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惠州市惠台学校)
班主任要出色地完成初中生德育工作首先要在常规工作中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状况并结合班级实际个案分析其心理状况的成因,这是做好初中生德育工作的基础。此外,班主任要在日常的工作中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差异化的德育,既要分析初中生心理存在的共性,又要了解初中生的个性差异。
调控情绪差异化德育挫折心理教育一、初中生的心理状况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尚未完全成熟,意志力还不是很强,自律性比较差,与父母相处的矛盾,与同学相处的不和谐因素以及自身发展的困难等问题都直接影响着初中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得不到他们想要的尊重或重视就极有可能受到损伤。恰巧有些家长和成年人在公共场合随意议论孩子的过错和辱骂孩子,就造成在与孩子交往和对话中,关系显得比较紧张。比如,我2012年带的班上有一叫小文文的男生非常仇视自己的爸爸妈妈,原因就是他爸爸妈妈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在亲戚面前说孩子的缺点,当说到生气的时候还骂孩子笨死了,非常懒惰等。小文文表示对此非常反感,甚至觉得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慢慢地就疏远父母,不服父母管教,这样更加剧了矛盾,然后发展为和父母对抗。究其原因,主要是其父母忽视了孩子在这个特殊时期的敏感情绪,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变化等。
2.思维局限性大
这个年龄阶段的初中生个性正是最张扬的时候,总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最正确可行的没错的。但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是不全面、不深刻、不彻底的,喜欢对周围的事物“刨根问底”,却不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他们往往只是根据表面的一点现象就得出结论,喜欢强词夺理,和家长、老师对着干。
3.情绪波动异常
初中生一般不能较好调控自己的情绪,其思维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往往看不清事物的真实情况而产生片面甚至偏激的个人主观看法,情绪的发生和发展也会随着现象的变化而波动。初中生容易情绪化,喜怒哀乐常常挂在脸上,还容易小题大做,常常为一些小事兴高采烈得意忘形,也容易因为一些鸡毛蒜皮小事感到非常痛不欲生,他们对待朋友亲如兄弟姐妹,重视友情,但是对于父母、老师的教导往往不放在心上。
4.叛逆情绪滋生
很多初中生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但是在行为上总喜欢和家长、老师对着干,喜欢在课堂上说一些搞笑的语言,做一些搞笑的动作,引发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并认为这是幽默,是个人魅力,扰乱了课堂的正常秩序,还引以为傲;还有些初中生漠视校纪校规和班集体的纪律,一副玩世不恭,我行我素的样子并以此来反抗家长和老师;甚至有些学生看见老师或家长气急败坏的样子就高兴,心里暗爽等。这是一种典型的叛逆情绪在作祟。
二、用差异化的德育处理班主任工作
1.注意礼貌和尊重
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悄悄地发生奇妙的变化,他们变得越来越越不愿意和爸爸妈妈谈心;越来越不服爸爸妈妈的管教;他们期盼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有“安全保障”的小天地;想象着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和长辈们平等地倾谈。此时,我们应尽量避免用那些不恰当、不分场合、没有分寸、刺伤初中生自尊心的话语,这些话语会让班主任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一种隔阂,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刺激其过激情绪的产生。
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尊重他们并且要像对待成年人那样礼貌待他们,充分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曾经有这样的一个内向的女生总是愿意找我诉说她的心里话。每次她来找我,我都带她到一个比较安静的会议室,目的是不要让别人知道我们谈话的内容和打扰我们的交流。在谈话过程中,我总是和她平起平坐,偶尔我会给她带上喜欢的水果、果脯等用來缓和气氛。总之,在我这里她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心理满足。因此,她特别喜欢和我交心,喜欢和我分享内心世界,喜欢从我这里找到心里的需要。慢慢地,她整个人开朗起来,自信起来,也学会主动和人交往等。
初中生的常规教育工作中,班主任的德育重点是要帮助学生培养乐观心态,树立自信心。积极的沟通就是建立在礼貌和尊重的基础之上,老师对他的尊重、礼貌和重用,就等于赋予他更多的担当,是调动其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2.耐心说服教育
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实质是一个反馈思想动态信息的过程。班主任必须充分把握好这一过程。因为要想在常规工作中做好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正确把握区分说服教育和批评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在这一过程与学生达成共识。班主任要想把犯错误的孩子引导到正途上来就要开始耐心的说服教育,并非命令、呵斥和严厉能轻易让其改变的。耐心说服教育的第一阶段是:感动学生。只要把学生感动了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开展了,但是要想感动学生就得对他们多费口舌,多关心并准备进行多次谈话,直到其真感动了;耐心说服教育的第二阶段是:取得信任。只要学生信任老师,就可以开始引导教育,达成共识。
对于调皮捣蛋的学生,教师往往缺乏表扬和关爱。如果面对犯错的学生,我们班主任的开场白不是谩骂而是关心与嘘寒问暖,就把学生慢慢感动直到其心软下来,不忍心再犯错误让老师操心。接下来趁机和学生一起去实践去面对事情,证实老师的说教是对的、可行的,进而取得其信任。这样德育教育就找到切入点了。
当学生把打碎玻璃的捣蛋生带到我的办公室,我看见的不是犯错误的学生而是视死如归的烈士昂头阔步来到我跟前。见此架势,我先发自内心地问他:受伤没有?犯错的学生答:“没有。”头低下来了一点。我不信,还把他扫描一遍,确定真没受伤然后就说:那就好。此时,学生问:“老师你打算怎么处置我?”明显语气软了很多,我感觉到了,我马上进行第二阶段教育。在班主任进行说服教育工作的时候,必须坚持一条原则:公开表扬,私下批评;此外,还得坚持一个方针:不断完善评价机制和班级规章制度,更全面地跟踪落实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
3.正面循序诱导
道德认知是个人对社会关系、道德关系的一种认识。初中班主任老师需要不断地正面诱导,但并不是进行简单的说教和灌输,正面的循序诱导就是启发和引导,事实依据的引用需要准确、充分、有力,道理要透彻、明白,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内心冲突,激发他们改正错误的欲望。有些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会用生动的事例巧妙地引出一些深刻的道理,让初中生受到启发,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思维,形成正确的动机。
4.挫折心理教育
当初中生的心理愿望得不到实现时,其内心的情绪就会受到影响,挫折就会产生。很多初中生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很多负面的情绪表现出来,如失望、压抑、沮丧、忧郁等,学习成绩就会跟着下降。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之中,作为初中生要经受得住挫折的考验,作为班主任老师也需要做好挫折教育的工作。为此可以开展一些拓展活动,如“穿越电网”“信任背摔”等。这样可以让初中生认识到人的一生之中,需要保持一种自信和乐观的人生态度,需要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多变的未来环境。
三、结语
学生的情绪始终是一个制约德育工作的重要因素,德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同时还要讲究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学会自我调控情绪,从而以稳定的情绪去认知自我,快乐而和谐地融入集体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36例.活动参考资料.
[2]调控情绪.
[3]教育政策评析.
[4]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
[5]思想品德(粤教版)修订本.2013.
班主任要出色地完成初中生德育工作首先要在常规工作中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状况并结合班级实际个案分析其心理状况的成因,这是做好初中生德育工作的基础。此外,班主任要在日常的工作中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差异化的德育,既要分析初中生心理存在的共性,又要了解初中生的个性差异。
调控情绪差异化德育挫折心理教育一、初中生的心理状况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尚未完全成熟,意志力还不是很强,自律性比较差,与父母相处的矛盾,与同学相处的不和谐因素以及自身发展的困难等问题都直接影响着初中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得不到他们想要的尊重或重视就极有可能受到损伤。恰巧有些家长和成年人在公共场合随意议论孩子的过错和辱骂孩子,就造成在与孩子交往和对话中,关系显得比较紧张。比如,我2012年带的班上有一叫小文文的男生非常仇视自己的爸爸妈妈,原因就是他爸爸妈妈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在亲戚面前说孩子的缺点,当说到生气的时候还骂孩子笨死了,非常懒惰等。小文文表示对此非常反感,甚至觉得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慢慢地就疏远父母,不服父母管教,这样更加剧了矛盾,然后发展为和父母对抗。究其原因,主要是其父母忽视了孩子在这个特殊时期的敏感情绪,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变化等。
2.思维局限性大
这个年龄阶段的初中生个性正是最张扬的时候,总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最正确可行的没错的。但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是不全面、不深刻、不彻底的,喜欢对周围的事物“刨根问底”,却不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他们往往只是根据表面的一点现象就得出结论,喜欢强词夺理,和家长、老师对着干。
3.情绪波动异常
初中生一般不能较好调控自己的情绪,其思维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往往看不清事物的真实情况而产生片面甚至偏激的个人主观看法,情绪的发生和发展也会随着现象的变化而波动。初中生容易情绪化,喜怒哀乐常常挂在脸上,还容易小题大做,常常为一些小事兴高采烈得意忘形,也容易因为一些鸡毛蒜皮小事感到非常痛不欲生,他们对待朋友亲如兄弟姐妹,重视友情,但是对于父母、老师的教导往往不放在心上。
4.叛逆情绪滋生
很多初中生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但是在行为上总喜欢和家长、老师对着干,喜欢在课堂上说一些搞笑的语言,做一些搞笑的动作,引发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并认为这是幽默,是个人魅力,扰乱了课堂的正常秩序,还引以为傲;还有些初中生漠视校纪校规和班集体的纪律,一副玩世不恭,我行我素的样子并以此来反抗家长和老师;甚至有些学生看见老师或家长气急败坏的样子就高兴,心里暗爽等。这是一种典型的叛逆情绪在作祟。
二、用差异化的德育处理班主任工作
1.注意礼貌和尊重
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悄悄地发生奇妙的变化,他们变得越来越越不愿意和爸爸妈妈谈心;越来越不服爸爸妈妈的管教;他们期盼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有“安全保障”的小天地;想象着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和长辈们平等地倾谈。此时,我们应尽量避免用那些不恰当、不分场合、没有分寸、刺伤初中生自尊心的话语,这些话语会让班主任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一种隔阂,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刺激其过激情绪的产生。
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尊重他们并且要像对待成年人那样礼貌待他们,充分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曾经有这样的一个内向的女生总是愿意找我诉说她的心里话。每次她来找我,我都带她到一个比较安静的会议室,目的是不要让别人知道我们谈话的内容和打扰我们的交流。在谈话过程中,我总是和她平起平坐,偶尔我会给她带上喜欢的水果、果脯等用來缓和气氛。总之,在我这里她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心理满足。因此,她特别喜欢和我交心,喜欢和我分享内心世界,喜欢从我这里找到心里的需要。慢慢地,她整个人开朗起来,自信起来,也学会主动和人交往等。
初中生的常规教育工作中,班主任的德育重点是要帮助学生培养乐观心态,树立自信心。积极的沟通就是建立在礼貌和尊重的基础之上,老师对他的尊重、礼貌和重用,就等于赋予他更多的担当,是调动其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2.耐心说服教育
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实质是一个反馈思想动态信息的过程。班主任必须充分把握好这一过程。因为要想在常规工作中做好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正确把握区分说服教育和批评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在这一过程与学生达成共识。班主任要想把犯错误的孩子引导到正途上来就要开始耐心的说服教育,并非命令、呵斥和严厉能轻易让其改变的。耐心说服教育的第一阶段是:感动学生。只要把学生感动了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开展了,但是要想感动学生就得对他们多费口舌,多关心并准备进行多次谈话,直到其真感动了;耐心说服教育的第二阶段是:取得信任。只要学生信任老师,就可以开始引导教育,达成共识。
对于调皮捣蛋的学生,教师往往缺乏表扬和关爱。如果面对犯错的学生,我们班主任的开场白不是谩骂而是关心与嘘寒问暖,就把学生慢慢感动直到其心软下来,不忍心再犯错误让老师操心。接下来趁机和学生一起去实践去面对事情,证实老师的说教是对的、可行的,进而取得其信任。这样德育教育就找到切入点了。
当学生把打碎玻璃的捣蛋生带到我的办公室,我看见的不是犯错误的学生而是视死如归的烈士昂头阔步来到我跟前。见此架势,我先发自内心地问他:受伤没有?犯错的学生答:“没有。”头低下来了一点。我不信,还把他扫描一遍,确定真没受伤然后就说:那就好。此时,学生问:“老师你打算怎么处置我?”明显语气软了很多,我感觉到了,我马上进行第二阶段教育。在班主任进行说服教育工作的时候,必须坚持一条原则:公开表扬,私下批评;此外,还得坚持一个方针:不断完善评价机制和班级规章制度,更全面地跟踪落实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
3.正面循序诱导
道德认知是个人对社会关系、道德关系的一种认识。初中班主任老师需要不断地正面诱导,但并不是进行简单的说教和灌输,正面的循序诱导就是启发和引导,事实依据的引用需要准确、充分、有力,道理要透彻、明白,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内心冲突,激发他们改正错误的欲望。有些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会用生动的事例巧妙地引出一些深刻的道理,让初中生受到启发,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思维,形成正确的动机。
4.挫折心理教育
当初中生的心理愿望得不到实现时,其内心的情绪就会受到影响,挫折就会产生。很多初中生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很多负面的情绪表现出来,如失望、压抑、沮丧、忧郁等,学习成绩就会跟着下降。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之中,作为初中生要经受得住挫折的考验,作为班主任老师也需要做好挫折教育的工作。为此可以开展一些拓展活动,如“穿越电网”“信任背摔”等。这样可以让初中生认识到人的一生之中,需要保持一种自信和乐观的人生态度,需要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多变的未来环境。
三、结语
学生的情绪始终是一个制约德育工作的重要因素,德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同时还要讲究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学会自我调控情绪,从而以稳定的情绪去认知自我,快乐而和谐地融入集体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36例.活动参考资料.
[2]调控情绪.
[3]教育政策评析.
[4]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
[5]思想品德(粤教版)修订本.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