,基斯在一家大医院只找到了一个心脏病人,而他恰是一个在美国生活了50年的医生。为了证明这一现象不是遗传造成的,基斯研究了移民美国的日本侨民,结果发现他们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随之升高,心脏病的发病率也增加了不少。
  根据这些研究,基斯提出了“胆固醇理论”,认为动物性脂肪摄取量和心脏病发病率之间有着直接的关联。从此,基斯开始在发达国家提倡“低脂肪饮食”,尤其是以碳水化合物和橄榄油为主的所谓“地中海食谱”。1961年美国《时代周刊》把基斯作为封面人物,宣告了欧美国家“健康饮食”时代的到来。
  基斯创立的这一理论在上世纪50~60年代经历过几次波折,不少科学家怀疑这个说法的正确性。有人认为,人体有一个精确的平衡系统,能够把胆固醇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饮食的波动不会对这一平衡有太大的影响。
  还有人提出了一个新理论,认为心脏病是一种传染病!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统计显示,欧美各国的急性心脏病发病率在经历了一次长达40多年的急速上升期之后,突然自60年代开始以同样的速度下降,而同期欧美人饮食中的脂肪所占比例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钟型曲线和传染病的曲线非常相似,两者都会有明显的起伏。但是,当时的医学界很少有人敢把心脏病和某种微生物联系起来,两者似乎分属于八杆子打不着的两个范畴。
  80年代末,澳大利亚科学家证实了幽门螺杆菌是胃溃疡的元凶。这项发现为心脏病的“细菌说”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科学家纷纷开始在微生物的世界里寻找心脏病的元凶。
  其实,很早就有人发现,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物质中能发现大量的衣原体(Chlamydia)。这是介于传统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小型细菌,它们自身缺乏某些维持生存必需的酶,因此只有寄生在细胞中才能存活下去。医生们对心脏病患者的衣原体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大多数病人的血液里都有抗衣原体的抗体,说明这些人都是衣原体的受害者。
  那么,衣原体是怎么引发心脏病的呢?科学家想出了两种解释,一种认为,衣原体可以入侵血管内壁细胞,造成被入侵的细胞“泡沫化”,继而形成粥样化物质。另一种解释认为,衣原体能够刺激人体产生某种细胞因子(Cytokine),后者导致了粥样化物质在血管内壁的堆积。但是,这两种假说至今没有得到过硬的证据。
  转机出现在1999年。约瑟夫·潘宁格(Joseph Penninger)教授领导的一个加拿大研究小组在著名的《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第一次找到了衣原体引发心脏病的确凿证据。这个发现很偶然,该小组本来的研究对象是一种病毒,他们想知道病毒感染是否会引发心脏病。可是,他们意外地发现,如果在小鼠体内注射肌凝蛋白(Myosin,肌肉蛋白的一种),引发小鼠对这种蛋白的免疫反应,同样能诱发小鼠得心脏病。
  肌凝蛋白很大,研究人员只好通过排除法,把肌凝蛋白分解成小段,然后一段一段地试,终于找到了真正发挥作用的一段包含50个氨基酸的多肽。然后他们把这段多肽的氨基酸顺序所对应的基因序列输入电脑,让计算机从世界上所有已知的DNA序列中找出和它相似的顺序。结果,计算机只找出了一种,那就是衣原体的表面蛋白外壳!
  这难道是一个巧合吗?科学从不相信巧合。科学家们推测,衣原体正是用这种方式,伪装成肌凝蛋白,逃脱了免疫系统对它的监控,这才得以入侵宿主细胞。但是,某些情况下,宿主的免疫系统会认出衣原体,并生产出相应的抗体。因为衣原体和肌凝蛋白的相似性,抗体便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对两者实施攻击,这种攻击的直接后果就是心肌炎,而炎症早就被认为和血管内壁的粥样物质堆积有直接的关系。
  为了验证这一假说,科学家把这段多肽直接注射进小鼠的体内,结果它们无一例外地患上了心脏病。
  不过,50%的成年人体内都有衣原体,为什么有的人不会发病呢?科学家认为这是个体差异所造成的。有的人体内的肌凝蛋白和衣原体相差较大,抗衣原体的抗体不会对正常的肌凝蛋白实施攻击。
  这篇论文发表后,在医学界引起了轰动。科学家们都很兴奋,因为如果这个假说属实的话,就意味着防治心脏病变得十分简单,只要用抗生素消灭衣原体就可以了。但是,迄今为止进行的几次临床试验都没有得出肯定的结论。对此,医生们认为,心脏病是一个慢性疾病,需要长时间的严格观察和试验才能最终发现病因。
  虽然出现了像“衣原体理论”这样的质疑声音,但是“胆固醇”理论仍然占据主流的位置。70年代,日本科学家找到了几种能够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的药物,被统一命名为他汀类药物(statins)。临床实验证明,他汀类药物确实能够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这一结果是胆固醇理论的最佳证据。
  1984年,《时代》周刊用鸡蛋和成猪肉做封面,宣布胆固醇正式被认定为心脏病的罪魁祸首。从此,西方国家开始了一轮又一轮宣传攻势,终于把胆固醇变成了西方人谈之色变的恶魔。
  不过,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胆固醇只是引发心脏病的因素之一,心脏病还有很多其它的原因,包括衣原体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为第一个把心脏病和胆固醇联系起来的生物学家,基斯一直坚持采用“地中海食谱”。他于2004年11月20日去世,这时距离他的101岁生日只差两个月。
其他文献
要是去天津,有几样小吃一定是要去吃一吃的,那就是称为“天津三绝”的十八街麻花、狗不理包子和耳朵眼炸糕。从这些名字里就不难看出浓浓的当地风土人情和饮食文化,虽然他们的名字听起来没有宫庭菜肴那么华丽,也没有精致的餐桌摆盘陪衬,就是这一个个看似市井的小吃,串联在一起组成了天津饮食文化中不得不提到的重要一笔。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    十八街麻花的创始人叫范桂林,他十几岁的时候与母亲和哥哥一路要饭到了
妊娠糖尿病并不少见,国内报道发病率达1%,国外要更高一些。妊娠糖尿病使得自然流产率、巨大胎儿及胎儿宫内窒息的发生率显著增高,还可使妊高症、孕产期感染及羊水过多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必须对妊娠糖尿病提高警惕,加强妊娠期的血糖监测,以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    一旦确诊妊娠糖尿病,首先要开始饮食疗法    饮食疗法即控制总热量,限制脂肪摄入,保证适量的蛋白质和增加纤维素的摄入,并做到少量多餐,以降低
尽管现在科学还没有办法证明龙是否真的存在,但人们至今对此还在争论不休。不过,对于斯洛文尼亚人来说,被称为“幼龙”的动物却实实在在生活在他们国家的洞穴里。当地人相信,龙是导致罗马尼亚贝拉河周期性出现洪灾的罪魁祸首。这些“幼龙”在1689年刚发现的时候,被认为是传说中龙的幼体。它们之所以没有长大,之前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由于斯洛文尼亚水洞内恶劣的自然环境造成。  远古生命  这些“幼龙”后来因达尔文而闻名
     
小苏打(化学名称:碳酸氢钠),是一种弱碱性药物,遇酸起中和作用并释放出二氧化碳(CO2)。  消化性溃疡患者除表现为上腹部节律性、周期性疼痛之外,因胃酸分泌增多也是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故而患者常有烧心、反酸和吐酸水等症状。  在人们的认识中,酸要用碱来中和。不少人都知道小苏打是碱性的,如和面蒸馍时需加点小苏打以防止馒头发酸,加之小苏打亦曾在临床上用于烧心、反酸的治疗,其来源广,经济和方便,并且在服
活鱼网箱  马锦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去乡村旅游、垂钓己是人们生活中一件极普通之事,特别是垂钓,更是中老年人喜爱的一种休闲、养身活动。但钓鱼需随身携带用品,目前虽已有伸缩式鱼杆、折叠式凳椅、组合式箱凳问世,但鱼网及水桶仍为分立式,携带不方便而且占地面积大。虽然也有带塑料袋的鱼网出现,但容水量小,不利于鱼儿的存活,且只能拎而不能放下。而我改进的鱼网箱则能克服上述之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
动物大军奇观    12月24日天没亮,队伍就动身了。路很平坦,车马在稀疏单调的灌木林奔走了一整天,夜宿白湖边。奥比尔按时准备好了晚饭。饭后,劳累一天的旅客不顾外面狼群的嚎叫,很快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旅客们醒来,看到白湖对岸是一片平原,地里开满五颜六色的菊花,昨日的疲劳顿时忘得一干二净。队伍早早启程。路边是望不到边的草原和花朵,蝴蝶纷飞,令人心旷神怡。牛车在高大的树丛中穿行,那是些豆球花树、木
张亮深受哮喘折磨之苦,为了彻底与哮喘拜拜,他听从了医生的劝告,坚持吸入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但近几个月来,喘息老是隔三差五地发作,张亮被折腾得够呛。这是咋回事呢?难道说病情变得严重了么?  俗话说,病急乱求医。张亮便进城跑了好几家医院。然而,令他困惑的是,医生说的却不一样,有的医生说他目前的病情属于轻度持续性哮喘,需要继续吸入小剂量激素;有的医生说是中度持续性哮喘,应该加用药物。加什么药呢?
有一对老年夫妇,退休之后寂寞难耐,于是背起行囊,漫游全国,登长城,观兵马俑,游灵隐寺,领略“桂林山水甲天下”之幽,体味“华山黛峰世间稀”之奇。他俩坐硬席,住小店,轻装简行。粗茶淡饭,走走看看,游游转转,与游人们活山川,谈国事,聊人生,充分感受到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享受到人生的无比甘甜,体会到细微探幽之无限美妙。好不心旷神怡。情趣盎然!  还有一位老年朋友,退休后爱生闲气,经常闷闷不乐。后来他与几位
2月18日,在位于石家庄市井陉县的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车间,工人正在检验成品医用防护服。  全国都在增援湖北,但前线医院防护物资告急的消息仍不时传来。  按照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物资保障组公布的2月9日物资发放情况,当日在全省获得的5.7万套防护服中,武汉市获得的防护服超过了3.7万套。这一信息披露中并未明确说明“防护服”是否为医用产品。当时,武汉全市对医用防护服的日需求量是5.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