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23—24页。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刨过铅笔吗?请你们想象一下,当圆柱的一个底面逐渐缩小至圆心一点时会得到一个怎样的形体呢?让我们通过电脑的演示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动态演示
我们把像这种形状的物体叫做圆锥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知,促进知识的迁移;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展现把圆柱转化成圆锥的过程,为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 探索新知
1.联系生活,初步感知
(1)在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第23页的主题图,并让学生来介绍)
(2)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是圆锥体或近似圆锥体的?(学生边说边用课件出示圆锥沙堆、冰激凌蛋筒、帐篷等图片)然后利用课件闪动实物图的轮廓,最后移走实物的模像,抽象出圆锥的几何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中抽象出圆锥的立体图形,使学生对圆锥的认识经历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
2.观察交流,发现特征
(1)圆锥的组成。请同学们拿出圆锥学具,仔细地看一看、摸一摸,想想它和圆柱有什么不同特点?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闪烁出示圆锥各部分名称:顶点、侧面、底面。
(2)了解圆锥的侧面。①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它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②操作实验:小组合作,运用纸片、剪刀、双面胶或橡皮泥等材料将圆锥学具的侧面包住,然后从下面将学具抽出,再把侧面剪开伸展开来。③全班汇报实验结果。④出示课件动态演示圆锥侧面展开过程,再将其合拢,恢复原状。
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实践我们发现:圆锥是由一个顶点、一个侧面和一个圆形的底面组成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扇形。(板书:顶点,侧面——曲面——扇形,底面——圆形)
3.画圆锥平面图
(1)根据圆锥的这些特征,如何绘制圆锥的平面效果图呢?师示范:先画圆锥的侧面,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底边画虚线;然后画它的底面,底面要画成椭圆,后面看不到的部分也画虚线。
(2)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标出顶点、底面、圆心O、底面半径r。
【设计意图】让学生不仅掌握圆锥平面图的绘制方法而且进一步巩固认识圆锥的特征,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4.认识圆锥的高
(1)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圆柱的高,圆柱有无数条高。那什么叫做圆锥的高?圆锥有几条高?又该如何测量圆锥的高?(课件出示问题)请你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第24页的有关内容。
(2)学生汇报自学成果。
①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②圆锥有多少条高呢?为什么?
③你会画圆锥的高吗?指名一位学生到黑板上来画,其他学生在课本23页上画一画。
④判一判对错:下面各图标出的是圆锥的高吗?为什么?
⑤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吗?应该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
(指名学生边叙述测量的过程,边用课件演示)
a.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b.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c.再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⑥同桌合作,动手测量手中圆锥学具的高。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觉得测量圆锥的高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及原理,加深对概念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游戏激趣,整体认识。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请同学们猜一猜如果绕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转出来的都是圆锥体。)
(4)锥柱双形,对比提升
今天我们认识的圆锥都是直圆锥,它和圆柱相比较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教师出示圆锥和圆柱的教具边对比边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圆锥和圆柱的组成和特征,进一步加深对这两种图形的认识。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圆锥,谁来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铁路第二小学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教研室)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刨过铅笔吗?请你们想象一下,当圆柱的一个底面逐渐缩小至圆心一点时会得到一个怎样的形体呢?让我们通过电脑的演示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动态演示
我们把像这种形状的物体叫做圆锥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知,促进知识的迁移;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展现把圆柱转化成圆锥的过程,为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 探索新知
1.联系生活,初步感知
(1)在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第23页的主题图,并让学生来介绍)
(2)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是圆锥体或近似圆锥体的?(学生边说边用课件出示圆锥沙堆、冰激凌蛋筒、帐篷等图片)然后利用课件闪动实物图的轮廓,最后移走实物的模像,抽象出圆锥的几何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中抽象出圆锥的立体图形,使学生对圆锥的认识经历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
2.观察交流,发现特征
(1)圆锥的组成。请同学们拿出圆锥学具,仔细地看一看、摸一摸,想想它和圆柱有什么不同特点?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闪烁出示圆锥各部分名称:顶点、侧面、底面。
(2)了解圆锥的侧面。①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它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②操作实验:小组合作,运用纸片、剪刀、双面胶或橡皮泥等材料将圆锥学具的侧面包住,然后从下面将学具抽出,再把侧面剪开伸展开来。③全班汇报实验结果。④出示课件动态演示圆锥侧面展开过程,再将其合拢,恢复原状。
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实践我们发现:圆锥是由一个顶点、一个侧面和一个圆形的底面组成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扇形。(板书:顶点,侧面——曲面——扇形,底面——圆形)
3.画圆锥平面图
(1)根据圆锥的这些特征,如何绘制圆锥的平面效果图呢?师示范:先画圆锥的侧面,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底边画虚线;然后画它的底面,底面要画成椭圆,后面看不到的部分也画虚线。
(2)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标出顶点、底面、圆心O、底面半径r。
【设计意图】让学生不仅掌握圆锥平面图的绘制方法而且进一步巩固认识圆锥的特征,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4.认识圆锥的高
(1)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圆柱的高,圆柱有无数条高。那什么叫做圆锥的高?圆锥有几条高?又该如何测量圆锥的高?(课件出示问题)请你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第24页的有关内容。
(2)学生汇报自学成果。
①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②圆锥有多少条高呢?为什么?
③你会画圆锥的高吗?指名一位学生到黑板上来画,其他学生在课本23页上画一画。
④判一判对错:下面各图标出的是圆锥的高吗?为什么?
⑤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吗?应该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
(指名学生边叙述测量的过程,边用课件演示)
a.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b.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c.再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⑥同桌合作,动手测量手中圆锥学具的高。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觉得测量圆锥的高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及原理,加深对概念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游戏激趣,整体认识。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请同学们猜一猜如果绕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转出来的都是圆锥体。)
(4)锥柱双形,对比提升
今天我们认识的圆锥都是直圆锥,它和圆柱相比较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教师出示圆锥和圆柱的教具边对比边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圆锥和圆柱的组成和特征,进一步加深对这两种图形的认识。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圆锥,谁来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铁路第二小学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教研室)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