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庄艺术特点探微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_su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陈子庄是一位独具个性和风格魅力的国画大家。他从传统入手,却又不泥于传统。生活是他的创作之源,其坚持绘画通“心灵”、得“机趣”,最后成平淡天真、机趣盎然之境。本文就从陈子庄的从艺经历入手,以其《蜀山小景》册为例,通过对笔墨、构图、设色及其画面的意境进行分析来阐述其艺术特点。
  关键词:陈子庄;平淡天真;机趣盎然;《蜀山小景》;笔墨;构图;设色;意境
  1 艺术经历
  从陈子庄的生平经历中不难看出其一生崎岖艰难,而无论面对何种困难与压力,都阻断不了其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其艺术经历可归为三个阶段:启蒙期、沉淀期、高峰期。
  1.1  1955年之前——启蒙期
  1955年之前陈子庄将绘画作为兴趣爱好和养家糊口的工具。陈子庄生活的荣昌县是著名的折扇之乡,其父亲也正是一名画工,在当地画扇的商贩那也是小有名气。其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耳濡目染,又加之勤奋,很快便学会了这门手艺。虽然此时其在艺术上还并未形成自己的艺术主张,但对其日后的艺术创作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陈子庄20余岁到成都,之后也开始有了卖画的经历,慢慢的与书画界接触频繁,再加上四川军阀王瓒绪的关系,亲眼目睹了绘画大师齐白石现场作画,并当面请议,也与绘画大师黄宾虹有过接触。正是这些经历,决定了其以后的艺术之路。
  1.2  1955年至1968年——沉淀期
  1955年陈子庄被调入四川文史馆做研究员,得以稳定工作。便是此时起,其开始潜心于绘画,游览名山大川,经常进入山区写生,画了大量的速写,并研读了许多中外美学名著。渐渐地,其作品中开始有了自己的特点,有了自己的艺术主张,勃发了其创作活力。这一期间,陈子庄在花鸟、山水、人物上均有涉及,但花鸟居多。
  1.3  1968年至1976年——高峰期
  1968年以后陈子庄开始大量的山水写生与创作。虽然,此时的陈子庄家庭遭受重大变故,生活过的非常艰难,但其都傲然置之。依旧闭门读书,与画作伴,思想升腾,胸怀更加开朗。修养的升华带来了艺术的精进,其绘画创作也随之进入了高峰期。作品面貌鲜明化,形成了平淡天真、机趣盎然的“子庄风格”。
  2  艺术特点
  2.1笔墨
  中国画艺术从某种程度上说实际就是‘线条‘的艺术。“以线造型”是中国画艺术的特质,在中国画艺术中,绘画中的线条不仅表现外在事物的形,而且被赋予了更深层的精神性的意味。一方面来源于画家个性气质的反馈,一方面来源于书法性的独特的审美意境。陈子庄的艺术就充满了线性意味的特征。
  从陈子庄的《蜀山小景》册中可以看出,追求简致的笔法和笔意构成他的作品的主要特色。《蜀山小景》册为陈子庄1971年所作,属其晚期代表作之一。册中共有作品十三幅,其中山水十幅,花鸟两幅。无论是山水还是花鸟,皆由线条书写而成。可以说,其画并非'画’出,而是跃然于胸‘写’出来的。陈子庄特别强调书法的重要性,其有自述:“山水画中,画房屋的线条全是书法,没有篆隶根底怎么画房子呢?”由此可见其作品中,线条的地位何其重要。在造型中其用笔极简,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刚柔并济。山水画中用粗犷有力的线条表现山石轮廓和结构,虽形简却生气盎然。此册中作品一、作品四、作品六、作品七、作品十一、作品十二表现的尤其鲜明。
  从陈子庄的《蜀山小景》册来看,虽用笔简单,但不单薄,多是长短不一的书法线条,疏密虚实在看似不经意间控制的恰到好处,用笔洒脱灵动毫无做作之感。其自己曾说“中国画的结构法则可以用’以简驭繁、以少驭多‘八字概括。”
  2.2构图
  “山水画布局不外取横、直、斜式,花鸟画亦然。”
  “我的画结构,用笔常用布局陡险,险入逆出之法。”
  “构图最重要,要有能组织成有诗意、画意、音乐节奏感的画面的能力。”
  “中国画之构图,理论上讲应有照应、虚实、宾主、开合,但表现在作品中若需不经意者,使人看起来若有若无,不能故意安排,这是原则。”
  从陈子庄以上对构图的谈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画面的构图安排是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的。在结合其作品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其画面构图形式多样化,极少用到传统的“三远”法、“三段式”构图法以及“S“形构图法等。陈子庄的画面构图,皆无照搬硬套之感,而是根據物象随机应运而生,这样才使得画面生动而具灵魂。
  在《蜀山小景》册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平行线构图、对角线构图、C字形构图、圆形构图、平远式构图、边角式构图等多样的构图方法。
  运用平形线构图法的有作品一,画面中前排树木成一字形排开,后面山峰成一字形展开,有连有断,有高低错落之分。前排树木分两段,中间断隔。后排山峰也分两段,断处却用房子作为连接间体,使其连成一线。两段树木间形成一条小路,路的左下方画两点景人物面向房屋走去。这样一来,就在房屋与人之间产生了一条无形的虚线,将树木与山峰形成的两条实线巧妙的分隔,使其画面平稳而又不显呆板。
  运用对角线构图的有作品二与作品八,从作品二中我们可以看出,右下角起一座小山,视觉往后推移,向左上角方向大山连绵斜上,小山与大山之间湖水阻隔,湖水阻隔处来一群点景小鸭,巧妙的将湖面留白处形成的实线破掉,使得画面避免形成山势与湖水产生“X"形感,让画面达到形断而意不断的意境。作品八画面中一根松枝由右上角向左下角伸长,产生明显的对角,为破僵局,画家于右边安排两棵松树由下而上之势,使得画面形成两竖线将枝干的对角斜线破掉,再于松枝上画一点景小鸟,与松树产生动静呼应,让画面充满生机与灵动。
  
  运用圆形构图的有作品九,画中梅花主要趋势自左下而出,以弧线形状向右生长,最后梅花的枝干顶端于左下角与梅花主干相合,形成一个明显的圆形,虽是圆形,但画面却不显得单调,因为画家在处理画面时,加入了几根辅枝,有的伸展到画外,有的穿插于圆形之中,使得观者在欣赏作品时完全忽略圆形的存在。这正应证了画家自己说的“作品中若需不经意者,使人看起来若有若无,不能故意安排。”的这句话吧。   在这,笔者就不把《蜀山小景》册中每幅画对应的构图一一道来了。总之,在陈子庄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其构图之多样,且富有律感绝非偶然,是其在日复一日的写生中,在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中流淌出来的。
  2.3设色
  “用色不可太轻匀,宁浊勿清,清则轻薄,浊则浑厚。”
  “用色要朴实有韵,不可青黄杂杳,令观者眼光满纸乱跳,触目惊心。一幅画中,以墨为主、以色为辅,不可依靠色彩为主,宾主倒置。”
  由此可见,陈子庄在色彩运用上主张宁浊勿清,色不碍墨,朴实有韵。
  在《蜀山小景》册中,可以看出其用色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冷暖互补,一种是冷冷融合。(如作品二与作品十所示)。无论哪种,画面皆清新淡雅,浑然天成,一派生机盎然。还可发现其用色皆一蹴而就,少有层层积染。颜色由一笔一笔写就,而非平铺而成,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画面的丰富性。不管其色彩如何运用,也始终控制在墨为主,色为辅这一范畴里。这样的作画方式使得画面既清新透亮,又不失厚重沉稳之感。陈子庄能把色彩运用的如此之神妙,无疑是其师法自然的结果。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有语:“石壶的设色是奇而又奇的,说他的山水是青绿、是水墨、是浅绛,这些说法都对,但又都不对,因为他已经是随意设色,不守绳墨了。但他的设色,又让你感到十十分和谐统一,十分真实。总之,你如果想把石壶的山水纳入前人的现成框框中去,你肯定是要失败的,因为他根本就不是按框框来画的。对于石壶来说,除了大自然这个唯一的大框框外,就没有任何其他框框,也没有任何框框可以框得住他。”这样的评价是很高的,也是很准确的。
  2.4意境
  陈子庄有语:“无意境不能使人有感受。”从《蜀山小景》册中营造出来的意境中我们可以看出,其追求的是一种恬淡清和的美感,作品中富有生活情趣与人文关怀。其还有语:“平淡天真,迹简而意远,为不易之境界也。余写虽未称意而心向往之。”在其作品中可以发现,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追求“简”,简率的用笔,潇洒的线条代替皴擦。简练的造型,不求形似,是为对物象提炼后的高度概括,得以形成其平淡天真、生机盎然的独特的意境之美。
  3结语
  通过对《蜀山小景》册的探究发现,陈子庄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其画虽小,但意味却长。生活与自然中的平常景象,都被其编排成了一幅幅意境深远的画面。在面对生活的磨难,陈子庄依旧积极乐观对待人生,在艺术上笔耕不缀,不惧他人言语。陈子庄曾总结过自己的艺术:“我的作品孕育于天府之国,锦绣巴蜀,区域地貌和区域文化构成我的生存方式和文化品格。有人批评我的作品只見欢乐不见哀怨,只见吉祥生机不见悲剧色彩。”在面对这样的批评,陈子庄依旧“我之为我”、“独来独往”,正是其具备这样的艺术品格,最终形成了朴简高妙、平淡天真、机趣盎然的“子庄风格”。
  参考文献
  [1] 陈滞冬  《陈子庄谈艺录》 [M]  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8年
  [2] 陈滞冬  《石壶论画语要》 [M]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0年
  [3] 陈寿民  《陈子庄手札记》 [M]  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6年
  [4] 李书敏  《陈子庄艺术研究论文集》 [C]  重庆出版社  2002年
  [5] 冯其庸  《意在画外谈·<陈子庄画集>》 [J]  西南民族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是一门讲究逻辑性与严谨性的课程,所以从义务教学阶段开始,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引导。其中以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它作为学生解题分析、判断推理的依据条件,对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培养同学们的独立思
期刊
摘 要: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用户需求和用户人群模型对家用电热水壶进行再设计,根据电热水壶使用事件分析来挖掘用户需求从而构建功能体系,得出设计要点。最终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了速热电热水壶设计的功能与模型,给出设计方案。  关键词:速热水壶;产品设计;用户体验;智能  引言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中产品的智能化,平常在家里使用的电器也越来越好用,家用电器的功能也越来越多,例如现在的一部手机控制所有家电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活动,应从小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及认知水平为出发点,积极导入趣味教学元素,打造智慧型的语文课堂,通过渗透课堂教学艺术,精心设计与优化教学过程,给学生创造最佳学习环境,激起活跃思维,提升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塑造语文核心素养。那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艺术,如何打造师生共同受益的智慧语文课堂?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从把握文本内容、渗透学习方法、课堂留白艺术以及运
期刊
摘 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班级合唱团”教学的应用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音乐合唱教学,其教学活动的开展既可以视为一项常规的音乐教学活动,也可以视为学校合唱团训练的延伸。作为初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在组织班级合唱教学时,要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设计,基于音乐作品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做好教学准备以及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率。以下,本文就对初中音乐“班级合唱团”教学开展思路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初中音乐;班级
期刊
摘 要:模块化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在高中足球教学中得以充分运用,本文笔者根据自身足球教学实践,从高中足球模块化教学的有效性视角进行探讨,主要呈现实现模块化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实现高中足球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体育;足球教学;有效性;策略  随着模块化教学的推广,在高中足球教学中模块化逐渐的应用。在模块化教学中,注重学生技能培训和能力本位教育。高中体育足球教学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学科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引导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贴近生活实际,将教学融入生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强大助力,真正做到活学活用。本文中将重点阐述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相关概念,并从教材内容、作业形式以及语言环境等方面探究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为教学丰富实践经验。  关键词:小学英语;生活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越发的重视。学生的教育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校教育,另一部分是家庭教育。小学生作为身心发育最多变和敏感的群体,其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会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渠道更多的是依靠微信和打电话,但是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与此同时,由于受到历史的影响,现在仍然有很多家长更加重视学校教育,而忽略家庭教育,导致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沟通
期刊
摘 要:聋校的语文教学是所有教学的基础环节,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不仅影响着特殊教育的良好发展,而且也影响着这些特殊的孩子日后的发展。对于此种情况,本文对聋校的语文教学浅谈了一些个人看法,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聋校;语文教学;提升策略  听力上的障碍和语言方面的缺陷是聋校孩子生活和学习最大的障碍,而且也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困难,然而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而且对聋哑学生的人生起着
期刊
摘 要:学前教育一直是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如何将学前教育做稳做实,保证幼儿阶段的学习质量也是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学前教育的对象普遍为学龄前儿童,该主体具有特殊性,并未形成完备的思维体系,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在此基础上,幼儿教师们必须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现状和幼儿们的身心特征,在教学中采用合理科學的教学方式。游戏化教学模式从幼儿们的天性出发,将他们的个性与实际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使得幼儿们在快乐中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由此可见,当代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量,而群文阅读是一种比较新颖的语文阅读模式,是学生提高能力、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方式,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识字积累,掌握阅读速度、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等技巧,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