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高段小学数学的情境课堂开展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8559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中高段小学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情境教学是近几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种普遍的数学教学方法。小学生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简单直观的形象。但是,数学逻辑性强,抽象知识多,因此,这就要求小学数学老师要积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积极创设不同的课堂情境,来确保教学能够快速高效的进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高段;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积极采取创建生活情境的教學方式,来巩固学生的知识,并且带动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确保中高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展开。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抽象知识很多的一门学科,而中高段的小学生理解能力虽然较低段小学生稍微强一些,但对于理解中高年级的抽象知识还略有不足,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三条策略,以供参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决定着思维的方向,教师在中高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帮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习,不仅可以起到减少学生压力的效果,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想提高中高段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就要注意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到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筛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选择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开放性的问题,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有效的情境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学习内容,有效地提高数学的学习效果,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为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习小数这一新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使用小数,如3块5毛钱可以说成3.5元,两个半小时是2.5小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小数在我们生活中带来了哪些方便之处,然后再根据课文知识帮助学生解决疑惑,从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好基础。
  二、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材只是为教学提供一种学习的素材,在实际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创设贴近学生的有效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学习内容。此外,中高段的小学数学与初中阶段的数学而言,难度相对来说都比较低,而且小学数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让小学生掌握解决一般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数学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使小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提升自己对数学的喜爱,通过生活情境,来实现理论知识向运用数学能力的转换,从而提高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情况,如盖房子时需要多大柱子,测量树木的体积等。首先告诉学生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纸板做一个圆柱,然后把圆柱打开,可以发现侧面积是一个长方形,因此就可以知道表面积是两个圆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然后再得出体积的公式。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掌握圆柱的相关知识,往往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根据学生特点,提高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一定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包括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的心理状态等。在进行情境教学时,首先,要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部分新知识都是建立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调动学生主动性、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最终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其次,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他们喜欢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情绪状态越好,学习效果也就越高。因此,这就要求中高段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进行心理活动的过程,不仅仅是学生认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个性心理形成的过程。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为进一步开展数学教学打好基础。
  例如在学习“正负数以及运算”时,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教师需要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同时,也要能够促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相关知识。如小明的妈妈给了他3块钱,但是他之前欠了小红2块钱,“给钱”用“+”号表示,“欠前”用“—”号表示,因此,小明还给小红之后还剩几块钱?用正负数的知识表示出来。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把里面的名字换成班里其他学生的名字,或者让一个学生自己举例,让其他学生回答,这样依次类推,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并能熟练运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高段小学数学正是培养学生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数学情境,还要根据生活情境出发,增加小学数学情境的趣味性和启发性,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为学生日后学习数学打好基础,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萍.优化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措施探究[J].新课程(上),2017,(08):173.
  [2]陈雪玲.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学周刊,2017,(17):122-123.
  [3]吴世桂.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现状与优化措施[J].学周刊,2017,(15):227-228.
  [4]韩立云.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是种艺术[J].中国教育学刊,2017,(03):107.
其他文献
【摘 要】结合新课标的实施,提出一些创新的、灵活的、适时的数学作业批改方式,目的是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时反馈信息,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并加以巩固。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新课标;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课堂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作业批改,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法,能
期刊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也体现了兴趣教学、快乐教学的理念,数学教学作为小学教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数学教学中积极的运用游戏,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团队精神,实现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本文就对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
期刊
【摘 要】发展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要玩中说,培养表达兴趣;学中说,发展表述技能;用中说,提高表述能力。  【关键词】发展;学生;数学;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过程,也是思维的结果。对小学生来说,由于信息量摄入少,不少小孩子能“做数学”,但不会“说数学”,缺乏数学语言。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序地进行训练。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用完整、准确、科学的数学语言表述思维的过程,提
期刊
【摘 要】本文在研究中以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为核心,明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分析教学策略,并提出科学有效的教学优化建议,完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结构体系,提高教学质量,进而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实验方法;优化措施  实验教学作为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开展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生物实践能力,这就学生综合生物素养具有关键作用。
期刊
运用文本分析、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在爱德华政策执行模型视角下,对校园足球政策执行效果进行深度审视,探寻政策执行困境并提出破解之道。研究认为:1)政策与机制的内在问题影响交流与沟通;2)资源匮乏导致执行缺乏保障;3)多维因素制约政策执行者偏好;4)执行部门立足点背离、缺乏沟通,工作落实不足。提出政策有效执行的优化策略:1)完善政策文件、优化机制体系;2)完善执行部门权责分配、加强交流与合作;3)加强校园足球宣传工作,改善足球文化环境。
【摘 要】多开展一些数学课外活动。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  【关键词】数学课;课前准备  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好的习惯如同在江河中游泳儿童随身携带的救生圈,可以协助儿童从知识的此岸游向知识的彼岸。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否则将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无法完成和达到预期的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