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名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有效性设计应该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还课堂于学生。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语文;有效课堂;学生主体;教学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5-0100-01
中學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课堂教
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造良好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课堂教学有效性设计应该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还课堂于学生。
一、营造一种平等交流的对话氛围,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是师生双方进行思想交流
与心灵对话的活动过程。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于平时的努力营造,在这种氛围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对文章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学生互为对象,平等主动。对于文学作品,不同的接受者极易产生见仁见智的分歧,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故应激励学生放胆而言,使其平等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观点的碰撞中闪耀智慧的光芒,让班上的每个成员都切实感到“展览”思想的乐趣和荣耀,激发学生自尊、自信、自强,建立平等参与教学的新型师生关系。比如,在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时,先让学生欣赏经典名曲《黄河大合唱》。然后提问学生:你在欣赏时,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画面?你想到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哪个历史事件?这支曲子给人一种怎样的情
感?……学生们七嘴八舌:脑海中会浮现出冲锋、打战、游击队、青纱帐、与敌人的拼搏……打鬼子、抗日战争;这支曲子给人以激昂、向上、精神振奋的感觉……再问:“在抗日战争时,极少部分中国人对革命前途失去的信心,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种看法你怎样评价?”思想和智慧的火花在这里迸发,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教师此时首先肯定了同学们敢于突破既定之见敢于思辩的胆识,然后以诚挚的态度疏导辨析,令其心悦诚服,保持继续主动参与教学进程的信心和热情——这正是实行教学民主,营造良好氛围的关键点。
二、营造一种“文气”浓一点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师要将学生从数理化的题海中拉到语文的殿堂,就必须引导学生对语文从整体感知、领悟去感受课文蕴含的美,去领略动人的情,要在课堂内外营造语文教学的“文气”氛围,教师的授课语言非常重要,试想学生对语文本来就不太感兴趣,觉得没什么可学的,上课内容又枯燥。如果教师授课语言粗陋肤浅、塞滞晦涩,学生在课堂上更是呵欠连天了;反之,教师满腹经纶,才气横溢,授课时,宏论滔滔,妙语连珠,让学生如饮甘醇,定会极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曾听过一位女教师讲授《明月几时有》,整堂课,她的话语不多,但是她那圆润的嗓音,抑扬顿挫的声调,却牵动着在场所有师生的心,所有的人都被她带入了苏东坡笔下那个空灵的世界,随着诗人的情绪时悲时喜。
三、营造一种协作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主体,必须愿学、乐学、而且能学会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语文知识的复杂性、多样性,使得教师一时的失误,有可能导致学生厌学,这种厌学情绪一旦蔓延到教学过程中,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而同学间的协作学习,尽管比起教师的教法指导不具有权威性和系统性,但同伴间交往的平等性、互补性对于学生特别有吸引力,他们可以自发的互相模仿交流。因此适当的采用协作学习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成就感,获取自尊心,可以让学生在平和的心境下,自主地尽最大努力学好语文。协作学习可采用多种方式:1.同桌式学习。两人一组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如果是背诵或默写之类的语文
练习,这种分组最合适了,它可以互相合作、帮助,特别是可以延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效注意力集中时间,提高学习效率。2.小组式学习: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以四人为宜的小组内必须相互检查,以证明经过了思辩。3.小组间竞争:小组间竞争会更好激发团队精神,培养良好学习风气,加强合作意识。如果再加以适当激励机制,效果会更好,如比一比哪组作业完成得既快又好,哪组学生朗读课文感情最好,哪组学生作文能力最强。上述的各种协作学习方式,目的在于以良好的学习氛围来帮助学生进行
反思性学习,发展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营造一种平等的“评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主动参与评学的自豪感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最高裁定
权,忽视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实质上是漠视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尤其当学生的自觉意识得到高度强化,内在的进取热情已得到激发,整个身心已沉浸在积极主动的最佳学习状态
中,教师就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审慎地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权交
还给他们,激发其活跃的主体意识,感受班集体内平等与和谐的自由氛围。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诸如抄写默写背诵等客观型作业交给学生自检互评,取长补短。学生在评改别人作业时,既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信任,同时也感受到当一回老师的快乐,同学在互评作业时,态度认真,仔细纠正,往往发现老师忽略的小问题,效果极佳。而且,记忆中的知识又复习了一遍,一举两得。如对作文的评改,也应经常“放纵”,具体做法为:将作文评分标准板书在黑板上,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按标准互评,教师巡回指导。之后,由各组推荐出一定比例优秀作文,由作者登台朗诵,最后师生一起复评,决定优劣,选出最佳作文。很多时候,热烈真诚的掌声伴着笑声,在教室里回荡,所有同学都陶醉在这严肃又活泼,和谐与民主的气氛中,眼神中闪烁着主动参与评改的自豪
感。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名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的开展,课堂教学必将呈现出形形色色的教学方式,只要对教学有益,都有可尝试的价值。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语文;有效课堂;学生主体;教学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5-0100-01
中學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课堂教
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造良好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课堂教学有效性设计应该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还课堂于学生。
一、营造一种平等交流的对话氛围,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是师生双方进行思想交流
与心灵对话的活动过程。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于平时的努力营造,在这种氛围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对文章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学生互为对象,平等主动。对于文学作品,不同的接受者极易产生见仁见智的分歧,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故应激励学生放胆而言,使其平等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观点的碰撞中闪耀智慧的光芒,让班上的每个成员都切实感到“展览”思想的乐趣和荣耀,激发学生自尊、自信、自强,建立平等参与教学的新型师生关系。比如,在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时,先让学生欣赏经典名曲《黄河大合唱》。然后提问学生:你在欣赏时,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画面?你想到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哪个历史事件?这支曲子给人一种怎样的情
感?……学生们七嘴八舌:脑海中会浮现出冲锋、打战、游击队、青纱帐、与敌人的拼搏……打鬼子、抗日战争;这支曲子给人以激昂、向上、精神振奋的感觉……再问:“在抗日战争时,极少部分中国人对革命前途失去的信心,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种看法你怎样评价?”思想和智慧的火花在这里迸发,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教师此时首先肯定了同学们敢于突破既定之见敢于思辩的胆识,然后以诚挚的态度疏导辨析,令其心悦诚服,保持继续主动参与教学进程的信心和热情——这正是实行教学民主,营造良好氛围的关键点。
二、营造一种“文气”浓一点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师要将学生从数理化的题海中拉到语文的殿堂,就必须引导学生对语文从整体感知、领悟去感受课文蕴含的美,去领略动人的情,要在课堂内外营造语文教学的“文气”氛围,教师的授课语言非常重要,试想学生对语文本来就不太感兴趣,觉得没什么可学的,上课内容又枯燥。如果教师授课语言粗陋肤浅、塞滞晦涩,学生在课堂上更是呵欠连天了;反之,教师满腹经纶,才气横溢,授课时,宏论滔滔,妙语连珠,让学生如饮甘醇,定会极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曾听过一位女教师讲授《明月几时有》,整堂课,她的话语不多,但是她那圆润的嗓音,抑扬顿挫的声调,却牵动着在场所有师生的心,所有的人都被她带入了苏东坡笔下那个空灵的世界,随着诗人的情绪时悲时喜。
三、营造一种协作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主体,必须愿学、乐学、而且能学会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语文知识的复杂性、多样性,使得教师一时的失误,有可能导致学生厌学,这种厌学情绪一旦蔓延到教学过程中,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而同学间的协作学习,尽管比起教师的教法指导不具有权威性和系统性,但同伴间交往的平等性、互补性对于学生特别有吸引力,他们可以自发的互相模仿交流。因此适当的采用协作学习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成就感,获取自尊心,可以让学生在平和的心境下,自主地尽最大努力学好语文。协作学习可采用多种方式:1.同桌式学习。两人一组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如果是背诵或默写之类的语文
练习,这种分组最合适了,它可以互相合作、帮助,特别是可以延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效注意力集中时间,提高学习效率。2.小组式学习: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以四人为宜的小组内必须相互检查,以证明经过了思辩。3.小组间竞争:小组间竞争会更好激发团队精神,培养良好学习风气,加强合作意识。如果再加以适当激励机制,效果会更好,如比一比哪组作业完成得既快又好,哪组学生朗读课文感情最好,哪组学生作文能力最强。上述的各种协作学习方式,目的在于以良好的学习氛围来帮助学生进行
反思性学习,发展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营造一种平等的“评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主动参与评学的自豪感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最高裁定
权,忽视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实质上是漠视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尤其当学生的自觉意识得到高度强化,内在的进取热情已得到激发,整个身心已沉浸在积极主动的最佳学习状态
中,教师就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审慎地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权交
还给他们,激发其活跃的主体意识,感受班集体内平等与和谐的自由氛围。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诸如抄写默写背诵等客观型作业交给学生自检互评,取长补短。学生在评改别人作业时,既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信任,同时也感受到当一回老师的快乐,同学在互评作业时,态度认真,仔细纠正,往往发现老师忽略的小问题,效果极佳。而且,记忆中的知识又复习了一遍,一举两得。如对作文的评改,也应经常“放纵”,具体做法为:将作文评分标准板书在黑板上,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按标准互评,教师巡回指导。之后,由各组推荐出一定比例优秀作文,由作者登台朗诵,最后师生一起复评,决定优劣,选出最佳作文。很多时候,热烈真诚的掌声伴着笑声,在教室里回荡,所有同学都陶醉在这严肃又活泼,和谐与民主的气氛中,眼神中闪烁着主动参与评改的自豪
感。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名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的开展,课堂教学必将呈现出形形色色的教学方式,只要对教学有益,都有可尝试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