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攻略一:加快推进村容村貌提升
【路径】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而实现村庄环境基本整洁有序,提升村容村貌,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最起码的要求。为此,重庆将改善村庄公共环境、改善村民出行条件、改善乡村建筑风貌、改善乡村绿化水平,加快推进村容村貌提升。
到2020年,全市计划新建村民小组通畅公路4.15万公里、入户道路1.2万公里;突出巴渝民居特色和民族民俗特点,改造农田林网及特色经济林370万亩;加快建设绿色生态村庄,创建绿色示范村庄1500个,新增村庄公共场所绿化1.5万亩;实施村庄亮化工程,重点在乡村人口集中居住区安装路灯或庭院灯46万盏。

不到一个月,整治全域环境、打造全域绿水青山的一整套方案就被龙沙镇抛了出来:马岩村试点,积累经验后,推广至全镇15个行政村。
以上率下,雷厉风行,说干就干——镇党委书记谭成勇决定蹲点马岩村,这既给了村干部压力,又让村干部有了动力,還激发出村民的活力。
之后,镇村干部开始并肩作战,负重而行,克难攻坚,一起发力,带领村民全身心地扑在那一坡土地上。
渐渐地,马岩村有了“新貌”。
三个女人一台戏
在马岩村,有三个女人正带领村民“唱着一台好戏”。
这“三个女人”是村里的三个女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的付绍群,专干王敏、李雪琴。
这些年,在付绍群的牵头下,经过多方合力攻坚,马岩村不管是村组公路,还是人行便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修好后,村子探索确立了“村委会 公司 村民”的股份合作方式,种植250亩晚熟柑橘、240亩青脆李,村集体占10%的股份。
三个辣妹子眼看村子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逐渐有了起色,又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家院子环境整治上来,一门心思要让四个院子焕然一新。
于是,一台“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绿水青山”的好戏开始在马岩村唱响。
怎么整治?这时晚熟柑橘、青脆李还没挂果,集体经济仍是“空壳”,钱从何而来?
付绍群甩出一个方子。她说,自力更生,没钱就动员大家集资,没材料就号召党员带头变废为宝,到城镇去捡废弃的瓷砖、花钵、卷帘门等。停了一会儿,她又说,为节约资金,沙子就不用买,组织村民出工出劳、就地取材。
付绍群的方子,让王敏、李雪琴开了窍,美化院子的办法被敲定、付诸实施。
付绍群唱主角,主打难度较大的鸡公山、刘寺沟两个院子住户的思想工作,而王敏和李雪琴则分别领衔其他院落的宣传动员。
当天傍晚,鸡公山院子里,村民激烈的讨论打破了山野的沉寂。说起自掏腰包,绝大多数村民通情达理,可还是有个别村民,既不答应整治房前屋后的环境,也不想出工出力,更不愿掏腰包。
会上说不通,就会下做工作。人心都是肉长的,付绍群的行动感动了村民,鸡公山院子住户很快达成共识。
紧接着,付绍群又赶紧去刘寺沟院子连天连夜开会、登门交流,很快统一了村民的思想。
别看李雪琴只有三十多岁,可她有几把刷子,也顺利地做通了熊家院子住户的思想。

当然,晋家院子住户的思想工作,王敏自然也不在话下拿了下来。
院子修复、整治、美化就此开了场。
三个女人分工不分家,既当指挥人员、又当战斗员,沉在一线,一会儿查看人行道铺筑质量,一会儿手把手指导栽花种草,无论哪个环节、哪个岗位缺人手,她们都能迅速填补。
2018年金秋,马岩村4个院子旧貌换新颜,住房内干净整洁,住房外清爽卫生,荒坡种上了绿树鲜花,鸡鸭全部归了栏,臭味被花果香取代。
一个拳头千斤力
村里修路要占土地,党员第一个让出来;村里集资办好事实事,党员第一个掏腰包……每到关键时刻,马岩村的党员拧成一个拳头,彰显千斤力量,感染着乡里乡邻。
党员易忠秋,和其他几名党员路过万州火车站时,看见路边堆放着商家废弃的破损瓷砖、水泥砖,想起付绍群说的“变废为宝,用在院子整治上”的想法。在征得商家同意后,他们头顶三伏烈日,汗水直流地捡了几大车废弃物品,拉回村子。
恰巧,这一幕,被在火车站附近创业的村民看见,他用手机拍下照片,传到了村微信群里。
第二天,十几个村民自愿加入到捡破砖烂瓦的队伍中,又拉回几大车。
外出务工村民易忠均看到这组照片后十分感动,他向其他外出务工的村民发出倡议,捐款整修鸡公山、刘寺沟、熊家、晋家等院子。
有了捐款和集资,村里买回了水泥、锄头、砍刀、洋铲、鸡鸭围栏等,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村民热火朝天地劳作起来——除的除草,铺的铺路,栽的栽花,他們仿佛有使不完的劲,用不完的力,欢声笑语荡漾在阳光下的山野中。
如今,一个个院子美丽得如出水芙蓉。
出门是整洁的水泥路面,水沟砌成整齐的水渠;路边不见粪堆、垃圾堆,各种花木扎根房前屋后……居住在这样的院子,又有谁不喜笑颜开呢?
鸡公山院子里立着的《美丽院子环境卫生公约》和《院坝住户联户互助保洁公约》上,几行大字十分耀眼——“能卖则卖,出售变现。能用则用,入池入地。减量垃圾,进桶进箱。自我管理,门前三包。公共卫生,共同维护。联户保洁,美丽家园。”
村里出台公约,党员则立下承诺:“带头动手打扫卫生,带头清除垃圾,让院子一年四季干净整洁起来。”由党员自发组建的清扫保洁队划定了党员责任区,引领家家户户兑现一条条“门前三包,院内自治”的约定,实现了自觉约束、相互监督、共同遵守、“要我干”为“我要干”的转变。
“哪家门前脏乱差,党员会不做声不做气地打扫,次数一多,自己不动手不好意思。现在,我们已经养成了遵守公约、爱干净的习惯了!”村民王顺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