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之中,其施工工艺较为复杂,而施工工艺的正确性在一定程度之上会影响到水泥混凝土的路面的质量,基于此,本文论述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之中存在到的难点以及重点。
【关键词】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难点;重点
在市政工程中,存在很多水泥混凝土路面,其施工工艺流程为:选择拌合场地→备料和混合料配比调整→测量放样→基层检验和整修→支立模板和安设钢筋(拉杆和传力杆)→混凝土拌合、运输、振捣→提浆、刮平→鋪放过滤布与气垫薄膜吸垫→真空处理→机械抹平、抹光→表面压纹→机械锯缝→拆模→填缝→养护
一、平整度的提高和保证措施
平整度是保证高等级路面行车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也是多年来影响混凝土路面等级公路上大面积推广使用的技术条件。
1、影响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因素
(一)基层
基层标高不准或不平整,均会影响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基层标高不准,使纵向起伏不平或横向坡度不规则,都会导致摊铺机的两侧履带分别在不合要求的高低变化频繁的平面上行驶,使熨平板工作角不断变化,从而影响路面平整度及路面摊铺厚度。基层不平整时,即使摊铺表面很平整,也会因松铺厚度不等,导致路面的不平整。例如,路面面层厚度为24cm,松铺系数a=1.15,若基层有h=1cm的不平整度(坑洼)则面层拌和物摊平碾压后,路表仍会遗留△=h(1—1÷a)=h(1—1÷1.15)=0.13cm的不平整度。这对于高等级公路要求平整度不大于3mm的技术指标来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数字。
(二)稠度
稠度是路面混凝土配比设计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路面平整度和压实度的关键因素。稠度较低,路面容易压实,但平整度难以保证}提高稠度可以改善路面平整度,但稠度过大,路面压实度就难以达到要求。因此,选择适宜的施工稠度,使混凝土拌和物既有保证平整度指标的可碾性,又有保证路面压实度指标的压实性,是控制混凝土路面质量的重要内容。根据试验结果,混凝土稠度设计指标即改进VC值控制在40±5s的范围内是适宜的。
(三)集料级配
1.集料最大粒径以20mm为宜
混凝土中粗集料粒径越大,经济性越好。但是,所用粗集料的最大粒径又与施工工艺、施工机械及建筑物的截面厚度等因素有关。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规定粗集料最大粒径为40mm。由于混凝土用水量很少,拌和物呈松散状态,所用粗集料粒径越大,拌和物越易产生离析。这样,即使摊铺的表面很平,但由于粗料和细料集中的地方其压实变形不同,在压实过程中就会因变形量的差异导致路面的不平整。
2.集料合成级配范围
粗、细集料合成级配对路面混凝土拌和物的可压实性、抗离析性及易修整性影响很大。粗、细集料具有良好的合成级配,才能使混凝土路面获得满足要求的压实度,从而保证路面有足够的强度和质量均匀性。
试验结果表明,集料合成级配对路面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及强度影响很大,特别是对压实率的影响仅次于“用水量”这一关键因素。而压实率是保证路面强度的决定性条件,因此,路面混凝土配合比必须选用适宜的集料级配。根据试验结果确定集料级配范围如下表5.1。
(四)摊铺
摊铺是混凝土路面施工的重要环节,是碾压工序的基础,只有摊铺出平整的表面,才有可能在压实后得到平整的路表面。熨平板工作参数、摊铺速率、供料是否连续、操作方法等均是影响路面摊铺质量继而影响路面平整度的重要因素·
(五)碾压
碾压工艺是保证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最关键环节。上述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对平整度的影响都通过碾压过程而起作用,而碾压工艺本身对平整度也有影响。压路机型号及工作参数、碾压段长度、碾压工艺组合与碾压遍数、压路机手的操作水平等对平整度都有明显影响。
(六)接缝
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其刚度高,所以脆性大,需要设置接缝,工作缝是混凝土路面施工的难点,应充分发挥配套机械的生产效率,增加每个台班的铺筑长度,以减少工作缝,提高整体平整度水平。
二、确保混凝土路面平整度指标的技术措施
根据我国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实践,保证混凝土路面平整度指标有以下几项技术措施,可供在高等级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参考使用。
(一)严格控制基层平整度
进行基层施工时应认真抄平放线,确保基层标高准确无误,施工过程中按基层施工规范严格控制基层平整度,使其不大于10mm.
(二)矿质混合料级配良好
矿质混合料的级配应在表5-1要求的范围之内。在施工时应注意加强料场管理,不同品质的砂、碎石材料分别堆放,不得混杂。拌和时分档,集料准确计量,并在拌和场及时进行混合料水洗、筛分试验,若发现矿质集料级配不在要求范围之内,应及时通知拌和场进行调整。
(三)确保混合料稠度满足要求
混凝土混合料的稠度指标即改进VC值应控制在40±5s的范围之内。施工过程中随时测定进场砂、石材料的含水量,根据砂、石材料含水量的变化准确控制混合料用水量,并随时测定混合料的改进VC值。经试验发现VC值不在要求的范围之内,应及时反馈到拌和场,调整混合料稠度。
(四)正确进行摊铺作业
正确进行摊铺作业包括准确设置基准线、选择适宜的摊铺机型、合理选用熨平板工作参数,及时调整料位高度并保持稳定、均匀、连续,以及操作方法正确等。
(五)选用适宜的碾压机械和碾压工艺
碾压是特干硬性混凝土成型的先决条件,也是保证路面平整度的最后一道关键环节,根据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分析,重点对压路机机型(频率和振幅等参数选择)、碾压段及碾压工艺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
三、其他注意事项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荷载重复作用下,发生疲劳损坏,当荷载作用于板角时,板顶面会出现拉应力,板底出现弯压应力,当荷载作用于板中部时,板顶面会出现压应力,板底面出现弯拉压力。因此,控制水泥的破坏强度指标,主要是弯拉强度。这就要求对施工材料的选择具有严格的检查把关,才能解决这一问题。混凝土路面的密实很关键,它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有气泡冒出、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关键词】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难点;重点
在市政工程中,存在很多水泥混凝土路面,其施工工艺流程为:选择拌合场地→备料和混合料配比调整→测量放样→基层检验和整修→支立模板和安设钢筋(拉杆和传力杆)→混凝土拌合、运输、振捣→提浆、刮平→鋪放过滤布与气垫薄膜吸垫→真空处理→机械抹平、抹光→表面压纹→机械锯缝→拆模→填缝→养护
一、平整度的提高和保证措施
平整度是保证高等级路面行车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也是多年来影响混凝土路面等级公路上大面积推广使用的技术条件。
1、影响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因素
(一)基层
基层标高不准或不平整,均会影响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基层标高不准,使纵向起伏不平或横向坡度不规则,都会导致摊铺机的两侧履带分别在不合要求的高低变化频繁的平面上行驶,使熨平板工作角不断变化,从而影响路面平整度及路面摊铺厚度。基层不平整时,即使摊铺表面很平整,也会因松铺厚度不等,导致路面的不平整。例如,路面面层厚度为24cm,松铺系数a=1.15,若基层有h=1cm的不平整度(坑洼)则面层拌和物摊平碾压后,路表仍会遗留△=h(1—1÷a)=h(1—1÷1.15)=0.13cm的不平整度。这对于高等级公路要求平整度不大于3mm的技术指标来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数字。
(二)稠度
稠度是路面混凝土配比设计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路面平整度和压实度的关键因素。稠度较低,路面容易压实,但平整度难以保证}提高稠度可以改善路面平整度,但稠度过大,路面压实度就难以达到要求。因此,选择适宜的施工稠度,使混凝土拌和物既有保证平整度指标的可碾性,又有保证路面压实度指标的压实性,是控制混凝土路面质量的重要内容。根据试验结果,混凝土稠度设计指标即改进VC值控制在40±5s的范围内是适宜的。
(三)集料级配
1.集料最大粒径以20mm为宜
混凝土中粗集料粒径越大,经济性越好。但是,所用粗集料的最大粒径又与施工工艺、施工机械及建筑物的截面厚度等因素有关。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规定粗集料最大粒径为40mm。由于混凝土用水量很少,拌和物呈松散状态,所用粗集料粒径越大,拌和物越易产生离析。这样,即使摊铺的表面很平,但由于粗料和细料集中的地方其压实变形不同,在压实过程中就会因变形量的差异导致路面的不平整。
2.集料合成级配范围
粗、细集料合成级配对路面混凝土拌和物的可压实性、抗离析性及易修整性影响很大。粗、细集料具有良好的合成级配,才能使混凝土路面获得满足要求的压实度,从而保证路面有足够的强度和质量均匀性。
试验结果表明,集料合成级配对路面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及强度影响很大,特别是对压实率的影响仅次于“用水量”这一关键因素。而压实率是保证路面强度的决定性条件,因此,路面混凝土配合比必须选用适宜的集料级配。根据试验结果确定集料级配范围如下表5.1。
(四)摊铺
摊铺是混凝土路面施工的重要环节,是碾压工序的基础,只有摊铺出平整的表面,才有可能在压实后得到平整的路表面。熨平板工作参数、摊铺速率、供料是否连续、操作方法等均是影响路面摊铺质量继而影响路面平整度的重要因素·
(五)碾压
碾压工艺是保证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最关键环节。上述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对平整度的影响都通过碾压过程而起作用,而碾压工艺本身对平整度也有影响。压路机型号及工作参数、碾压段长度、碾压工艺组合与碾压遍数、压路机手的操作水平等对平整度都有明显影响。
(六)接缝
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其刚度高,所以脆性大,需要设置接缝,工作缝是混凝土路面施工的难点,应充分发挥配套机械的生产效率,增加每个台班的铺筑长度,以减少工作缝,提高整体平整度水平。
二、确保混凝土路面平整度指标的技术措施
根据我国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实践,保证混凝土路面平整度指标有以下几项技术措施,可供在高等级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参考使用。
(一)严格控制基层平整度
进行基层施工时应认真抄平放线,确保基层标高准确无误,施工过程中按基层施工规范严格控制基层平整度,使其不大于10mm.
(二)矿质混合料级配良好
矿质混合料的级配应在表5-1要求的范围之内。在施工时应注意加强料场管理,不同品质的砂、碎石材料分别堆放,不得混杂。拌和时分档,集料准确计量,并在拌和场及时进行混合料水洗、筛分试验,若发现矿质集料级配不在要求范围之内,应及时通知拌和场进行调整。
(三)确保混合料稠度满足要求
混凝土混合料的稠度指标即改进VC值应控制在40±5s的范围之内。施工过程中随时测定进场砂、石材料的含水量,根据砂、石材料含水量的变化准确控制混合料用水量,并随时测定混合料的改进VC值。经试验发现VC值不在要求的范围之内,应及时反馈到拌和场,调整混合料稠度。
(四)正确进行摊铺作业
正确进行摊铺作业包括准确设置基准线、选择适宜的摊铺机型、合理选用熨平板工作参数,及时调整料位高度并保持稳定、均匀、连续,以及操作方法正确等。
(五)选用适宜的碾压机械和碾压工艺
碾压是特干硬性混凝土成型的先决条件,也是保证路面平整度的最后一道关键环节,根据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分析,重点对压路机机型(频率和振幅等参数选择)、碾压段及碾压工艺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
三、其他注意事项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荷载重复作用下,发生疲劳损坏,当荷载作用于板角时,板顶面会出现拉应力,板底出现弯压应力,当荷载作用于板中部时,板顶面会出现压应力,板底面出现弯拉压力。因此,控制水泥的破坏强度指标,主要是弯拉强度。这就要求对施工材料的选择具有严格的检查把关,才能解决这一问题。混凝土路面的密实很关键,它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有气泡冒出、表面呈现平坦、泛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