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的中国经验与国际发展——基于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的分析与展望

来源 :全球教育展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xia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3000多位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了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本届大会上,中国学者向全世界呈现了中国数学教育立足强基、发展特色理论与创新实践的道路.国内外学者一同交流探寻未来全球数学教育的新领域与新风向.同时,大会还省思了数字媒体时代下数学教育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了数学教育领域如何更好地推进数学学科与学生未来素养的发展等问题.期待中国数学教育与国际学术共同体在合作共赢中开启新的征程.
其他文献
科学教育担负着提升每一位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1988年浙江省开启了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初中综合科学课程建设.30多年来,初中综合科学课程建设经历了以“人与自然关系”“科学的统一性”“发展核心素养”为中心的三个发展阶段,确立了以提升科学素养为目标导向的课程框架,创建了以“融合”为大观念来统摄课程的内容,编制了以“融合”为特征的综合科学教材,建立了促进综合性学习的科学教学模式,建构了指向素养发展的科学考试评价体系,形成了将理化生各学科教师培养成综合科学教师的机制.浙江省初中综合科学课程通过内容的整合不仅
为洞察美国数学专家教师的课堂教学特点,本文以一位能力、荣誉、口碑都被公认为专家的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27节连续常态课实施了自然观察并进行了多次非结构式访谈,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形成了多来源的田野笔记.对所有资料展开“自下而上”的分析与理解后,本文提炼了该教师在概念教学、技能教学、问题解决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四个维度共计九类典型教学表现,统计并分析了指向各表现的教学事件数据,描述并解释了每类表现的形态与意义,形成了关于该教师日常教学特点的完整认识.考虑到该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经历,这些特点是出色的并有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